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關聯(lián)理論視閾下的口譯認知過程與口譯教學探究

發(fā)布時間:2018-06-28 08:15

  本文選題:口譯認知過程 + 關聯(lián)理論; 參考:《外語界》2013年01期


【摘要】:口譯是一種動態(tài)的跨文化、跨語言交際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譯員不斷尋找說話者和聽話者共同的認知語境,以幫助雙方達到交際目的。研究譯員在口譯過程中如何選擇語境假設、理解與傳遞話語的最佳交際意圖對口譯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關聯(lián)理論出發(fā),分析了口譯的認知過程與口譯各階段譯員的思維過程,并對口譯教學提出了一定的建議。
[Abstract]:Interpreting is a dynamic cross-cultural, cross-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process in which interpreters constantly seek the common cognitive context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listener in order to help both sides achieve the communicative purpos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how the interpreter chooses the contextual hypothesis and understands and conveys the best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of the utteranc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ing. Based on the relevance theory put forward by Sperber and Wils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interpreting and the thinking process of interpreters in all stages of interpret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nterpreting teaching.
【作者單位】: 溫州大學城市學院;
【基金】:浙江省教育廳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類項目(編號yb2010091)的成果之一
【分類號】:H05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肖文學;孫乃玲;左江林;;關聯(lián)理論對口譯的解釋力[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2 齊濤云;;關聯(lián)理論觀照下的口譯筆記[J];民族翻譯;2011年04期

3 黑玉琴;從關聯(lián)理論看口譯過程中的最佳意義選擇[J];外語教學;2003年06期

4 朱義華;包通法;;解讀同傳的服務屬性——從Daniel Gile的認知負荷模型談起[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5 高彬;柴明槑;;西方同聲傳譯研究的新發(fā)展——一項文獻計量研究[J];中國翻譯;2009年02期

6 許明;;口譯認知過程中“deverbalization”的認知詮釋[J];中國翻譯;2010年03期

7 徐然;;“專注聽力”——口譯聽力培訓方法之我見[J];中國翻譯;2010年03期

8 左嘉;劉和平;;意象圖式與同聲傳譯中的影子跟讀——一項基于圖式理論的實證研究[J];中國翻譯;2011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敏;;語用順應論視角下的論證語類口譯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張偉;;口譯教學中的交傳筆記訓練[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盛臘萍;王平;;實用型本科口譯人才培養(yǎng)的對策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4 許慶美;劉進;;口譯中講話人意圖的傳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承曉燕;;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口譯輔助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6 王佳;;關聯(lián)理論在口譯過程中的應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7 高生文;袁增進;;從語域理論視角看國際商務談判口譯[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季紹斌;再談口譯教學和口譯教學改革[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9 劉鳴心;;口譯教學目標定位與專業(yè)型口譯人才培養(yǎng)[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張雅軍;張丹;;音像資料在口譯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思佳;;交替?zhèn)髯g筆記——理論與提高[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蘇偉;;論口譯記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吳愛虹;;論同聲傳譯中的冗余信息的作用和處理[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4 左燕青;;淺析商務口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5 肖世波;;會展口譯及廈大口譯訓練模式下的譯員培訓[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李維;;論口譯譯前準備及其對工作記憶的促進作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林楊瓊;;從奧巴馬就職演說直播看電視同傳的難點[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陳晨;;從品克的認知模型看口譯聽辨與理解的微觀過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高敏毅;;從信息結(jié)構(gòu)看同聲傳譯中的省略策略[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陳瑞青;;口譯中的副語言信息研究:回顧與展望[A];第十四屆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錦平;會議口譯專業(yè)口譯能力與外語能力的追蹤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郭繼東;中國EFL學習者中介語交際策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賈丹;反思法視角下的口譯課堂教學教師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諶莉文;口譯思維過程中的意義協(xié)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郭靚靚;中英文同傳譯語序處理方式的選擇與原因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徐翰;本科英語專業(yè)技能化口譯教學的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郭蘭英;“適者生存”:翻譯的生態(tài)學視角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劉慶雪;跨學科視角下的口譯交際策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9 劉建剛;語用選擇與等效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龔龍生;順應理論在口譯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慧;同聲傳譯質(zhì)量的影響因素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翁元達;從言語外知識的角度淺談口譯中的理解障礙[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石徑;口譯員視角的歸化與異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劉祥瑞;論口譯中的文化因素以及譯者的跨文化意識[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田昕霞;從釋意理論的回顧和思考看會憶口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施蒙;電視環(huán)境中的電視同傳[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陳冬萍;從目的論角度看口譯中的積極性叛逆[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趙艷;內(nèi)容記憶法及其在交替?zhèn)髯g中的運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邱巍楠;漢英口譯中銜接技巧傾向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李超敏;功能翻譯理論在口譯中的應用[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坤;;由關聯(lián)理論視角看口譯[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09期

2 古煜奎;;同聲傳譯中的預測策略[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3 杜爭鳴;孟祥春;;同聲傳譯中的“等待”——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劉林軍;論同聲傳譯中的譯員角色[J];中國科技翻譯;2004年02期

5 武光軍;;中西同聲傳譯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J];中國科技翻譯;2006年04期

6 雷靜;;訪談類節(jié)目同聲傳譯的多任務處理模式[J];中國科技翻譯;2009年01期

7 唐愛燕;;同聲傳譯中的交際策略[J];中國科技翻譯;2009年03期

8 楊榮廣;;從關聯(lián)理論看譯者的主體地位[J];民辦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9 張威;柯飛;;從口譯用戶看口譯質(zhì)量評估[J];外語學刊;2008年03期

10 芮敏;關聯(lián)理論與口譯理解策略[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崴;;關聯(lián)理論對合作原則的幾點修正[J];襄樊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2 趙國龍;;從關聯(lián)理論看認知語境對隱喻理解的影響[J];商洛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3 黃利花;;關聯(lián)理論下的言語交際模式[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4 楊燕;;在認知語境下賞析風騷各領的中英幽默言語[J];文教資料;2011年21期

5 陸榮榮;試析關聯(lián)理論對翻譯的啟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6 楊進;;認知語境假設與幽默言語的理解[J];滁州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房錦霞;;關聯(lián)理論的認知語境觀[J];中國西部科技;2006年25期

8 徐薇;;淺談語境、交際和關聯(lián)理論[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9 董黎黎;;認知語境在廣告用語中的解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S2期

10 畢麗華;;隱喻的關聯(lián)性闡釋[J];硅谷;2008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燕芳;;從關聯(lián)理論看外交委婉語[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宋瀟瀟;;交際意圖與認知語境[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靳寧;賈德江;;再論關聯(lián)理論對翻譯的解釋力[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晉瑞;;關聯(lián)理論視閾下的摹狀詞指稱賦值研究[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5 唐清;;從關聯(lián)理論談映象象似的理據(jù)性[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廖七一;;翻譯研究學科發(fā)展概況(2006)[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許葵花;;認知語境的語義闡釋功能——多義現(xiàn)象中認知語境的有聲思維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8 聞艷;;關聯(lián)理論視角下的廣告翻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吳文輝;;隱喻的關聯(lián)性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袁娟;;隱喻認知推理機制的受制變量研究[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AD應用、CAI軟件演示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慕軍 首都師范大學;治文摘通病應從題目下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江曉紅 肇慶學院外國語學院;多元與融合:語用研究的認知視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虹;言語反諷的關聯(lián)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2 曾莉;非規(guī)約間接否定:作為語用策略的言語行為[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楊子;言語交際的關聯(lián)優(yōu)選模式及其應用[D];復旦大學;2008年

4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宇紅;認知語言學視野中的指稱解讀:限定名詞詞組的外指與前指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胡霞;認知語境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7 胡春華;學術講座中元話語的語用學研究:順應—關聯(lián)路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8 江曉紅;轉(zhuǎn)喻的認知語用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9 項成東;等級幽默的語用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陳靜;語用認知視角下的指稱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岳娟;用關聯(lián)理論闡述認知語境對隱喻理解的作用[D];南昌大學;2011年

2 趙虹;關聯(lián)理論的認知語境觀及其對閱讀教學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馬麟;關聯(lián)理論對于模糊修辭翻譯的詮釋[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4 李紅光;反語的認知語用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5 肖秀蓮;論認知語境在成功言語交際中的作用[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6 王燕;關聯(lián)理論與幽默的理解[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7 胡穎;認知語境與翻譯[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朱燕;由關聯(lián)理論看幽默言語的翻譯[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錢亞旭;從認知語用學角度看政治性會晤中的閃避回答[D];山西大學;2006年

10 周國華;從關聯(lián)理論看認知語境對隱喻理解的影響[D];黑龍江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7733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07733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f1ce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