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寫作教學的原則與模式
本文選題:對外漢語寫作教學 切入點:原則 出處:《教育與職業(yè)》2011年11期
【摘要】:對外漢語教學的非母語性和寫作教學的綜合性決定了對外漢語寫作教學的難度,從以"聽、說、讀"促"寫"、漸進性、實用性等原則出發(fā),探尋科學有效的對外漢語寫作教學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漢語水平。
[Abstract]:The non-native languag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writing teaching determine the difficulty of teaching writ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promoting" writing, gradual and practical, etc.Only by exploring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of writ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can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and Chinese level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作者單位】: 沈陽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分類號】:H19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李得賢;網(wǎng)絡作文的十大優(yōu)勢[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2 李乾明;作文功能闡釋[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杜欣;;留學生寫作教學中的控制性訓練原則[J];漢語學習;2006年03期
4 張偉忠;新課程環(huán)境下的寫作教學芻論[J];課程.教材.教法;2004年06期
5 楊建成;趙跟喜;;基于多媒體網(wǎng)絡的作文教學[J];社科縱橫;2005年06期
6 陳文高;中美寫作教學理論研究重心辨析[J];韶關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7 周麗芳;讓真誠回歸作文——對中學作文教學的調(diào)查和思考[J];溫州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8 李楊;中高級漢語教學理論研究評述[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何更生;知識分類學習論和教學論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曲霞;小學作文創(chuàng)造性教學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施炎坤;新概念作文與中學作文教學[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3 王毓新;小學中年級片斷讀寫一體化實驗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楊進紅;回歸作文訓練的本體:真實地寫作[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5 李得賢;基于網(wǎng)絡的作文教學實驗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劉繼華;話題作文的主體性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7 馮镅;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閻助榮;在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金梅;細節(jié)描寫的鑒賞與應用[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10 郭麗萍;思維訓練與中學寫作教學的整合[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宇萍,沈少瑩;翻譯中文化差異現(xiàn)象的處理原則及技巧[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2 林津石;外國電影片名翻譯的幾項原則[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3 楊志開;;論文化意象的傳譯[J];南昌高專學報;2008年01期
4 王歡;;探討商標翻譯的原則與方法[J];考試周刊;2008年40期
5 魯華山;;《轉換生成語法導論:從原則參數(shù)達最簡方案》評介[J];黑龍江史志;2010年03期
6 朱曉宏;新格賴斯會話含意理論與語用推理[J];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7 吳雁;論外語教學與文化導入[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 張沉香;科技術語的翻譯原則及策略(英文)[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9 孫新愛;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應把握的幾個原則[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4年02期
10 盛愛萍;溫州地名中的方言詞及其規(guī)范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田傳茂;;摘譯新究[A];科技期刊辦刊經(jīng)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屠國平;;制定“PSC評分細則”的原則與方法[A];首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平;目的論視角下的商務信函翻譯[D];中南大學;2008年
2 屈素娜;語言變異的認知分析[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8年
3 龐兆勛;漢語委婉語構成方式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9年
4 洪宇;從心理模型的角度分析會話含意[D];黑龍江大學;2009年
5 謝小玲;記者招待會中漢語四字詞的口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陳倩;翻譯的語境視角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陸文顥;面向澳門旅游業(yè)的普通話教材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8 張麗;《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義異形詞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9 葛新新;政治委婉語:分類、機制及原則[D];吉林大學;2006年
10 唐余俊;《現(xiàn)代漢語詞典》收詞原則與收詞范圍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084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70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