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行為驅動:流行語的社會心理分析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sychology, the emergence, dissemination, use and popularity of specific discourse forms is a kind of group behavior, which is based on the dual driving model of group behavio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popular use of catchwords from affective and interest driven paths,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two driving paths on the promotion of specific catchwords.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分類號】:H1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文全;流行語的界說與初步描寫[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瑜;;定中超常搭配的語用效果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黃滟淇;;探析新詞語超常搭配的語用理據[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3 李娜;;近十年流行語研究述評[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4 岳園;淺談表現(xiàn)為句子形式的流行語的對稱性[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5 王如辰;;大學校園流行語的特征及規(guī)范[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6 馬秀春;;大學校園流行語研究現(xiàn)狀述評[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周煒;廖瑛;;從新詞到流行語:模因論解釋[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8 林潔雯;;2009年十大流行語分析與流行語特點研究[J];當代小說(下);2010年08期
9 武月鋒;王川;;網絡流行語的理論基礎:涵義、類型與研究意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9期
10 柳甲榮;;試論網絡流行語“不折騰”的翻譯[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年10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佳;現(xiàn)代流行語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2 楊央;流行語的模因論闡釋[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張玲玲;校園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影響及啟示[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1年
4 楊倩;熱點新聞事件中產生的網絡流行語現(xiàn)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海娜;當代漢語流行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譚燕;模因論視角下的流行語研究[D];濟南大學;2011年
7 郝晶;北京高中生校園流行語調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8 劉紅佳;當代流行語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9 梁麗娟;中日新語流行語對比[D];廣西大學;2008年
10 梁海東;當代漢語流行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寒江雪;電影流行語[J];世界中學生文摘;2003年12期
2 高虹;都市流行語漫談(五)[J];咬文嚼字;1998年10期
3 張穎,馬連湘;流行語略論[J];學術交流;2003年11期
4 李西梧;;“不差錢”成流行語并非好現(xiàn)象[J];中華兒女;2009年03期
5 淡泊;;2009年十大網絡流行語[J];可樂;2009年12期
6 胡明揚 ,張瑩;70—80年代北京青少年流行語[J];語文建設;1990年01期
7 ;2009年網絡流行語[J];現(xiàn)代班組;2010年02期
8 遠香;;話題三:2009年十大網絡流行語[J];金山;2009年12期
9 余傳詩;;2008年十大流行語[J];半月選讀;2009年08期
10 施燕祖;流行語探源[J];閱讀與寫作;199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史中琦;張普;;基于DCC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流行語類型分析[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黃曉威;;生活會話的“味精”——流行語背后的社會現(xiàn)象和修辭規(guī)律探析[A];濮陽市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選編[C];2006年
3 應學鳳;;說“抓狂”[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應學鳳;;“客”族系列流行語[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林一心;;社會發(fā)展激活漢語流行語[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下)[C];2002年
6 劉亞杰;;網絡流行語“零度X”詞族探微[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龔千炎;;社會用語研究芻議[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Ⅰ)[C];1995年
8 亢世勇;李毅;孫道功;張楠;;漢語系統(tǒng)語料庫的建設與詞典編纂[A];2004年辭書與數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李寄;鮑川運;;社會科學文本翻譯指南[A];社會科學文本翻譯指南[C];2006年
10 錢乃榮;;新世紀的語言環(huán)境和上海話的變化[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董純進;“海南流行語”初評50強出爐[N];海南日報;2008年
2 朱丹;“雄起”入選改革開放十大流行語[N];西部時報;2008年
3 曹健;《海南日報》評出30年海南流行語[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4 記者 王勇;流行語激勵我們前行[N];海南日報;2008年
5 記者 唐景莉;2008年度主流媒體十大流行語公布[N];中國教育報;2009年
6 記者 余傳詩;《咬文嚼字》編輯部評選出2008年十大流行語[N];中華讀書報;2009年
7 記者潘啟雯;今年春夏報紙流行語出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8 杜超 信陽師范學院;流行語:濃縮的共和國往事[N];中國教育報;2009年
9 本報見習記者 范昕;聽語言學者“正說”流行語[N];文匯報;2009年
10 記者 賈曉燕;2009年主流媒體十大流行語發(fā)布[N];北京日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莊楊;傳播語言學層面的網絡流行語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俞秋萍;網絡流行語及其廣告?zhèn)鞑r值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曹衛(wèi)明;近三十年流行語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4 欒慧;2002-2008年歷年十大流行語比較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5 黃碧云;網絡流行語傳播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6 李敏芳;網絡流行語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楊倩;熱點新聞事件中產生的網絡流行語現(xiàn)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曾祥月;網絡流行語的文化解析[D];安徽大學;2011年
9 王海娜;當代漢語流行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業(yè)強;評語類網絡流行語的語用意義研究[D];溫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4084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408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