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琉球官話課本的使役標記“叫”、“給”及其相關問題

發(fā)布時間:2019-01-12 14:04
【摘要】:琉球官話系列課本表達使役的"叫"和"給"分工有別,互補分布。在統(tǒng)計考察歷史語料的基礎上,聯(lián)系現(xiàn)代南北方言使役義的表達方式,發(fā)現(xiàn)琉球官話課本中的使用情況與清中葉以降的南方文獻一致,而與北方文獻存在差別;這種類型上的差別也存在于現(xiàn)代南北方言中,即南方方言與給予動詞同形的詞表示容任類使役,不表令致類使役;北方方言則令致類、容任類使役使用同一語法標記。在此基礎上,提出使役范疇二分為令致類和容任類使役的必要性,同時這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具有方言類型學意義的問題。
[Abstract]:Ryukyu Mandarin textbooks express the different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of historical corpus and the expression of causative meaning in moder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ialects, it is found that the usage of Ryukyu Mandarin textbook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outhern literature in the middle of Qing Dynasty, bu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northern ones. This kind of difference also exists in the modern language of the south and north, that is, the southern dialect and the words that give the verb the same form indicate that the causation of the class is tolerated, but not the cause of the class, while the dialect of the north makes the cause of the class, allowing the causation of the category to be used the same grammatical mark. On this basis, the necessity of dividing the category of causation into the category of causation and the category of tolerance is put forward,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problem of dialectal typology.
【作者單位】: 北京華文學院;中山大學中文系;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海外珍藏漢語文獻與南方明清漢語研究”(項目號:12&ZD178);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清代琉球官話系列課本語法研究”(項目號:07BYY046) “中山大學優(yōu)秀研究生導師逸仙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計劃”(項目號:11100-3126200)的資助
【分類號】:H1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何元建,王玲玲;論漢語使役句[J];漢語學習;2002年04期

2 彭利貞;論使役語義的語法表現(xiàn)層次[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3 岳輝;;《華音啟蒙諺解》和《你呢貴姓》的語言基礎[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04期

4 劉永耕;使令類動詞和致使詞[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5 李煒;瀨戶口律子;;琉球官話課本中表使役、被動義的“給”[J];中國語文;2007年02期

6 李煒;清中葉以來使役“給”的歷時考察與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曉琴;;笑永遠是自覺的——論老舍的幽默創(chuàng)作風格[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孟遠;;在默契與游離之間——論趙樹理小說創(chuàng)作與趙樹理方向[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唐宏峰;;平民的幸福及其限度——論劉恒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J];北京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4 王春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在抗戰(zhàn)文學中的表現(xiàn)[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5 康連星;;兼語式、致使結構和使、叫、讓構塊式[J];才智;2008年13期

6 周霞;;目的論觀照下小說中文化因素的翻譯[J];長城;2011年12期

7 王宇明;;21世紀《海上花列傳》研究綜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鮑紅;;黃梅戲中安慶方言嘆詞的運用[J];池州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9 馮健飛;;一面病態(tài)人格的鏡子——淺析老舍小說對官本位思想的批判[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鹿婕;;試析《四世同堂》對宏大主題的藝術化處理[J];當代小說(下半月);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許希明;;英語使動句的漢譯變體[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袁進;;開創(chuàng)都市敘述的新風氣——試論韓邦慶的小說敘述理論與實踐[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文輝;語言評價理論的價值哲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崔英姬;中韓家族小說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李香玲;漢語兼語式的語義重合與話語功能的認知語法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張龍;現(xiàn)代漢語習用語法構式句法分析及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步連增;語言類型學視野下的漢語量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宋桔;《語言自邇集》的文獻和語法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李欣;英語話語標記語的語用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10 程麗麗;十八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末北京話被動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婕妤;一項關于主位推進模式在漢英交替口譯中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楊佳;淺析《訓世評話》中的兼語句[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一;韓漢使動句對比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丹;語言模糊性及在文學翻譯中的審美再現(xiàn)[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5 馬向穎;基于致使范疇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馬文佳;外國留學生兼語句習得研究及偏誤分析[D];西北大學;2011年

7 黃慧英;浮沉在時代大潮中的“海上花”[D];河南大學;2011年

8 張栓;漢語安全警示語的“注意窗”理論視角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陳薛;田園生活的變革[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馬真;承傳與突圍—老舍、鄧友梅、葉廣芩京味小說比較研究[D];聊城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莉;明清福州琉球館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吳元豐;名目繁多的琉球來華使節(jié)[J];歷史檔案;2004年02期

3 李金明;明清琉球冊封使與中國文化傳播[J];歷史檔案;2005年03期

4 宮里正子,馬海軒 ,董丹;日本人眼中的琉球漆藝與染織[J];紫禁城;2005年02期

5 王立芳;;移民琉球與東南亞的閩人[J];八桂僑刊;2008年02期

6 李曉杰;;滄桑琉球[J];紫禁城;2008年07期

7 板谷徹;細井尚子;張志凡;;關于《琉球劇文和解》[J];戲劇藝術;2009年06期

8 葉長海;;琉球演藝初識[J];戲劇藝術;2009年06期

9 王振忠;;清代琉球人眼中福州城市的社g生活——以s嫻牧鵯蜆賷q姴本r2中心[J];中華文史論叢;2009年04期

10 李若愚;;從琉球問題看日本的對外擴張政策[J];史學集刊;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君堯;;琉球館:塵封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記憶[A];歷史文獻研究(總第30輯)[C];2011年

2 賴正維;;明清時期福州手工技藝在琉球的傳播[A];閩都文化研究——“閩都文化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3年

3 李金明;;論明朝對琉球的冊封[A];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4 謝必震;傅朗;;汪楫使琉球及其著述論略[A];中外關系史論叢(第四輯)[C];1992年

5 邊文鋒;;英國與晚清中日琉球交涉[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6 岑玲;;清代檔案所見之琉球漂流船的海難救助[A];近代中國的社會保障與區(qū)域社會[C];2011年

7 徐恭生;;明清時期福州與那霸的友好交往[A];中華文化與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20年論文選集[第二卷][C];2011年

8 R売,

本文編號:24078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4078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1b9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