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量詞“座”與“臺”的語義比較

發(fā)布時間:2018-05-20 13:51

  本文選題:對比分析 + 古代漢語; 參考:《新聞愛好者》2011年10期


【摘要】:正本文從"座"與"臺"的各自本義出發(fā),分析各自的認知語義基礎,然后對比分析二者在現(xiàn)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中的例證,對其搭配情況做出解釋,最后基于"座"與"臺"的各自義項進行合理分析。座"座"在古代漢語中是一個后起字,表示"坐位"或者"坐具"。中國古代最初是沒有凳子、椅子之類的"垂足而坐"的坐具的,在較為遠古的時代,我國古人都是用"席"的,也就是通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respective meanings of "seat" and "Ta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ir respective cognitive semantic basis, and then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examples of the two in modern and ancient Chinese, and explains their collocation. Finally, it is based on the reasonable analysis of the respective meanings of the "seat" and "Taiwan". Or "sitting". In ancient China, there were no stools and chairs like "sitting on the foot". In a more ancient time, the ancient people of our country were "matting", that is, the pass.
【作者單位】: 鄭州師范學院中文系;
【分類號】:H13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桂芳;楊曉敏;;對義素分析及其困惑的幾點言說[J];北方論叢;2005年06期

2 蘇寶榮;“隱喻”認知、詞義變化與辭書釋義[J];辭書研究;2004年01期

3 李爾鋼;;兼類詞的義項設置和詞性標注問題[J];辭書研究;2006年03期

4 林新年;談漢語的義素和義位的研究[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3年03期

5 李德俊;;英漢平行語料庫在雙語詞典編纂中的作用[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6 肖曉暉;對一類并列復合詞的語義分析[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7 陳巖;淺談漢語詞語的文化意義與中西文化差異[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5年02期

8 白云;詞義、概念與語文詞典釋義[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9 劉川民;新詞詞典釋義中應注意的問題[J];文山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10 王惠;;現(xiàn)代漢語名詞非自由義句法功能研究[J];語言研究;2006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傅海燕;《黃帝內經》首見醫(yī)學詞匯研究[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3年

2 張小艷;敦煌書儀語言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張春新;《漢俄教學字典》:理論構建與編纂實踐總結[D];黑龍江大學;2004年

4 王建莉;《爾雅》同義詞考論[D];浙江大學;2005年

5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雙音詞的成詞和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6 葉貴良;敦煌道經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7 鄭澤芝;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DCC)的漢語字母詞語識別及考察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8 楊元剛;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郭穎;《諸病源候論》詞語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楊會永;《佛本行集經》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宏姣;漢語源義素及其在詞匯系統(tǒng)中的作用[D];延邊大學;2001年

2 李軼;詞義變異的認知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3 周勤;《晏子春秋》名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張亮;我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反思[D];蘇州大學;2003年

5 王盛婷;漢魏六朝碑刻禮俗詞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包克菲;古漢語詞義個體兩重性特征探析[D];內蒙古大學;2004年

7 劉海燕;現(xiàn)代漢語雙音復合詞理據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8 沈桂麗;現(xiàn)代漢語的語詞定義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初曉寧;英漢復合詞理據比較[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10 王云英;現(xiàn)代漢語問類動詞研究[D];延邊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振衛(wèi);;英漢典型習語語義對比分析[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6期

2 張薇;萬艷梅;;韓國留學生常用漢語語氣詞使用偏誤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3 張俊杰;;高師“古代漢語”教學中的美育問題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11年07期

4 周靜敏;;中美政治演講中旅途隱喻的對比認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年06期

5 陳要男;;論古代漢語中聯(lián)合式復音詞多于其他復音詞的原因[J];文教資料;2011年17期

6 周瑤;;《古代漢語》教學與字理教學之開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1年06期

7 樊雪;;英漢電子產品說明書的文體特征對比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8 廖揚敏;;流程分析與案例分析在詩詞格律教學中的運用[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9 陳瑩瑩;;從認知特征談英漢語用對比分析[J];考試周刊;2011年39期

10 陳明富;;東漢至宋漢語異同比類形比句句式研究[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曉燕;;獨立學院古代漢語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戴光榮;;英漢語篇語音銜接對比分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陳志云;;高師“古代漢語”課程教學改革芻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何雅媚;;英漢語中被動語態(tài)表達的對比分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李_";;談談漳州話的親屬稱謂詞[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6 王葉丁;;英語與漢語中的性別差異[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張睫;;“之”“其”自指和對指用法小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張在云;;郭編《古代漢語》商務修訂本中的一些文句質疑[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陳星;;漢英定語語序的對比分析及其相關問題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岳婕;;“r庇搿胺ⅰ薄皉鄙鐘搿皏|”聲字的對比分析[A];海峽兩岸辭書學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趙志研;從古代漢語的演變看民族關系的發(fā)展[N];中國民族報;2009年

2 劉永耕;王力“古代漢語”注釋商榷一例[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3 魏江;要保護漢語的純潔性[N];甘肅日報;2008年

4 游玨;學習古漢語的“良冊”[N];中華讀書報;2007年

5 顧玉坤;漢語的演化[N];蘇州日報;2005年

6 孫麗萍;滿嘴“相當地”,漢語不該粗鄙游戲化[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7 桂燕萍;讓成語在課堂中大放異彩[N];語言文字周報;2008年

8 沈錫倫;語言發(fā)展的內部原因[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9 葉瓊瓊;從語言中突圍的學術思考[N];文藝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楊玲邋實習生 陸有芳;莫讓南寧白話在“推普”中消失[N];南寧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磊;漢英視覺動詞語法化的認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2 劉福根;古代漢語詈語小史[D];浙江大學;2007年

3 羅思明;英漢動結式的認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曹鳳霞;古代漢語標記被動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卡麗娜;烏漢語詞匯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6 韓大偉;英漢運動類動詞隱喻認知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春享;韓國留學生漢語趨向補語習得過程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金順吉;韓漢語人稱代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張永奮;漢意委婉語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郭富強;意合形合的漢英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德賢;英韓禮貌用語對比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2 袁蕾;漢維語時間副詞對比研究[D];新疆大學;2008年

3 劉莎;領導人演講語篇中語法隱喻對比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9年

4 劉真為;漢英化妝品說明書語篇人際功能對比分析[D];山東大學;2009年

5 李素峰;英漢報紙新聞標題中的隱喻對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6 楊會麗;英漢社論中概念隱喻的對比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海霞;《祖堂集》語氣詞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李潛波;中英文對話中弱化標記語的對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9 王念婷;英漢災難新聞報道的主位推進模式對比[D];河南大學;2009年

10 田平平;英漢近義詞語義韻對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191486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91486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d4e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