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學在中國實行的逆向思考
本文選題:雙語 + 雙文化 ; 參考:《中國大學教學》2011年08期
【摘要】:21世紀初,我國部分地區(qū)開始流行"雙語教學",教育部也陸續(xù)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雙語教學的發(fā)展。然而在雙語教學熱潮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卻沒有得到廣泛重視,即從本質上說,雙語教學在我國是否具有可行性。這里涉及國界之間的雙文化語境問題。因此本文試圖分析我國雙語教學實行之下存在的實際問題,用文化理論來解讀雙語教學生存的原因。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bilingual teaching has become popular in some parts of 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issued policies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teaching. However, in the upsurge of bilingual teaching, a problem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has not been widely paid attention to, that is, whether bilingual teaching is feasible in our country in essence. This involves the question of the bicultural context between national boundaries. Therefor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under the practi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 and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e survival of bilingual teaching by cultural theory.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系;
【分類號】:H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Margaret Alptekin;楊平;;非英語國家的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問題[J];國外外語教學;199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曉燕;非語言交際的文化差異與外語教學[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倪志娟;詞語破碎之處何物存在——西方現(xiàn)代哲學的語言學轉向之后[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3 戴忠信;;語法直覺能力:個體經驗理論視角[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4 宋繼紅;;英語教學與跨文化意識教育[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年10期
5 李陽t;新加坡、歐美的雙語(多語)教育——比較與語言學透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6 劉婷;;產翁制:鬼神信仰的世俗化表現(xiàn)——從“鯀腹禹”神話說起[J];保山師專學報;2009年01期
7 王蕾;;跨文化交際意識芻議[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8 黃紅兵;劉紅;尚睿;陳典港;;跨文化交際與大學英語教學[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9 傅堤;;英語教學中重視文化滲透[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楊浩強;;對我國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學中幾個問題的認識[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袁銳鍔;李陽t;;新加坡雙語教育政策的歷史演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汪永勤;;分歧中的互補:三種兒童第一語言習得學說及其比較[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范文;;雙語教學的初步研究[A];第二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4 劉小濤;;學習理論論證與模塊性假定——喬姆斯基的二難[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5 武金峰;昌世立;;西北邊疆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學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以新疆伊犁州為例[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陳雪英;;多元文化視域中的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倪梁康;;人的理念:天性還是歷史?——由洪堡語言世界觀思想引發(fā)的問題討論[A];“現(xiàn)象學與政治學”國際現(xiàn)象學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第十二屆現(xiàn)象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辰霞;新時期臺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王洪玉;甘南藏漢雙語教育歷史與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3 伍家文;我國新時期中學英語課程改革與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常欣;中國大學生英語句子加工的認知神經機制初探[D];吉林大學;2011年
5 漆捷;意會知識及其表達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6 趙建梅;培養(yǎng)雙語雙文化人:新疆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的人類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黃明;新加坡雙語教育發(fā)展史[D];廈門大學;2008年
8 郝軍啟;1980年代小說的家庭倫理敘事[D];吉林大學;2009年
9 賀苗;日常思維生成機制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10 王洋;對維漢語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毛文率;北京市體育院校開展雙語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0年
2 哈斯吾其;新疆蒙古族中學地理雙語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3 金英;當代蒙古族學校教育和翻譯事業(yè)關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袁錦;美國中小學雙語教師職前培養(yǎng)模式探析[D];西南大學;2011年
5 李震宇;孫甘露小說語言能指化的理論意義研究[D];漳州師范學院;2011年
6 連曉鋒;新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雙語教師培訓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7 劉婷;當下我國雙語教學熱的冷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聶昕;雙語教育政策的執(zhí)行與困境[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嘎藏土買;教育人類學視野下的甘南藏漢雙語教育[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李琦峰;民間信仰的官民互動與儀式象征[D];浙江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向前;你屬哪種思維類型[J];心理世界;1995年06期
2 原因;原因在于對本民族文化的反思——國外小說譯著暢銷之我見[J];中國圖書評論;1988年04期
3 魏天紅;漫談俄漢諺語中的民族文化[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2年05期
4 王鑒;跨越民族文化的教育使者——民族地區(qū)雙文化教師口述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5 俞瑞康;不同思維類型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引導[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6 朱競,余世存;對民族文化的深層透視[J];延河文學月刊;2004年10期
7 賴曉鵬;關于思維類型的反思[J];黃山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8 王劍;全球化視域的民族文化[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9 ;以創(chuàng)新精神推進民族文化建設[J];中國民族;2003年09期
10 李昌霞,李筱竹;淺談民族文化與民族文化學[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建欽;;旅游·民族文化·生態(tài)人類學[A];云龍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黃芳;;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旅游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探討[A];區(qū)域旅游開發(fā)與黔中旅游經濟發(fā)展[C];2000年
3 陳喜樂;;世界文化發(fā)展態(tài)勢與中國先進文化建設[A];傳統(tǒng)文化與先進文化構建[C];2004年
4 周根紅;;全球化時代少數(shù)民族電影的民族文化境遇[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韓曉燕;;《他們眼望上蒼》中的種族意識[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張佳生;;論興邊富民與發(fā)展地域民族文化[A];興邊富民與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第十次全國民族理論專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7 劉敬魯;;民族文化個性之間的沖突及其解決原則[A];第九次哈爾濱“科技進步與當代世界發(fā)展”全國中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8 費孝通;;民族文化與現(xiàn)代化[A];中國民族學會第七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楊鐵光;;關于先進文化民族性的思考[A];全國中外近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賈淑芬;;外語的民族文化信息在雙語詞典中的揭示問題[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實習記者 朱玉卿;王童:民族文化是我們最大的優(yōu)勢[N];中國電影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張世輝;用民族文化拴住學生的心[N];中國民族報;2005年
3 劉流;《中華古詩詞》展現(xiàn)燦爛民族文化[N];中國文化報;2005年
4 彩鳳 劉霞;傳承民族文化 展示地區(qū)風貌[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5年
5 記者 李毅銘 通訊員 普自林;民族文化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N];云南日報;2005年
6 記者 王偉 實習生 南航 宋金艷;誰持彩練當空舞[N];云南政協(xié)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莫海藝;讓民族文化在保護中傳承發(fā)展[N];貴州民族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起永俊;丹珠昂奔到我州調研民族文化工作[N];楚雄日報(漢);2008年
9 黃俊光;羅甸縣民宗局為板庚村建民族文化游廊[N];貴州民族報;2008年
10 施龍斌 記者 林遷忠;汶川:保護民族文化 打造精神家園[N];阿壩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場[D];云南大學;2010年
2 姚登權;全球化與民族文化[D];復旦大學;2004年
3 闞軍;西南地區(qū)三個區(qū)域文化傳承類型與教育法律保障的思考[D];西南大學;2010年
4 劉佐艷;語義的模糊性與民族文化[D];黑龍江大學;2003年
5 李臣玲;丹噶爾藏人社會文化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6 魏海香;論作為現(xiàn)象、進程與趨勢的文化全球化[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7 鄧楠;全球化語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認同[D];浙江大學;2004年
8 王來金;全球化視野下的民族文化[D];中國人民大學;2001年
9 程郁儒;民族文化傳媒化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10 李相五;中國餐飲業(yè)老字號的民族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江華;民族地區(qū)學校對民族文化中教育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王培;貴州省榕江縣“民族文化進校園”實施現(xiàn)狀調查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李冰彬;論城市化進程中民族文化的保護[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門立眾;傳播奧運精神與民族文化的使者[D];天津美術學院;2008年
5 徐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商品開發(fā)探析[D];貴州師范大學;2009年
6 于春江;中國俄羅斯族民族過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7 陳麗娜;內蒙古地區(qū)建國初期三部電影音樂探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亞文;文化生態(tài)學視野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教育傳承之探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彭熒;文化差異對于德資跨國企業(yè)總部與中國子公司之間知識轉移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8年
10 梁晉芳;民族文化進校園的課堂志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8218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82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