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俗務要名林》音注聲母再探討
本文選題:中古音 + 反切; 參考:《敦煌學輯刊》2011年01期
【摘要】:《俗務要名林》是一本記錄平民生活常用詞的工具書,在歷史上未見著錄。因此所記載的音注及詞條更具語言學價值。注音不拘官韻,充分反映了當時的口語音,記錄了唐初語音的大致面貌。音注與《切韻》系反切差別較大,直音也獨樹一幟。對音注來源與構(gòu)成及所反映的語音現(xiàn)象的探討對揭示《要名林》的成書及價值具有一定意義。
[Abstract]:Ming Lin is a reference book to record common words in civilian life, which has not been recorded in history. Therefore, the phonetic notes and entries recorded are of more linguistic value. The official rhyme fully reflects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time and records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 Sound note and cut rhyme department reverse tangent difference is big, straight sound is also unique. The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composition and phonological phenomena of phonetic notes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in revealing the book and value of the famous forest.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H11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平山久雄;敦煌《毛詩音》殘卷反切的結(jié)構(gòu)特點[J];古漢語研究;1990年03期
2 李如龍;辛世彪;;晉南、關(guān)中的“全濁送氣”與唐宋西北方音[J];中國語文;199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沈青;西北方言全濁清化的年代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于亭;;論“音義體”及其流變[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9年03期
3 黃笑山;漢語中古語音研究述評[J];古漢語研究;1999年03期
4 丁治民;;《古尊宿語錄》偈頌用韻考[J];古漢語研究;2010年03期
5 辛世彪;濁音清化的次序問題[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6 張金平;;古全濁塞音、塞擦音聲母在柳林方言里的演變特點[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喬全生;;晉方言并州片古全濁聲母的讀音類型和層次[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8 衛(wèi)巖;;永濟方言的文白異讀[J];西安社會科學;2009年01期
9 卜曉梅;;陜西澄城方言語音概說[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10 袁月;;涇陽蔣劉方言的音韻特點[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萬獻初;《經(jīng)典釋文》音切類目研究[D];武漢大學;2002年
2 劉祥友;湘南土話語音的歷史層次[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3 周楊;計算機漢語方言辨識的理論與方法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4 于建松;早期韻圖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5 張建軍;河州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6 余躍龍;《等韻精要》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7 蘆蘭花;湟水流域漢語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吳媛;陜西關(guān)中西府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高峰;晉語志延片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友中;敦煌吐魯番本《文選》音注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2 高樂;敦煌《毛詩音》音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霍文艷;敦煌曲子詞用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4 朱丹;敦煌詩歌用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于永敏;韓城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李文娟;鎮(zhèn)安縣木王鎮(zhèn)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7 史艷鋒;孟州(南莊鎮(zhèn))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8 曹鵬;延川方言語音的演變與層次[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靜妮;長安(西鄉(xiāng))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10 田娟;山西霍州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賀巍;河南省西南部方言的語音異同[J];方言;1985年02期
2 孫立新;關(guān)中方言略說[J];方言;1997年02期
3 張清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漢語方音概況(一)[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63年02期
4 李恕豪;揚雄《方言》中的秦晉方言[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5 茹鋼;韓城話的語音特點[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6 龍晦;;唐五代西北方音與敦煌文獻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3年03期
7 劉廣和;;唐代八世紀長安音聲紐[J];語文研究;1984年03期
8 聶鴻音;慧琳譯音研究[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紅;;《國語補音》舊音反切考[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8期
2 儲泰松;《三國志》裴松之音注淺論[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高永安;;中古音研究的新突破——評張渭毅《中古音論》[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4 陳小燕;;古今字音演變例外的計量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5 沈祥源;楊子儀;曹文安;;實用漢語音韻學教程(講授綱要)下編[J];固原師專學報;1985年02期
6 馮蒸;《爾雅音圖》的聲調(diào)[J];語言研究;1997年01期
7 李春紅;;淺析止攝開口字在古精組字中作反切下字的用法[J];當代小說(下);2010年09期
8 馮蒸;《爾雅音W》音注所反映的宋初三、四等韻合流[J];漢字文化;1995年04期
9 魏鋼強;;《漢語大字典》反切注音存在的問題[J];中國語文;2001年03期
10 劉磊;;官話方言見曉組三等字聲母腭化的例外現(xiàn)象試釋[J];河池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邰惠莉;;敦煌本《佛說玉耶女經(jīng)》初探[A];炳靈寺石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商業(yè)貿(mào)易市場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C];2005年
3 劉永明;;論敦煌佛教信仰中的佛道融合[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4 竇懷永;;敦煌本《瑞應圖》讖緯佚文輯校[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5 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中的行為決定論[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C];2005年
6 楊森;;民間所謂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獻中的“燕脂表玉”[A];“絲綢之路與龜茲中外文化交流”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王杏林;;試述《傷寒論》寫本與傳本《傷寒論》的關(guān)系及其文獻價值[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8 景盛軒;;敦煌寫本《大般涅i鎂分忌灘筟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9 李紅;;《廣韻》異讀研究述評[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陳于柱;;從敦煌占卜文書看晚唐五代敦煌占卜與佛教的對話交融——以敦煌寫本宅經(jīng)為中心[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云齋;對加快廈門私營經(jīng)濟健康發(fā)展的再探討[N];福建工商時報;2001年
2 周林軍;國企改革中國有資產(chǎn)流失等若干問題再探討[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5年
3 尚先國;腐敗產(chǎn)生根源的再探討[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3年
4 梁剛;對資產(chǎn)減值會計的再探討[N];中國財經(jīng)報;2004年
5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法學院 占小平;誰說假話處罰誰 ——對虛假陳述若干問題的再探討[N];證券時報;2002年
6 王■生;關(guān)于“韜光養(yǎng)晦”一些問題的再探討[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4年
7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教授 沈木珠;中國電子商務立法再探討[N];人民法院報;2001年
8 胡宇平;對“油滴”黑釉盞的幾點再探討[N];中國商報;2003年
9 魯樞元;“文學是人學”的再探討[N];文藝報;2000年
10 張維賢邋袁海平 趙金鳳;敦煌農(nóng)民備耕“新詞”多[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莉;王仁f+《刊謬補缺切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2 孔令梅;敦煌大族與佛教[D];蘭州大學;2011年
3 賈娟;敦煌變文俗語詞論著解題[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農(nóng)業(yè)專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王艷華;明代処秉敬《楙表》音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6 趙庸;《王三》異讀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7 袁婷;敦煌藏經(jīng)洞山土繪畫品研究史[D];蘭州大學;2012年
8 沙梅真;敦煌本《類林》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9 周傲生;《切韻》的音韻格局[D];浙江大學;2008年
10 覃勤;日傳悉曇文獻與漢語中古音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國華;宋代處觀《紹興重雕大藏音》音系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靜毅;《切楙》S2071反切注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孫健;中古擬音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4 李亞洲;中古音“等”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5 R壡,
本文編號:18804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880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