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學生漢語發(fā)音問題探因及其教學對策
本文選題:漢日語言對比 + 母語負遷移 ; 參考:《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摘要】:一個國家的語言的興衰命運同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是緊密相關(guān)的。自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而正式融入到世界經(jīng)濟中,中國經(jīng)濟經(jīng)歷了飛速發(fā)展的十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伴隨中國經(jīng)濟的騰飛式發(fā)展,在世界上也掀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孔子學院遍布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漢語。 在這股“漢語熱”潮流中,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自然是不甘落后。天然的區(qū)位優(yōu)勢極大地方便了日本學生前來中國學習漢語,日語與漢語的深厚淵源也成為日本學生學習漢語的一個巨大的優(yōu)勢。但是,這種優(yōu)勢如果利用不好,就會對漢語學習造成不利的影響。正是由于這些淵源,日語和漢語才有很多的相似性,而這些相似性就讓日本學生錯誤地認為可以將日語的語言知識移植到漢語上。由此,,就產(chǎn)生了母語的負遷移現(xiàn)象,并且較難改正。 造成日本學生漢語發(fā)音偏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母語的影響,也有自身的原因及日本國內(nèi)的漢語學習環(huán)境的不足之處。日本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漢語之前,往往已經(jīng)在國內(nèi)學習過漢語的基本知識,應(yīng)該說母語的負遷移影響已經(jīng)有較深的影響,要改正不太容易。 很多學者在漢日對比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出了對日漢語教學的一些原則。在參閱前輩學者的文獻基礎(chǔ)上,根據(jù)克拉申的輸入理論與斯文的輸出理論,自己總結(jié)出對日漢語教學的一些對策,希望可以對當前的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Abstract]:The fate of a country ' s langua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untry ' 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 Since joi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 2001 ,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experienced a decade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has become the world ' 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conomy , there has been a upsurge of learning Chinese in the world . Confucius Institutes are all over the world , and more and more foreign students come to China to learn Chinese .
Japanese students come to China to study Chinese , Japanese and Chinese have a great advantage in Chinese learning . However , these similarities let Japanese students mistakenly think that Japanese language knowledge can be transplanted to Chinese . Therefore , the negative transfer phenomenon of the native language is generated ,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orrect .
The reasons for the misplacement of Chinese pronunciation in Japanese students are multi - faceted , have the influence of the mother tongue and the defect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Japan . Japanese students often have studie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hinese in China before they come to China to study Chinese , and 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e negative transfer effect of the mother tongue has had a deep influence , and it is not easy to correct it .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 many scholars have summed up some principle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Japan . On the basis of the literature of the previous scholars , according to the input theory of Krashen and the output theory of Sven , this paper sums up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Japanese teaching , and hopes to contribute to the current Chinese teaching .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9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立平;還高校寫作一方純潔的天空——淺談高校學生寫作的抄襲行為及教學對策[J];寫作;2004年07期
2 陳漓;;我院高職高專英語應(yīng)用能力考試分析及教學對策[J];職業(yè)技術(shù);2009年10期
3 張時英;;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譯漢水平的低下與教學對策[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3年06期
4 范維杰;口語中“過分正確”現(xiàn)象剖析及教學對策[J];中國俄語教學;1994年02期
5 趙鳳玲,劉明閣;影響閱讀的文化因素及教學對策[J];南都學壇;1998年05期
6 潘文霞;;翻譯中回避策略的運用及教學對策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年01期
7 張亞鋒;;焦作師專2013年生源情況調(diào)查及其教學對策研究——以外國語學院2013級新生為例[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年04期
8 鄒小燕;;學生初學二外法語的不適感及教學對策[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4年03期
9 楊泉良;;讀與寫:互動原理及教學對策[J];閱讀與寫作;2009年04期
10 高維亮;;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與教學對策[J];考試周刊;2012年5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蔣吟;;幼師琴法教學中的差異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A];高等學校藝術(shù)教育研究[C];2003年
2 劉文倩;;淺析初中平行班歷史教學中的現(xiàn)狀與對策[A];2014年9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3 楊順民;;淺析《牛津初中英語》新教材特點及教學對策[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柳錫華;;“雙案教學”的研究[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調(diào)節(jié)教學教改實驗結(jié)碩果[N];中國教師報;2003年
2 徐磊;學生學習特點與教學對策[N];開封日報;2005年
3 河北鄭口中學 刁文剛;轉(zhuǎn)變:從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做起[N];成才導(dǎo)報.教育周刊;2007年
4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前川第二小學 程竹懷;教學反思怎樣才能變得有效[N];中國教育報;2013年
5 李慧琴;后進生的教育教學對策[N];甘肅日報;2008年
6 貢和法 江蘇省江陰高級中學副校長 江陰高級中學實驗學校校長 江蘇省中學政治特級教師 江蘇省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在“一時之事”中追求永恒價值[N];中國教育報;2011年
7 扶溝包屯高級中學 穆琳璞;學會教學反思 提升教學效果[N];周口日報;2011年
8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程方平邋博士;校本研究重在研究學生[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周 萍;構(gòu)建新課程下的校本教研模式[N];中國教師報;2004年
10 陶繼新 謝明光;孔孟之鄉(xiāng)多才俊 敢于擔當二中人[N];中國教育報;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筠儀;中級階段非洲籍留學生漢語語篇指稱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D];渤海大學;2015年
2 劉慶庭;農(nóng)村小學書法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3 周俊梅;中學生漢語母語書面表達中的副詞偏誤及教學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4 王劍珍;中職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5 李婧;小學科學課自主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6 李云;來華留學生漢語標點符號使用情況及教學對策[D];重慶大學;2015年
7 梁凱;類比法教學的特點及運用研究[D];溫州大學;2015年
8 馬滿霞;中國古代思想專題內(nèi)容的教學問題與對策[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9 丁旭琴;初中生作文誠信缺失的問題及教學對策研究[D];寧波大學;2015年
10 陳希德;高中英語短文填詞案例分析:問題與對策[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77600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776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