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厄魯特土語元音聲學分析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vowel system of Erlut dialect in Xinjiang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by means of experimental phonological acoustics, and the database of acoustical parameters of Uruti vowels in Xinjiang is established. Taking this as the raw material,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vowels of Erlut dialect in Xinjiang. This study lays a foundation for speech synthesis,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speech recognition.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tex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analysis of short vowels in Erlut dialect, the analysis of long vowels in Erlut dialect, the harmonious rules of vowels in Erlut dialect of Xinjiang and the stress of words. 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Erlat dialect,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Erlat dialec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of acoustic parameters of the vowels in Erlut dialect of Xinjiang. 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hort vowels of Erlut dialect in Xinjiang by means of acoustic phonetics, and presents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pronunciation through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short vowel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ds and the short vowels of the non-words.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long vowels in Erlut dialect of Xinjiang by means of acoustic phonetics, and presents their pronunciation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vowels of the chief vowels of words and the vowels of non-heads of words.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harmonious rules of vowels and word stresses in Xinjiang Erlut dialect. The conclusion part summarizes 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and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acoustical analysis of Urutu vowels in Xinjiang.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蘊華;固爾札廟——安遠廟[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1979年03期
2 馮永軒;新疆史地雜考[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6期
3 紅柯;;雪崩[J];青年文學;1998年09期
4 ;查訪土爾扈特回歸奏折選譯[J];歷史檔案;1988年02期
5 吳元豐;清代察哈爾蒙古西遷新疆[J];清史研究;1994年01期
6 劉瑛;厄魯特與西北邊陲[J];蘭州學刊;1997年05期
7 和宣;;馳騁“寶木巴家園”[J];新疆人文地理;2011年04期
8 吐娜;伊犁厄魯特營的戍邊[J];西域研究;2002年03期
9 佟佳江;清雍正年間厄魯特盟史事鉤沉[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97年02期
10 白·特木爾巴根;松筠和他的《厄魯特舊俗紀聞》[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蔡家藝;;新疆察哈爾營、厄魯特營概述[A];蒙古史研究(第二輯)[C];1986年
2 羅致平;白翠琴;;試論《衛(wèi)拉特法典》[A];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0)[C];1980年
3 齊木德道爾吉;;昭莫多之戰(zhàn)以后的噶爾丹[A];蒙古史研究(第四輯)[C];1993年
4 張曉東;;清代喀爾喀蒙古官署與王府建筑——兼探內外蒙古同類建筑之關系[A];中國民族建筑(文物)保護與發(fā)展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蔡家藝;;準噶爾的農業(yè)——準噶爾社會經濟初探之二[A];蒙古史研究(第一輯)[C];1985年
6 蔡家藝;;清代前期準噶爾與內地的貿易關系[A];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3)[C];1983年
7 齊木德道爾吉;;康熙之路——紀康熙皇帝首次親征噶爾丹[A];蒙古史研究(第六輯)[C];2000年
8 圖雅;;蒙古語土爾扈特土語元音的固有特性[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杜榮坤;;關于準噶爾歷史人物評價問題[A];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0)[C];1980年
10 趙云田;;清代的“備指額駙”制度[A];紀念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建立十周年歷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論文集[C];198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魏大林;烏蘭布通之戰(zhàn)實況[N];亞洲中心時報(漢);2002年
2 華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匯宗寺游記[N];中華新聞報;2008年
3 程令水 李光;奇才虎將 精忠報國[N];中國檔案報;2005年
4 宋育紅;宋門兩代三將軍[N];白銀日報;2009年
5 胡希英;一人來朝 萬眾歸心[N];中國民族報;2003年
6 朱小鈞;土語·李向明藝術展研討會紀要[N];中國文化報;2005年
7 秦暉;為什么人們厭惡帝制[N];南方周末;2011年
8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 鄂溫克族人大代表 朝克 本報記者 賀勇 整理;夜宿牧區(qū)做調研[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9 瞿學忠;土爾扈特人西遷背后的故事[N];西部時報;2011年
10 記者 丁銘;電視劇帶火大草原[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海霞;清代新疆民族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2 張榮;清朝乾隆時期哈薩克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3 李金軻;土爾扈特蒙古專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孟和吉雅;蒙古語標準音水平測試系統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0年
5 烏日圖;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政治活動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0年
6 Xu Zhuo;[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2年
7 包青松;策妄阿喇布坦統治時期的準噶爾汗國史研究(1689-1727)[D];內蒙古大學;2011年
8 包滿亮;蒙古語構形詞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9 田阡子;東亞語言復合元音的類型及淵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10 占升平;鎮(zhèn)寧布依語語音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南迪納;新疆厄魯特土語元音聲學分析[D];內蒙古大學;2012年
2 塔娜;烏拉特次土語元音聲學分析[D];內蒙古大學;2012年
3 丁敏;從馬克·吐溫到塞林格到譚恩美的土語傳統[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馬洪遠;內蒙古食鹽產地分布和變遷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5 陳秀梅;蒙古語察哈爾土語輔音組合“4×6”的聲學和生理分析[D];內蒙古大學;2004年
6 哈斯圖亞;阿拉善土語語言地理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7 諾日斯德;《欽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P場肺南籽芯俊翄W汗部歷史[D];內蒙古大學;2011年
8 趙衛(wèi)賓;哈薩克與準噶爾政治關系史研究:1680—1745年[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9 韋名應;仡佬語方言土語劃分[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10 謝恩臨;都安瑤族自治縣下坳鄉(xiāng)下坳村漢語西南官話與壯語的相互影響[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925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292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