比喻義與詞性相關的兩個問題——兼談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型語文辭書的比喻義釋義
發(fā)布時間:2022-02-12 16:46
比喻義是詞典學和詞匯語義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門話題,但在現(xiàn)有研究中,比喻義與詞性相關的兩個問題仍然存在分歧:1.比喻義與喻體原義的詞性能否不同 2.形容詞能不能有比喻義?文章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收錄的比喻義為研究對象展開討論。關于第一個問題,文章指出,大多數(shù)比喻義與本體相對應,少數(shù)比喻義與相似點相對應。雖然本體和喻體的詞性是一致的,但本體、喻體的詞性與相似點的詞性可以不一致,所以比喻義與喻體原義的詞性可以不同。關于第二個問題,文章指出,因為某些形容詞的引申義是由本義的比喻用法引申而來,且可以轉換為"(好)像……(一樣/那樣/似的)"的明喻格式,所以形容詞也可以有比喻義。
【文章來源】:辭書研究. 2020,(05)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 比喻義與喻體原義的詞性能否不同?
二、 形容詞能不能有比喻義?
三、 正確認識比喻義與詞性的這兩個問題有助于比喻義的準確釋義
四、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談談詞典釋義的三條基本原則——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釋義修訂為例[J]. 譚景春. 辭書研究. 2015(02)
[2]形容詞的類型學和漢語形容詞的語法地位[J]. 郭銳. 漢語學習. 2012(05)
[3]修辭的轉類與語法的轉類[J]. 方梅. 當代修辭學. 2011(01)
[4]《現(xiàn)代漢語詞典》某些比喻義獻疑[J]. 應雨田. 辭書研究. 2009(04)
[5]形容詞釋義中的“比喻”[J]. 徐志剛. 辭書研究. 2007(06)
[6]關于第5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詞類標注[J]. 徐樞,譚景春. 辭書研究. 2006(01)
[7]詞語隱喻義的釋義問題[J]. 董秀芳. 辭書研究. 2005(04)
[8]語文詞典的詞性標注問題[J]. 郭銳. 中國語文. 1999(02)
[9]形容詞語不應該有比喻義──兼評胡裕樹《現(xiàn)代漢語》[J]. 孫繼善. 集寧師專學報. 1999(01)
[10]名形詞類轉變的語義基礎及相關問題[J]. 譚景春. 中國語文. 1998(05)
本文編號:3622074
【文章來源】:辭書研究. 2020,(05)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 比喻義與喻體原義的詞性能否不同?
二、 形容詞能不能有比喻義?
三、 正確認識比喻義與詞性的這兩個問題有助于比喻義的準確釋義
四、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談談詞典釋義的三條基本原則——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釋義修訂為例[J]. 譚景春. 辭書研究. 2015(02)
[2]形容詞的類型學和漢語形容詞的語法地位[J]. 郭銳. 漢語學習. 2012(05)
[3]修辭的轉類與語法的轉類[J]. 方梅. 當代修辭學. 2011(01)
[4]《現(xiàn)代漢語詞典》某些比喻義獻疑[J]. 應雨田. 辭書研究. 2009(04)
[5]形容詞釋義中的“比喻”[J]. 徐志剛. 辭書研究. 2007(06)
[6]關于第5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詞類標注[J]. 徐樞,譚景春. 辭書研究. 2006(01)
[7]詞語隱喻義的釋義問題[J]. 董秀芳. 辭書研究. 2005(04)
[8]語文詞典的詞性標注問題[J]. 郭銳. 中國語文. 1999(02)
[9]形容詞語不應該有比喻義──兼評胡裕樹《現(xiàn)代漢語》[J]. 孫繼善. 集寧師專學報. 1999(01)
[10]名形詞類轉變的語義基礎及相關問題[J]. 譚景春. 中國語文. 1998(05)
本文編號:36220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62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