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韻律因素對漢語雙賓結構賓語類型的制約

發(fā)布時間:2018-05-16 11:37

  本文選題:雙賓結構 + 賓語類型 ; 參考:《語言教學與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以語義特征和指稱情況來劃分漢語雙賓結構的賓語類型,無法約束一些"例外"。目前韻律句法學的相關理論可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但因其"韻律運作須在句法推導完成之后"的觀點,仍有力所不及之處。而改變韻律作用于句法的層面,則可以得出一條劃分賓語類型的統(tǒng)一規(guī)則——"O1為韻律隱形成分,且O1的語音重量小于或等于O2"。
[Abstract]:It is impossible to restrict some "exceptions" to classify the object types of Chinese double-object structure by semantic features and referential cases. At present, the theory of prosodic syntax can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o some extent, but its viewpoint that prosody operation must b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syntactic derivation is still unable to do so. By changing the prosodic effect on the syntactic level, a unified rul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object types-"O1 is the implicit component of prosody, and the phonetic weight of O1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O2" can be obtained.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石毓智;自然數(shù)“1”語法化為有定性標記的認知基礎[J];民族語文;2004年01期

2 劉宇紅;;生成語法中詞匯語義與句法的界面研究[J];外語學刊;2011年05期

3 劉丹青;;漢語是一種動詞型語言——試說動詞型語言和名詞型語言的類型差異[J];世界漢語教學;2010年01期

4 周韌;;論韻律制約句法移位的動因和手段[J];世界漢語教學;2010年01期

5 馮勝利;;韻律句法學研究的歷程與進展[J];世界漢語教學;2011年01期

6 劉宇紅;;詞匯語義與句法界面研究的三種模式[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年06期

7 馮勝利;;韻律構詞與韻律句法之間的交互作用[J];中國語文;2002年06期

8 吳靜;石毓智;;制約語法結構選擇的因素——以表達物體傳遞的結構為例[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年06期

9 徐德寬;周統(tǒng)權;;雙賓語的選擇限制[J];語言研究;2008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文;;《祖堂集》有定無定表達手段考察[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2 周韌;;音系與句法互動關系研究綜述[J];當代語言學;2006年01期

3 劉宇紅;;漢語名物化困境的根源與解決辦法[J];外國語言文學;2011年04期

4 王峰;劉雪芹;;基于語料庫的譯者風格研究:以《木蘭辭》譯文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5 黃金德;;發(fā)音、語義/句法和篇章功能的實現(xiàn)——以作為橋接紐帶作用的界面為視角[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11期

6 胡建華;;句法對稱與名動均衡——從語義密度和傳染性看實詞[J];當代語言學;2013年01期

7 張伯江;;漢語的句法結構和語用結構[J];漢語學習;2011年02期

8 劉丹青;;實詞的嘆詞化和嘆詞的去嘆詞化[J];漢語學習;2012年03期

9 張道新;董宏;;論漢語合成詞語素的“以名指屬”現(xiàn)象[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黃兵;;數(shù)詞有限制的數(shù)量名結構[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胡曉慧;動詞后“上”與“下”、“來”與“去”的語義演變及其不對稱性[D];浙江大學;2010年

4 白蓮花;韓漢語語序類型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李明;西雙版納傣語量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6 劉承峰;現(xiàn)代漢語“語用數(shù)”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7 吳茗;現(xiàn)代漢語常用語素項屬性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8 崔四行;三音節(jié)結構中副詞、形容詞、名詞作狀語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9 王海峰;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10 黃梅;現(xiàn)代漢語嵌偶單音詞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論意義[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彩利;“N的V”的構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鐘鳴;漢英事件名詞比較[D];南昌大學;2010年

3 韓鈺;中高級水平留學生漢語作文中的韻律偏誤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衛(wèi)娜;“放A些”格式檢視[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龔玉婷;復合名、動、形的功能轉指及轉喻的單向性優(yōu)勢[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毛書昌;“等”“等等”“什么的”的分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于;;重音參數(shù)理論觀照下的自然話語雙音節(jié)詞節(jié)律實驗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8 朱佳蕾;形態(tài)句法界面:漢語動名復合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9 鄭雪誼;現(xiàn)代漢語指名性狀語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10 朱芳;漢英倒裝語序對比研究[D];廣州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成凱;;Fillmore的格語法理論(上)[J];國外語言學;1986年01期

2 楊成凱;;Fillmore的格語法理論(下)[J];國外語言學;1986年03期

3 李艷惠,石毓智;漢語量詞系統(tǒng)的建立與復數(shù)標記“們”的發(fā)展[J];當代語言學;2000年01期

4 戴浩一;概念結構與非自主性語法:漢語語法概念系統(tǒng)初探[J];當代語言學;2002年01期

5 石毓智;論漢語的結構意義和詞匯標記之關系——有定和無定范疇對漢語句法結構的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2年01期

6 薛恩奎;;И.А. Мельчук的“意思鄊文本”學說[J];當代語言學;2007年04期

7 劉宇紅;;生成語法中題元理論的批評性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2010年02期

8 劉宇紅;謝亞軍;;從構式語法看漢語成語的仿用[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9 劉宇紅;;從格語法到框架語義學再到構式語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劉丹青;詞類和詞長的相關性──漢語語法的“語音平面”叢論之二[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麗娟;從名詞、動詞看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雙音節(jié)的形態(tài)功能[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2 黃梅;現(xiàn)代漢語嵌偶單音詞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論意義[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琪龍;雙賓結構及其相關概念網(wǎng)絡[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2 張平;論現(xiàn)代漢語的雙賓結構“V了NP一N”[J];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4期

3 郭彭冰;王愛香;;兼有給予義和取得義的雙賓結構[J];大眾文藝;2010年02期

4 尹海良;;雙賓句型研究的新創(chuàng)獲——讀《現(xiàn)代漢語雙賓構造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S2期

5 楊雪雁;于善志;;英漢雙賓結構的對比與翻譯[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5期

6 鄺永輝;;“為之名”雙賓結構在先秦典籍中的發(fā)展[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7 何洪峰;《金瓶梅》中的單動雙賓結構[J];古漢語研究;1997年03期

8 樊競京;劉紅偉;;構式語法下的漢英雙賓結構的類型和空間認知[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5期

9 張先坦;先秦“動·之(其)·名”結構的重新考察[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10 劉亞;;關于用語義指向分析法論證“吃了他三個蘋果”為雙賓結構的幾點疑問[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瑤;;“給予”義動詞兼表“施受”的動因研究——以徽語祁門話的“分”為例[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宋暉 通訊員姚占龍;語言研究亟待理論更新和方法創(chuàng)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時兵;古漢語雙賓結構研究[D];安徽大學;2002年

2 劉甜;漢語空間極性詞組配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3 魏紅;面向漢語習得的常用動詞帶賓情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劉海平;《史記》語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韓丹;認知視角下的雙賓句式生成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6 鄭繼娥;殷墟甲骨卜辭祭祀動詞的語法結構及其語義結構[D];四川大學;2004年

7 張建;現(xiàn)代漢語雙賓句的典型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潘玉坤;西周金文語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石微;漢語依據(jù)類介詞的語法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10 韓巍峰;主題與主題標記結構的語序類型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潔花;歷時視角下動詞“穿/戴”的賓語研究[D];大連外國語學院;2011年

2 張金;現(xiàn)代漢語與格/雙賓結構習得的個案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鳳英;“授予”類的賓語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0年

4 徐艷蓉;長沙方言雙賓結構的句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5 蔣吉靈;現(xiàn)代漢語賓語語義類型分析及習得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6 陽健;漢語雙賓結構的句式語法觀[D];湖南大學;2003年

7 畢愛華;“A于”構造及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志華;“遠賓續(xù)動”結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范玲玲;雙賓句的語義、認知基礎[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蔡春玉;基于對比的朝鮮族學生雙賓結構習得偏誤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89666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89666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be2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