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認知理論觀照下的民族差異與漢語教育
[Abstract]:The theory of cultural cognition is a relational model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cognition, which emphasizes the cognition immersed in culture and the cognition with culture as the main object.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e is essentially national differences and language learning promoted by the movement of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interaction. Therefore, under the theory of cultural cognition, the cultural teaching of Chinese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communicative culture of Chinese cultural groups and on the cognitive distance between learners and Chinese cultural adaptability. It also pays attention to how learners can smoothly pass the adaptive negation period in culture teaching.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面向東南亞對外漢語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DDA100215)
【分類號】:H1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葉浩生;第二次認知革命與社會建構論的產生[J];心理科學進展;2003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郭鵬;從傳播學角度分析對外漢語中的文化教學[D];復旦大學;2008年
2 鄭岱華;文化適應模式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效果的相關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振波;淺析中國社會轉型期“民間段子”的研究價值[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張德讓,龍云平;主語顯著和話題顯著——評《簡·愛》的兩個中譯本[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3 許利英;;語言幽默的物質基礎和心理機制[J];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2年01期
4 張淑賢;文化意識與對外漢語教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5 伍鐵平;;關于我國語言學界當前學風的幾個問題(上)[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岑運強;把握語言學發(fā)展史的總脈絡——試論“五段兩線三解放”[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7 高文利;淺議“N畢竟是N”[J];本溪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8 董理;;淺析澳大利亞英語的語言特色[J];時代教育;2007年14期
9 李敏;;從語言的角度分析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7期
10 王鳳蘭;漢語古詩詞英譯文內容與形式之統(tǒng)一[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陳昌來;;特殊動詞的句法語義屬性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2 李泉;;試論現(xiàn)代漢語完句范疇[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曉芳;張斌語法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2 賈躍千;游客景區(qū)體驗的構成因素及其內在作用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3 洪長安;環(huán)境問題的社會建構過程研究[D];上海大學;2010年
4 趙美玲;中國古典詩歌在泰國當代的傳播與影響[D];上海大學;2010年
5 張文艷;普通高等學校公共體育課教科書的“學本化”設計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年
6 宋素麗;敘事心理學視野中的中國紀錄片研究(1978-2008)[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7 蔣本蓉;“意思—文本”模式的詞庫理論與詞庫建設[D];黑龍江大學;2008年
8 鄧偉龍;中國古代詩學的空間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周頻;再論語言、心智和實在三者的關系[D];復旦大學;2009年
10 榮榮;社會問題報道與受眾心理引導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雪婷;城市化進程中外來務工人員的心理融合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初探[D];寧波大學;2009年
2 胡尋亮;漢英二語教材文化主體性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3 鄧燁杏;論漢語主觀性特點與其西式語法之間的矛盾[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4 郭朝霞;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初探[D];復旦大學;2009年
5 馬媛淵;對兩套初級短期漢語口語教材的練習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湘瓊;中國結構主義語法學術語翻譯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7 童潔萍;中西思維模式視角下的魯迅作品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何婕;電視談話節(jié)目的“情境”設置[D];西北大學;2009年
9 莫映桃;論記憶的社會建構本質[D];吉林大學;2009年
10 李冬梅;漢俄動物詞文化意義比較及翻譯[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亓華;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界文化研究20年述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2 胡清國;對外漢語中語言與文化的教學及其把握[J];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3 曹賢文,吳淮南;留學生的幾項個體差異變量與學習成就的相關分析[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4 陳光磊;;從“文化測試”說到“文化大綱”[J];世界漢語教學;1994年01期
5 魏春木;卞覺非;;基礎漢語教學階段文化導入內容初探[J];世界漢語教學;1992年01期
6 張占一;漢語個別教學及其教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4年03期
7 王建勤;對外漢語教材現(xiàn)代化芻議[J];語言文字應用;2000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宏;;解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本土化[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鄒存峰;;淺談日語專業(yè)精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林區(qū)教學;2010年02期
3 段梅青;;多媒體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0年04期
4 張麗紅;陳素琴;;跨文化交際培養(yǎng)模式下大學生中外文化詞匯表達能力的實證研究與分析[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年02期
5 李珊珊;;《高級英語》課的文化教學初探[J];華章;2010年02期
6 潘玲玲;;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年01期
7 鐘迎生;;淺談中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滲透[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0年02期
8 常憶荊;;吳堅立 榮膺澳國家勛章的漢語教育工作者[J];中華兒女;2010年04期
9 肖龍福;肖笛;李嵐;宋伊雯;;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狀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年01期
10 張娜;;論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河南農業(yè);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娜;;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2 張燈;;大華文教育視閾下的境內外學生互動教育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9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10年
3 ;前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4 胡雪喬;張瑞花;;語言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的大學英語教學探索[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5 茅海燕;;試論國際漢語教師語用能力發(fā)展的三個方面[A];“國際漢語教學理念與模式創(chuàng)新”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七屆對外漢語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6 孟國;郭紅;;論國際漢語教學十大基本原則[A];“國際漢語教學理念與模式創(chuàng)新”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七屆對外漢語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7 潘先軍;;中高級精讀教材語料編選芻議——兼談《目標漢語(提高篇)》課文安排[A];“國際漢語教學理念與模式創(chuàng)新”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七屆對外漢語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8 趙守輝;黃蒙;黃祖銘;;新加坡小學華語課程改革效果的研究——口語能力評估[A];“國際漢語教學理念與模式創(chuàng)新”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七屆對外漢語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9 方艷溪;;大學數(shù)學課程中的數(shù)學文化教學探究[A];第三屆數(shù)學史與數(shù)學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楊曉;;關東州教育評析[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三)[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金浩 肖銳 躍光;現(xiàn)階段不宜提“促進民族融合”[N];中國民族報;2011年
2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 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 賈磊磊;中美兩國需要繼續(xù)深化文化交流[N];光明日報;2011年
3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 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 賈磊磊;中美兩國需要繼續(xù)深化文化交流[N];光明日報;2011年
4 金浩 肖銳 躍光;現(xiàn)階段不宜提“促進民族融合”[N];中國民族報;2011年
5 ;英國有意推廣漢語教育[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6 本報駐薩格勒布記者 趙嘉政;克羅地亞強化本國歷史文化教學[N];光明日報;2010年
7 嚴慶;如何認知涉及民族因素的社會騷亂[N];中國民族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李飛 邵晶巖;“讓全世界上我們的漢語課”[N];黑龍江日報;2010年
9 記者 談潔 實習生 華超;聯(lián)合國漢語學習團來寧[N];南京日報;2010年
10 安然 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學科交融催生“跨文化教育與傳播”[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譚旭虎;看與被看——史景遷的中國圖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芮茵;扶助式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D];廈門大學;2008年
3 楊俊敏;維漢大、中學生體育目標定向、身體自尊、社會性體格焦慮、主觀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吳平;文化模式與對外漢語詞語教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劉寶權;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語言測試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霄;電影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2 朱敏;商務新聞英語中隱喻的翻譯認知過程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3 洪軼瑩;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文化負載詞文化意義習得調查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4 李潔;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測試的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5 唐錦;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探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程圓;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主體文化缺失現(xiàn)象的調查[D];長春師范學院;2010年
7 葉冬明;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莎;初中英語教師跨文化意識發(fā)展模型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9 吳蕓杉;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防御機制與自戀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10 余美仙;基于文化認知與文化距離的飯店感知價值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378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13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