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位詞“上”相關研究之董理與綜論
本文選題:方位詞 + 視點; 參考:《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摘要】:近30年來,語言學界發(fā)表了不少有關方位詞"上"的研究論文,反映了學者們對"上"及相關語言現(xiàn)象的熱切關注。對這些論文的研究內(nèi)容、研究對象、研究視角以及研究方法進行及時總結(jié)十分必要。本文從方位詞"上"的典型與非典型意義、方位詞"上"的空間定位、方位詞"上"的語義認知基礎、方位詞"上"的自由與黏著用法、方位詞"上"、"下"使用中的對稱性與不對稱性、方位詞"上"對單雙音節(jié)詞語的語義選擇等進行了董理與討論,以期為后來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參考。
[Abstract]:In the past 30 years, the linguists have published a lot of research papers on the locative word "Shang", which reflects the keen concern of scholars on "Shang" and related linguistic phenomena. It is necessary to summarize the contents, objects,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of these papers. In this paper, the typical and non-typical meanings of the position word "Shang",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of the word "Shang", the semantic cognitive basis of the word "Shang", the freedom and adhesiveness of the word "Shang" are discussed. The symmetry and asymmetry in the use of "upper" and "lower" are discussed, and the semantic choice of monosyllabic words is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cessary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related problems.
【作者單位】: 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規(guī)劃辦2009年度規(guī)劃項目“當代漢語新生詞族的構(gòu)詞能量、衍生機制及其理論建構(gòu)研究”(編號:09BYY053)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安紅;方位詞“上”的自由與粘著用法[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童盛強;關于“在……上”的用法[J];漢語學習;2005年03期
3 齊滬揚;;現(xiàn)代漢語的空間系統(tǒng)[J];世界漢語教學;1998年01期
4 陳衛(wèi)蘭;關于“上”、“上頭”的后置詞表原因用法[J];臺州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5 倪建文;方位詞“上、下”在使用中的對稱性和非對稱性[J];修辭學習;1999年05期
6 李玄玉;人體名詞和“上”、“下”[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7 楊云;方位詞“上”和“下”的空間定位[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祖生利;元代直譯體文獻中的原因后置詞“上/上頭”[J];語言研究;2004年01期
9 緱瑞隆;方位詞“上”“下”的語義認知基礎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文字應用;2004年04期
10 童盛強;;也說方位詞“上”的語義認知基礎——兼與緱瑞隆先生商榷[J];語言文字應用;2006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認知語法”[J];國外語言學;1994年01期
2 林書武;《隱喻與象似性》簡介[J];國外語言學;1995年03期
3 齊滬揚;“N+在+處所+V”句式語義特征分析[J];漢語學習;1994年06期
4 陳滿華;“機構(gòu)名詞+里/上”結(jié)構(gòu)芻議[J];漢語學習;1995年03期
5 葛婷;“X上”和“X里”的認知分析[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6 金昌吉;方位詞的語法功能及其語義分析[J];內(nèi)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7 藍純;從認知角度看漢語的空間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年04期
8 周榕!400715重慶北碚;隱喻認知基礎的心理現(xiàn)實性——時間的空間隱喻表征的實驗證據(jù)[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2期
9 胡壯麟;語言·認知·隱喻[J];現(xiàn)代外語;1997年04期
10 文煉;句子的解釋因素[J];語文建設;1986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敏;論曹雪芹與司湯達本體經(jīng)驗的共同性[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1999年S1期
2 申載春;;怪異視點淺談[J];寫作;2003年09期
3 季琦;;人生的兩個視點[J];創(chuàng)業(yè)邦;2010年02期
4 趙瓊;;《婚姻的故事》與《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比較閱讀[J];職大學報;2010年02期
5 路遙;現(xiàn)當代女性小說文本的詩情品格[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6 地木拉提·奧邁爾,崔延虎;跨文化交際研究:新疆多民族社會文化研究新視點——兩個新疆人類學研究者的對話[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7 譚君強;看與思:敘事作品中視點的思想功能[J];學術研究;2005年10期
8 張婭;;懸疑片中的敘事方式探微——從希區(qū)柯克的幾部電影談起[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9 姜飛科;;簡談《小說修辭學》之視點問題[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8年03期
10 張平;;平面圖形設計中的“視點”研究[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仝明磊;邊后琴;;利用人體姿勢估計進行自由視點視頻的操控[A];第十五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姒越后;蔣剛毅;彭宗舉;郁梅;邵楓;;基于視點間相關性的快速深度視頻編碼方法[A];Proceedings of 2010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heory (APCIT 2010)[C];2010年
3 錢健;郁梅;邵楓;彭宗舉;蔣志迪;李福翠;;基于編碼模式的快速視點繪制與后處理方法[A];Proceedings of 2010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heory (APCIT 2010)[C];2010年
4 梁華剛;靳引利;杜凱;;基于3視點圖像的任意視點圖像生成方法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Volume 8)[C];2010年
5 劉正一;姜志國;孟鋼;趙丹培;;基于譜回歸降維的全視點衛(wèi)星目標識別[A];第九屆全國光電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6 郭彥霞;;先行組織者教學技術應用效應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楊偉銘;孟麗;;三維場景中自動漫游技術的研究[A];中國地理信息系統(tǒng)協(xié)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胡興婷;;高校學報編輯學的新視點[A];學報編輯論叢(第六集)[C];1996年
9 周詩巖;;都市構(gòu)形的可通約性:形象、想象與共同在場[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8):傳播媒介與社會空間論文集[C];2008年
10 陸海翔;王立強;;AutoCAD中三維繪圖與二維繪圖方式比較[A];第十五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七屆工程制圖CAI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經(jīng)濟視點報記者 史遠征 整理;經(jīng)濟視點報企業(yè)家俱樂部部分企業(yè)代表感言[N];經(jīng)濟視點報;2011年
2 ;專家視點[N];科技日報;2000年
3 北京大學中國經(jīng)濟研究中心供稿;教育視點[N];科技日報;2002年
4 陳正寬 李虎強;教育的平民視點[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5 ;“河南最大的優(yōu)勢是文化”[N];經(jīng)濟視點報;2009年
6 經(jīng)濟視點報首席記者 任立斌;9年共崢嶸 經(jīng)濟視點報與企業(yè)家感恩中同行[N];經(jīng)濟視點報;2011年
7 經(jīng)濟視點報記者 鄭磊;“不做高于自己能力的事”[N];經(jīng)濟視點報;2010年
8 ;“我最驕傲的就是開辟了一個行業(yè)”[N];經(jīng)濟視點報;2009年
9 ;“困難就是把一件不困難的事情重復一萬遍!”[N];經(jīng)濟視點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高云才;淡化產(chǎn)出數(shù)字(經(jīng)濟視點)[N];人民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郁理;基于深度圖像繪制的自由視點視頻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宗守云;集合量詞的認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3 胡培安;時間詞語的內(nèi)部組構(gòu)與表達功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劉雪春;現(xiàn)代漢語等同范疇的語義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周娟;現(xiàn)代漢語動詞與動量詞組合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6 袁紅星;多視目標重構(gòu)和繪制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7 蔣杰;全球大規(guī)模虛擬地理環(huán)境構(gòu)建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8 蒲秋梅;基于Ontology和Agent的電子商務協(xié)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9 李波;復雜環(huán)境下的海面實時建模與仿真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田豐;裸眼立體顯示及數(shù)據(jù)獲取的研究與實現(xiàn)[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雅美;自然三維電視系統(tǒng)中虛擬視點繪制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朱波;自由視點視頻系統(tǒng)中深度場的處理和任意視點的繪制[D];寧波大學;2009年
3 吳祖成;虛擬視點生成算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4 石靜;多視點立體圖像的深度提取及虛擬視點生成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5 馮柯;交通視頻中視點無關目標分類與檢索方法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6 應豪;兩宋詠物詞的界定與解讀[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劉丹;自由立體顯示中虛擬視點生成算法研究與實現(xiàn)[D];天津大學;2010年
8 郭忠斌;基于圖形變形和深度圖的多視點立體圖像中間虛擬視點的生成[D];天津大學;2010年
9 喬奕;采用平行雙視點的場景深度信息獲取[D];東華大學;2010年
10 王彥杰;“寧可”句式的語義選擇原則及其語篇否定功能[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9316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93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