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納西東巴文象形字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28 01:07
本文關(guān)鍵詞:甲骨文納西東巴文象形字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甲骨文和納西東巴文同屬古老的表意文字體系,將甲骨文和東巴文進行比較研究,不僅有利于推動兩種文字本身的研究,而且對于探討文字起源、構(gòu)成和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對于豐富和發(fā)展比較文字學,都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 象形乃六書之首、文字之本。學界對象形這一概念歷來都有爭議,卻缺少深入、細致的研究。本文以比較文字學理論為指導,選取商代甲骨文和納西東巴文象形字作為比較研究的對象,在廣泛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兩種古文字象形字進行了量化分析、深入描寫和窮盡性分類,將兩種文字象形字從象形風格、變形手法等不同角度作了初步的比較研究。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的緣起、價值、研究材料、指導思想和方法;介紹兩種文字象形字各自的研究概況以及比較研究的情況,發(fā)現(xiàn)對兩種文字象形字的研究還有許多不足。 在第二章中,我們對象形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對象形和圖畫的關(guān)系進行了區(qū)分。根據(jù)象形結(jié)構(gòu)、象形程度的不同,將兩種文字象形字劃分出不同的類別,并與指事、會意進行辨別。 在第三章中,我們以第二章對象形的界定和分類為基礎,依據(jù)象形字的結(jié)構(gòu)類別,對兩種文字的象形字進行了量化統(tǒng)計、分類描寫和特點分析,然后歸納出兩種文字象形的異同。 第四章是論文的主體部分。我們從不同角度對兩種象形字展開了比較研究。東巴文象形字的變體象形手法要多于甲骨文象形字;東巴文象形字的正字與異體字的對應關(guān)系較為復雜,而甲骨文象形字的正字與異體字的對應關(guān)系則比較簡單;東巴文象形字與所寫詞的語音、語義對應關(guān)系存在多種情況,這就為東巴文象形字記錄語言帶來了困難,而甲骨文象形字與語音、語義的對應關(guān)系則比較穩(wěn)定,因此,甲骨文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能夠完整地記錄漢語的文字體系了。最后,從兩種文字象形字所反映的意義類別入手,比較二者所攜帶的文化信息方面的異同,并分析產(chǎn)生的原因。 第五章是結(jié)論和啟示,我們從歷時關(guān)系和共時平面兩個角度總結(jié)了兩種文字象形字的異同。從歷時關(guān)系上說,無論從象形程度、象形手法上來說,還是從象形字正字與異體字之間的關(guān)系、象形字與所表詞之間的關(guān)系來看,東巴文象形字都保留了較為濃厚的圖畫意味,比甲骨文象形字要更為原始。 從共時平面來看,東巴文象形字以寫實手法為主,甲骨文象形字以寫意手法為主,這是二者的最大不同,究其根源,可能與兩種文字象形字在發(fā)展階段上的差異有關(guān)。相同之處是則是二者內(nèi)部都蘊含著一種“二次約定”的生成模式,即符號與符號之間的繼承和模仿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甲骨文 東巴文 象形字 比較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H257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緒論12-19
- 1.1 研究緣起12-14
- 1.2 研究概況14-19
- 1.2.1 納西東巴文研究概況14-17
- 1.2.2 甲骨文象形字研究概況17
- 1.2.3 甲骨文納西東巴文象形字比較研究概況17-19
- 第二章 象形字的界定及其分類19-31
- 2.1 象形字的界定19-22
- 2.1.1 象形概念的一般界定19-20
- 2.1.2 象形與圖畫的不同20
- 2.1.3 我們的界定20-22
- 2.2 象形字的分類22-28
- 2.2.1 象形字分類研究概況22-24
- 2.2.2 獨體象形24-25
- 2.2.3 合體象形25-28
- 2.3 象形、指事、會意的辨別28-31
- 第三章 象形字的確定和量化分析31-41
- 3.1 甲骨文納西東巴文象形字的確定31-32
- 3.1.1 甲骨文象形字的確定31
- 3.1.2 納西東巴文象形字的確定31-32
- 3.2 甲骨文納西東巴文象形字結(jié)構(gòu)類別統(tǒng)計32-34
- 3.3 甲骨文納西東巴文象形字的特點及其產(chǎn)生原因34-41
- 3.3.1 特點34-41
- 第四章 比較研究41-60
- 4.1 變體象形手法的比較41-46
- 4.1.1 一般事物的變體象形41-42
- 4.1.2 關(guān)于“涂黑”問題的再討論42-43
- 4.1.3 人的形體變化43-45
- 4.1.4 變體象形字的特點分析45-46
- 4.2 正字與異體字關(guān)系的比較46-51
- 4.2.1 納西東巴文象形字中異體字與正字關(guān)系的研究46-48
- 4.2.2 甲骨文象形字中正字與異體字關(guān)系的研究48-51
- 4.3 象形字與所寫詞關(guān)系的比較51-55
- 4.3.1 象形字與所寫詞性的比較51-52
- 4.3.2 與所表音節(jié)關(guān)系的比較52-53
- 4.3.3 字形和詞義的關(guān)系53-55
- 4.4 文化意義的比較55-60
- 4.4.1 甲骨文納西東巴文象形字意義類別的特點56-58
- 4.4.2 特點產(chǎn)生的原因58-60
- 第五章 結(jié)論和啟示60-62
- 參考文獻62-65
- 致謝65-66
- 附錄一 甲骨文象形字表66-79
- 附錄二 納西東巴文象形字表79-107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娟;張積家;謝書書;袁愛玲;;結(jié)合東巴文學習漢字對幼兒漢字字形記憶的影響[J];心理學報;2011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楊冬冬;甲骨文與蘇美爾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羅榮輝;象形字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文娟;東巴文字的構(gòu)形藝術(shù)及其平面設計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4 侯霞;甲骨文與瑪雅文象形字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5 馬正騰;甲骨文異體字研究[D];廣州大學;2010年
6 景洪軍;甲骨文象形字研究[D];廣州大學;2010年
7 魯方冰;表意字構(gòu)形的象似性論析[D];遼寧大學;2012年
8 郭佳麗;納西東巴文人體字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本文關(guān)鍵詞:甲骨文納西東巴文象形字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714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714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