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語言文化學基本學理的若干哲學思考——兼談中西方在語言與文化關(guān)系問題上的學術(shù)分野
本文選題:語言文化學 + 基本學理; 參考:《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摘要】:現(xiàn)階段的語言文化學研究顯現(xiàn)出對象不明和界限不清的傾向,這與其學理形態(tài)體現(xiàn)為比較抽象的"知識闡釋論"有關(guān)。成因于跨文化交際、根系于人類中心論思想沃土的語言文化學,盡管在對象上與認知語言學和民族心理語言學等學科相近或相似,但在研究內(nèi)容方面卻有著明顯不同的取向。研究表明,中西方傳統(tǒng)在語言與文化關(guān)系問題上呈現(xiàn)出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觀念。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culture shows the tendency of unclear objects and unclear boundaries,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ly abstract "theory of knowledge interpretation". Due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language and culturology rooted in the fertile land of anthropocentrism is similar to or similar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national psycholinguistics in object, but has distinct different orientations in research content. The study shows that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s present both opposing and unified concep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世紀俄羅斯語言學遺產(chǎn):理論、方法和流派”(05BYY006)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0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趙愛國;語言文化學基本理論構(gòu)架論綱[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易立新;;中西語言觀對比研究[J];外語學刊;2009年05期
3 趙愛國;;從語言國情學到語言文化學[J];中國俄語教學;2007年03期
4 楊喜昌;李琳;;析談現(xiàn)階段語言國情學研究的幾個新特點[J];中國俄語教學;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長兵,胡萬年;魯賓遜能有一門語言嗎?[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周方珠;論社交指示的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3 武文剛;;試論索緒爾的語言系統(tǒng)理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4 喻敏;;證據(jù)學問題的語言哲學初步思考[J];北大法律評論;2001年02期
5 蔡曙山;;論符號學三分法對語言哲學和語言邏輯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6 余軍成;;指示詞理論述評[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7 常立濤;王磊;;淺析弗雷格的涵義和指稱理論[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8 楊六省;;悖論的發(fā)生原因和一條思維原則[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張艷偉;;基于弗雷格與斯特勞森兩種語境思想的邏輯思考[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10 劉名;;試論國有企業(yè)中國家秘密的認定[J];保密科學技術(shù);2010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譚力揚;;科學實在論的因果機制指稱理論[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科學技術(shù)哲學)[C];2008年
2 王習勝;;論嚴格的指示詞——從邏輯演進的視角看克里普克的觀點與張家龍先生的辯護[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3 張立娜;;語言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區(qū)分——專名與謂詞[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原雪;二語/外語語境下的批判性閱讀理論構(gòu)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張愛珍;模糊語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娜;北宋“文字禪”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聶大海;語言指稱的同一性與必然性[D];吉林大學;2011年
5 唐玉斌;自我與他人心靈的邏輯哲學探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郭燕;思想與語言的自然化[D];復旦大學;2011年
7 崔智英;電視訪談的語體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8 駱傳偉;專名的涵義與指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9 季小軍;俄語一般疑問句的功能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10 劉志丹;哈貝馬斯語言哲學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蘆菲;俄語批評言語行為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熊毅;試論《老子》之“強”及其對當下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朱增躍;哥德爾:數(shù)學不是語言的句法[D];復旦大學;2011年
4 孫晶;論后現(xiàn)代語境下意義理論的轉(zhuǎn)向[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迪;俄漢人體詞匯隱喻的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6 彭羽寒;從真到意義[D];河北大學;2011年
7 王紅娟;卡爾納普意義理論[D];河北大學;2011年
8 閆宏偉;格賴斯會話含義理論及其影響[D];河北大學;2011年
9 張佳一;名稱描述理論和歷史因果理論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10 鞏立芳;柯南道爾偵探小說中的語用預設(shè)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國華,彭文釗;關(guān)于語言國情學[J];當代語言學;2001年03期
2 賴明芳,郝昕榮;從“道”與“l(fā)ogos”看其對中西方語言的影響[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3 趙愛國;語言文化學基本理論構(gòu)架論綱[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楊仕章;語言國情學在中國[J];外語學刊;2003年01期
5 趙愛國;當前俄語語言與文化學科建設(shè)的幾個理論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年06期
6 曹順慶;道與邏各斯:中西文化與文論分道揚鑣的起點[J];文藝研究;1997年06期
7 陳立中;老莊語言觀綜述[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5期
8 Г.Д.托馬欣;江波;;現(xiàn)階段的語言國情學——問題與任務(wù)[J];中國俄語教學;1991年04期
9 李向東;俄羅斯語言與文化研究的幾個關(guān)鍵概念及其相關(guān)性分析[J];中國俄語教學;2005年03期
10 劉宏;;俄語語言國情學發(fā)展新趨勢略說[J];中國俄語教學;2005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愛國;;從語言國情學到語言文化學[J];中國俄語教學;2007年03期
2 李芬芳;闞景忠;;荀子語言觀之歷史哲學成因探析[J];語文學刊;2006年S2期
3 何麗;;社會語言學理論綜觀及哲學思考[J];求索;2008年02期
4 趙愛國;;人類中心論視野中語言與世界的關(guān)系[J];外語學刊;2011年05期
5 邵子華;關(guān)于語文本體的哲學思考[J];語文學刊;2005年06期
6 ;2002年中文教學發(fā)展國際研討會召開[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3期
7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日語系簡介[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8年01期
8 劉宏;;俄語語言國情學發(fā)展新趨勢略說[J];中國俄語教學;2005年04期
9 魏彥莉;;論俄羅斯語言文化學理論的建構(gòu)基礎(chǔ)[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10 徐來娣;;《俄語語言文化辭典》評析[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09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蕭延恕;;關(guān)于古代文學教學和研究五個關(guān)系的哲學思考[A];第一屆全國高校中國古代文學科研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張帆;;對西部大開發(fā)中價值觀念更新問題的幾點哲學思考[A];西部大開發(fā)與價值觀念更新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韓超;;建設(sh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哲學思考——兼談學習黨的十六大報告之體會[A];江蘇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2002年會議論文集[C];2002年
4 史雨濱;;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哲學思考[A];“以德治國與精神文明建設(shè)”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孟凡宏;;關(guān)于葫蘆文化的哲學思考[A];葫蘆·藝術(shù)及其他[C];2007年
6 刑魯黎;;研究所兩個文明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哲學思考[A];湖北省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優(yōu)秀科研成果匯編(1999-2000)[C];2001年
7 周建大;陳道瑾;羅成群;;成年皮膚干細胞原位培植研究的哲學思考[A];第七屆全國燒傷創(chuàng)瘍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8 李建會;;關(guān)于克隆人的哲學思考[A];全國第四屆生物學哲學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學術(shù)研討論文集[C];2005年
9 岳燕瓊;張樹劍;姜和;;針刀醫(yī)學理論對部分傳統(tǒng)針灸理論的闡釋及相關(guān)的哲學思考[A];第五次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骨傷科學術(shù)交流暨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骨傷科專業(yè)委員會換屆大會文集[C];2000年
10 王澤善;;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文化哲學思考[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龍胡仁(作者單位:市委講師團);構(gòu)建和諧社會要學好哲學用好哲學[N];蚌埠日報;2006年
2 曹福貴 曾志丹 作者系廣東邊防指揮學校教授;“三項教育”的哲學思考[N];人民公安報;2001年
3 陳秀娥 作者系石家莊市橋東區(qū)區(qū)長;決策與落實的哲學思考[N];河北日報;2000年
4 陳遵沂;讓哲學走進人們心中[N];人民日報;2005年
5 王虹 王羚 嚴盤成;朱劍明的哲學思考[N];中國工業(yè)報;2003年
6 市社科聯(lián) 柯銳;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人才觀哲學思考[N];潮州日報;2009年
7 白云飛;對“法輪功”現(xiàn)象的哲學思考[N];解放軍報;2001年
8 杜茂 施漢生;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幾點哲學思考[N];法制日報;2001年
9 劉少航 李海達;關(guān)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哲學思考[N];中國環(huán)境報;2003年
10 潘家錚;水利建設(shè)中的哲學思考[N];中國水利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振龍;統(tǒng)計哲學思考[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2 劉景蘭;徐志摩詩歌語言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趙美娟;喬姆斯基的語言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郭富強;意合形合的漢英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呂靜;社會主義發(fā)展動力的哲學思考[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唐星齡;財務(wù)會計語言觀[D];廈門大學;2006年
7 劉艷茹;語言的結(jié)構(gòu)之思[D];吉林大學;2005年
8 蔣哲杰;魏晉六朝與晚期羅馬的文化語言活動[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張路黎;史鐵生哲思文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敏;魯迅的語言思想及其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會;斯密“經(jīng)濟人”的哲學思考[D];鄭州大學;2001年
2 徐志強;關(guān)于戰(zhàn)爭哲學思考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江振峰;關(guān)于現(xiàn)代性在中國命運的哲學思考[D];大連海事大學;2006年
4 王茵;科學發(fā)展觀的哲學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史豪;關(guān)于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力的哲學思考[D];鄭州大學;2000年
6 路云輝;對現(xiàn)階段中國社會矛盾的哲學思考[D];貴州師范大學;2000年
7 侯志成;自然主義語文教育觀略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陳芳;企業(yè)科技人才綜合素質(zhì)測評及其哲學思考[D];湖南大學;2003年
9 唐愛云;社會發(fā)展代價論與轉(zhuǎn)型期中國[D];新疆大學;2007年
10 于立華;我國非傳統(tǒng)社團社會功能的哲學思考[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304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830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