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重力體驗的概念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3-22 23:00

  本文選題:意象圖式 切入點:力學圖式 出處:《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前關(guān)于意象圖式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對介詞的分析上,并且對印歐語言之外的其他語言關(guān)注較少。將Talmy的力學圖式應用于漢語語料發(fā)現(xiàn),漢語中基于重力體驗的概念范疇非常普遍。關(guān)于物體重量的體驗對于組織抽象范疇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基于重力體驗的范疇包括重要性、價值、影響、色彩、聲音、數(shù)量等。通過重力體驗建構(gòu)這些范疇的機制在于這些范疇與重力范疇之間存在的體驗相關(guān)。
[Abstract]:At present, most of the researches on image schemas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prepositions, and less attention is paid to other languages other than Indo-European languages. The mechanical schemata of Talmy are applied to Chinese corpus discovery. The concept category based on gravity experience is very common in Chinese. The experience of object weigh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rganizing abstract category. The categories based on gravity experience include importance, value, influence, color, sound, etc. The mechanism of constructing these categories through gravity experience is that these categories are related to the experience that exists between them.
【作者單位】: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基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9年度科研基金項目(2009XYY005)
【分類號】:H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高航;嚴辰松;;英語空間圖式“Front-Back”的隱喻性擴展[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 李福印;;意象圖式理論[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3 藍純;從認知角度看漢語的空間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年04期

4 聶亞寧;Beyond的中心——邊緣意象圖式和空間概念隱喻意義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曉紅;從認知角度看“上”和“下”的方位性隱喻[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袁海霞;;從方位詞“內(nèi)”、“外”探討親屬稱謂的空間隱喻[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5期

3 田靈枝;;人體部位作為源范疇的隱喻構(gòu)詞[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4 范繼花;;方位概念“前/后”在漢語中的隱喻運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賈紅霞;;從意象圖式視角解讀李清照的《一剪梅》[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6期

6 何冬云;;論“心理意象圖式”中“上”“下”方位詞的運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8期

7 海光增;;論指示語的認知[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8 李瑛;“前后”方位隱喻義的拓展[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廖貴燕;;漢英語言中“頭”的空間隱喻研究[J];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10 朱耕;空間隱喻的英漢對比[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緱瑞隆;;方位詞“上”“下”的語義認知基礎(chǔ)與對外漢語教學[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2 蔡有恒;;英漢垂直性空間隱喻對比[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余求真;;詞義引申中修辭現(xiàn)象的認知解釋[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4 王俊;;簡論空間概念隱喻[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戴衛(wèi)平;高艷紅;;垂直方位詞“上/下”“UP/DOWN”隱喻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陳家旭;;英漢語隱喻認知對比的哲學基礎(chǔ)[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崔健;樸貞姬;;朝日漢空問概念在時間領(lǐng)域中的投射[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蔣洪亮;現(xiàn)代物流:湖南明天騰飛的翅膀[N];湖南經(jīng)濟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永強;漢語方位詞及其概念隱喻系統(tǒng)[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2 鋼楚倫;漢語空間介詞與蒙語相應表達方式對比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3 韓丹;認知視角下的雙賓句式生成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祝東平;漢語時間感知模式與相關(guān)漢語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丁月華;概念隱喻理解中的美感體驗對科學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劉甜;漢語空間極性詞組配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7 李凌燕;新聞敘事的主觀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8 趙學德;人體詞語語義轉(zhuǎn)移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9 張玲;象似語序與突顯語序互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司建國;認知隱喻、轉(zhuǎn)喻維度的曹禺戲劇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喜彥;英漢人體基本層次范疇名詞在隱喻中的對比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2 胡婷;認知視角下漢英基本味覺詞的多義化對比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孫興銳;現(xiàn)代漢語“上”類方位詞對比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靜;從認知角度對比漢英習語[D];天津大學;2010年

5 張萍;新疆少數(shù)民族學生現(xiàn)代漢語方位詞習得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曉紅;空間—時間概念隱喻的心理現(xiàn)實性[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琛;中文語境下基于意象圖式理論的英語空間介詞教學[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8 胡紅淵;侗英人體隱喻的對比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晶;“遠/近”的空間隱喻[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順軍;“上/下NP”結(jié)構(gòu)的考察及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李福印;當代國外認知語言學研究的熱點——第八屆國際認知語言學大會論文分析[J];外語研究;2004年03期

2 張輝,祝良;認知語言學概述[J];外語研究;1999年02期

3 藍純;從認知角度看漢語的空間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年04期

4 束定芳;論隱喻的本質(zhì)及語義特征[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8年06期

5 諶華玉;OVER概念意義的隱喻化延伸擴展[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8年06期

6 文旭;國外認知語言學研究綜觀[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雪琴;;從認知的角度分析漢維“一量多物”的現(xiàn)象[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丁冉;;從認知角度看OUT OF的基本意象圖式及其隱喻性擴展[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3 白臻賢;;語義變化不在場主體的遮蔽——空間意象圖式隱喻[J];武陵學刊;2010年01期

4 郭紅偉;;英語“IN”和漢語“里”意象圖式的認知對比研究[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楊洋;程艷;;論立象盡意之認知語言學理據(jù)[J];中華文化論壇;2010年01期

6 丁剛;;《只爭朝夕》中的Down的理想化認知模型分析[J];咸寧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郭紅專;;靈璧鐘馗畫意象圖式的民俗意蘊探析[J];宿州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8 李湘;;介詞at-on-in的意象圖式及空間隱喻意義[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鄧文超;;介詞“into”的中心意象圖式及其空間概念延伸意義[J];韶關(guān)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10 趙學政;;多義詞“over”的認知解讀[J];衡水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袁艷;;網(wǎng)絡隱喻的認知性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王斌;;翻譯中的語義三維[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葉佳坡;;意象圖式理論與翻譯教學的實驗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叢迎旭;;動詞名物化的有界性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5 李艷;吳念陽;徐凝婷;;垂直性空間隱喻的心理基礎(chǔ)——上-下意象圖式對理解空間隱喻句影響的實驗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王揚;徐學平;;認知語言學與詞典釋義[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7 袁野;;語篇理解及連貫的體驗觀——認知語言學及認知心理學的新闡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8 宋德生;;認知的體驗性對等值翻譯的詮釋[A];國際譯聯(lián)第四屆亞洲翻譯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江靜;隱喻化中的源語概念影響[D];復旦大學;2008年

2 黃立華;貝克特戲劇文本中隱喻的認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3 王小海;‘義項’的解讀[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4 胡培安;時間詞語的內(nèi)部組構(gòu)與表達功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新姣;基于語料庫對ON的空間隱喻拓展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2 許曉迪;現(xiàn)代漢語社會地位的空間隱喻實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磊;空間語式的泛時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4 黃湘峰;漢英動物詞匯意義的意象圖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媚;基于語料庫從認知的角度對比分析英語“up”和漢語“上”[D];暨南大學;2010年

6 王偉;對英語介詞To的認知語義學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7 李雙梅;多義動詞“上/下”的范疇化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邵海靈;對外漢語零起點階段的副詞教學方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尚法;空間介詞IN的空間義與隱喻拓展義的英漢認知對比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10 賀卉雯;意象圖式在空間介詞語義延伸中的作用及其教學啟示[D];湖南科技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6507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6507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f55e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