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涉華社科圖書中中國元素回譯的“忠實”原則——《中國大趨勢——新社會的八大支柱》譯后

發(fā)布時間:2018-03-28 19:22

  本文選題:中國元素 切入點:回譯 出處:《山東外語教學》2013年01期


【摘要】:近年來西方學者有關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著作不斷在中國翻譯出版。中國譯者對此類圖書中的中國元素了解相對深入,但回譯過程中依然會遇到各種問題,圖書整體質量有待提高。筆者以所譯《中國大趨勢——新社會的八大支柱》一書為例分析了涉華社科圖書中相關中國元素的回譯策略,提出譯者不僅有忠實于原著的責任,也有忠實于中國客觀事實與文化常識的權力。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estern scholars' works on Chinese society,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have been constantly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in China. Chinese translators have a relatively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elements in such books, but there are still various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back.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books needs to be improved. Taking the translated book "the Great trend of China-the eight pillars of the New Society"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trategie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the relevant Chinese elements in the books of social sciences concerning China,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translator has not on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being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work, but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to do so. There is also the right to be faithful to China's objective facts and cultural common sense.
【作者單位】: 上海電機學院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陳國興;;從伽達默爾的詮釋學角度看翻譯的忠實性[J];外國語文;2011年05期

2 劉芳;;美國華裔英語文學翻譯中的回譯問題——《喜福會》及其中譯本個案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5年06期

3 王東風;解構"忠實"——翻譯神話的終結[J];中國翻譯;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燦;翻譯批評:從印象到科學——淺談翻譯批評的科學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2 高路,高遠;“黃花”=“yellow flowers”?——從一例中詩英譯看將互文性理論引入翻譯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3 程永生;;翻譯主體性研究和描寫交際翻譯學的理論框架[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4 龍明慧;;翻譯的形而上——論“忠實”之于翻譯的本體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朱明勝;略論歸化翻譯與文化意象的缺失[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6 陳逢丹;;接受美學觀下的譯者主體性——兼析莎士比亞第116首十四行詩的三個漢譯本[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7 王林;;英漢詞匯的文化差異與翻譯陷阱[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張衛(wèi)萍;;從譯者風格看《紅樓夢》的文化意象翻譯[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張德讓,翟紅梅;論譯語文化與文本選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10 張錦蘭,張德讓;譯語文化與譯作的變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瓏;;網(wǎng)格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以林語堂編譯《虬髯客傳》為例[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蔣祈楠;;翻譯目的論指導下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譯[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孔燕;;從文化角度看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4 孫丹楓;;淺析龐譯《論語》之特色——龐德個性化解讀對《論語》譯本翻譯取向的決定作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5 蔣春生;;論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對外來電影片名翻譯之影響[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6 熊輝;;簡論郭沫若的“風韻譯”觀念及其歷史意義——兼論20世紀中國翻譯標準理論的演進[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7 許春翎;;古典文學作品英譯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闡釋——兼評林語堂譯介《浮生六記》中的審美體驗[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蔣紅紅;;民俗文化翻譯探索[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楊士焯;;論譯者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10 林莉莉;;英漢翻譯寫作觀[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云才;文本意義的詮釋與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陸秀英;中國當代翻譯文學系統(tǒng)中主體間關系的生態(tài)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高玉蘭;解構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馮軍;論外宣翻譯中語義與風格的趨同及篩選機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呂敏宏;手中放飛的風箏[D];南開大學;2010年

9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譯思想[D];南開大學;2010年

10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瑩;語用對等理論視角下漢語商標詞英譯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李振;關聯(lián)—順應理論視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楊巧蕊;唐詩英譯翻譯批評現(xiàn)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王平;論重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周錫梅;從接受美學視角看吳鈞陶與Witter Bynner的杜詩英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汪亮;對比研究:關聯(lián)理論和順應理論在口譯過程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彭強;從等效理論看辜正坤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胡成蹊;文學譯者的人文素養(yǎng)[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王婧;從專業(yè)筆譯角度看漢英翻譯中的“忠實”[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高凡凡;王爾德在20世紀中國的譯介與接受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伍凌;思考與啟示——伽達默爾的哲學思想與翻譯研究[J];外語學刊;2005年01期

2 黃保羅;;漢語索隱神學——對法國耶穌會士續(xù)講利瑪竇之后文明對話的研究[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王光林;翻譯與華裔作家文化身份的塑造[J];外國文學評論;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揣鐵梅;;翻譯標準初探[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2 周亮亮;彭辰寧;;文學翻譯中的忠實與對等[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包紅;試論翻譯過程及轉換形式的標準[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06期

4 黃敏;翻譯標準與譯文質量———淺析《大學英語》精讀教師用書所附參考譯文中的某些不恰當翻譯[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04期

5 司顯柱;譯作一定要忠實原作嗎?——翻譯本質的再認識[J];上海科技翻譯;2002年04期

6 王大智;試論翻譯中的“自由”概念[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06期

7 仲偉合;周靜;;譯者的極限與底線——試論譯者主體性與譯者的天職[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07期

8 熊亭玉;王慧;;從翻譯活動中的絕對忠實到創(chuàng)造性叛逆[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9 項紅梅;;女性主義的“忠實”翻譯標準[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12期

10 李容蓉;;解構主義看忠實——淺析《墓園挽歌》豐華瞻譯本[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陶澤慧;;回譯的評估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倩;;力求唯真求實——淺談翻譯中的“還原”問題回譯[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岳峰;;必須切實建立高校翻譯教師與譯協(xié)的合作關系[A];華東地區(qū)第6屆(泉州)翻譯研討會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教師,,日本東京亞細亞大學任教 趙宏勃;東京的中國元素[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2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相武;孔子學院與文化傳播[N];經濟參考報;2007年

3 馬相武;孔子學院背后的文化戰(zhàn)略[N];民營經濟報;2007年

4 汪大勇;在對外交流中譯好中華文化名詞術語[N];光明日報;2008年

5 教育部語用司;在對外交流中如何譯好中華文化名詞術語[N];語言文字周報;2008年

6 曾為國家漢辦外派的漢語教師志愿者 王秀卿;我來自“老師的天堂”[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7 本報記者 李小偉;大運會刮起“中國風”[N];中國教育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晶晶;重建文化親緣關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鑫;傳承與創(chuàng)新[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3 郭曉錚;從譯者責任的角度看林語堂和林戊蓀的《論語》翻譯[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程虎;文化轉向背景下的忠實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5 李紅玉;女性主義影響下的忠實[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6 羅薇;釋意理論角度下的“忠實”概念分析[D];廣西大學;2006年

7 項紅梅;從女性主義角度重新思考文學翻譯中的翻譯標準問題[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8 李簡;忠實基礎上的可表演性[D];蘇州大學;2007年

9 汪根榮;文學翻譯中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楊曼;后殖民語境下對“忠實”翻譯標準的重鑄[D];同濟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67772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67772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28d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