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計算機句法結構分析需要什么樣的詞類知識——兼評近年來漢語詞類研究的新進展

發(fā)布時間:2018-03-16 20:41

  本文選題:自動句法分析 切入點:漢語詞類問題 出處:《中國語文》2013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從計算機自動句法分析的角度來審視漢語詞類問題,主要觀點是:(一)過分強調"分布"與"分類"的嚴格對應關系,并不是正確的詞類觀,其負面作用是造成漢語詞類的"不可承受之重"。(二)計算機自動句法分析要求對詞語的分布特征進行非常細致的刻畫。確定"詞類"是為了描寫詞語的分布特點,但詞語的分布特點并不都是靠"詞類"來反映的。依靠"屬性特征"描述手段,可以靈活且更細致地描述詞語的分布特點。(三)現(xiàn)有的詞語語法信息知識庫主要是在兩兩組合的結構框架中描寫詞語的分布特點,而計算機自動句法分析需要在更復雜的"樹"結構框架中描寫詞語的分布特點,即計算機自動句法分析需要顆粒度更細的詞語分布知識。此外,關于詞語的分布知識,還需要拓展到每個詞語對其組合對象的選擇限制的描述。
[Abstract]:This paper looks at Chinese parts of spee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uter automatic syntactic analysis. The main point of view is that: (1) the strict correspondence between "distrib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is not the correct view of parts of speech. The negative effect is that the "unbearable weight" of Chinese parts of speech. (2) computer automatic syntactic analysis requires a very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ords, and the purpose of "part of speech" is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ords. Bu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ords are not always reflected by "parts of speech". (3) the existing knowledge base of grammatical information of words mainly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ords in the framework of pairwise combination. The computer automatic syntactic analysis needs to describe the word distribution in the more complex "tree" structure, that is, the computer automatic syntax analysis needs the more granular word distribution knowledge, in addition, about the word distribution knowledge, There is also a need to extend the description of each word to the selection of its combined object.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大規(guī)模中文樹庫建設及其應用研究”(課題編號:06JJD740001) 霍英東基金項目“大規(guī)模中文樹庫構建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課題編號:111098)資助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白碩;詞類劃分的數(shù)學理論[J];軟件學報;1994年06期

2 袁毓林;;關于等價功能和詞類劃分的標準[J];語文研究;2006年03期

3 黃昌寧;姜自霞;李玉梅;;形容詞直接修飾動詞的“a+v”結構歧義[J];中國語文;2009年01期

4 陳小荷!100083;從自動句法分析角度看漢語詞類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年03期

5 袁毓林;一個漢語詞類的準公理系統(tǒng)[J];語言研究;2000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穎;;漢英旅游廣告語中歧義的認知語用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2 劉向東;;漢語詞類劃分的分歧與和解——來自生成語言學的啟示[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3 李安興;;試用“范疇化的典型理論”探討進一步改進漢英詞典中詞目標注詞性的問題[J];辭書研究;2006年04期

4 張靜靜;;上古漢語“二、兩、雙、再”用法再考察[J];中國文字研究;2007年01期

5 李翔;;《漢英詞典》(第3版)詞類標注評析[J];辭書研究;2013年05期

6 袁毓林;;現(xiàn)代漢語虛詞模糊劃分的隸屬度量表[J];漢語學報;2005年04期

7 郭銳;;朱德熙先生的漢語詞類研究[J];漢語學習;2011年05期

8 吳長安;柳英綠;;公理觀念下漢語語法體系的建立[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2期

9 徐艷華;陳小荷;;面向自動句法分析的“V+V”結構歧義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6年33期

10 盧俊之;陳小荷;王東波;陳鋒;;基于語法功能匹配的漢語句法分析算法[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8年1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邢富坤;宋柔;;自動詞性標注中語法因素和詞匯因素對英漢語的不同影響[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2 徐艷華;李斌;;信息處理用名詞細分類研究[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徐艷華;陳小荷;李斌;陳鐘;;面向自動句法分析的現(xiàn)代漢語“V+V”結構歧義研究[A];全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JSCL-2005)論文集[C];2005年

4 盧俊之;陳小荷;曲維光;王東波;陳鋒;丁德鑫;;基于語法功能匹配的漢語句法分析算法[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王東波;陳小荷;年洪東;;有標記聯(lián)合結構的語言學特征統(tǒng)計分析[A];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3 劉清平;“里”、“里面(頭、邊)”的共時歷時考察及方位詞的雙音化效應[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德歲;謂詞性主語與謂詞性賓語不對稱現(xiàn)象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5 王邁;語言形式化原理[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延俊榮;給予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7 李泉;單音形容詞原型性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8 王仁強;認知視角的漢英詞典詞類標注實證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9 楊梅;現(xiàn)代漢語合成詞構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徐艷華;現(xiàn)代漢語實詞語法功能考察及詞類體系重構[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雅思;“N_1(的)N_2”構式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2 雷蔚茵;現(xiàn)代漢語方位詞詞類地位實證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3 夏曉娟;現(xiàn)代漢語單音形副兼類考察[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坡;漢語聯(lián)合短語結構分析與識別[D];湘潭大學;2011年

5 張一哲;漢語詞類劃分與詞性標注方法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博;《漢語水平詞匯等級大綱》甲級詞匯詞性標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高亞楠;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動狀型量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蔡麗;海外華語教材詞匯分析研究[D];暨南大學;2002年

9 馮敏萱;面向計算機的“V_單+A_單”述補結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10 祁峰;定中式[A單+N]中“形名組合”的選擇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朱德熙;;從方言和歷史看狀態(tài)形容詞的名詞化[J];方言;1993年02期

2 朱學鋒,俞士汶,王惠;現(xiàn)代漢語五萬詞語歸類的實踐[J];語言文字應用;1997年04期

3 袁毓林;詞類范疇的家族相似性[J];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N.R.Cattell;王宗炎;;評哈里斯的句法分析法[J];語言學資料;1964年03期

2 高長江;句法結構和句法分析[J];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3 華劭;;句法分析與交際分析[J];南外學報;1986年03期

4 陳平;句法分析:從美國結構主義學派到轉c凵捎鋟ㄑ蒣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年04期

5 劉松林;心理學關于句法分析的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1年03期

6 張琳琳;王能忠;宋繼平;;漢語句法分析中的核心推導[J];中文信息;1996年04期

7 劉云峰;;依據(jù)語篇中多層次信息的句法分析方法[J];大家;2011年09期

8 宗守云;“倒是”轉折句的句法分析[J];張家口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9 廖序東;;復句的分析[J];語文學習;1958年03期

10 劉挺;馬金山;;漢語自動句法分析的理論與方法[J];當代語言學;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正華;車萬翔;劉挺;;基于柱狀搜索的高階依存句法分析[A];中國計算機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7-2009)[C];2009年

2 李軍輝;周國棟;朱巧明;錢培德;;一種改進的中文層次句法分析模型研究[A];中國計算機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7-2009)[C];2009年

3 張浩;劉群;白碩;;結構上下文相關的概率句法分析[A];第一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冀鐵亮;穗志方;;詞匯化概率句法分析與動詞子語類框架獲取的互動方法[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孫俊;曹海龍;趙鐵軍;;面向句法分析的樣本選擇[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劉海濤;;影響依存句法分析的因素探討[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馬驥;朱慕華;肖桐;朱靖波;;面向移進-歸約句法分析器的單模型系統(tǒng)融合算法[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8 龐文斌;張國煊;曹恬;;基于規(guī)則和統(tǒng)計的漢語淺層句法分析的研究[A];全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JSCL-2005)論文集[C];2005年

9 孫宏林;俞士汶;;淺層句法分析方法概述[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10 段湘煜;趙軍;徐波;;基于動作建模的中文依存句法分析[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姚文琳;漢語依存句法分析方法的研究與實現(xiàn)[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2 李正華;漢語依存句法分析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3 楊瀟;基于生成性概率模型的句法分析和多文檔自動文摘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曹海龍;基于詞匯化統(tǒng)計模型的漢語句法分析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5 李軍輝;中文句法語義分析及其聯(lián)合學習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馮秋香;基于數(shù)據(jù)庫語義學的古漢語句法語義分析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7 林鋒;問題回答和對話系統(tǒng)中置信度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8 駱琳;面向計算機的現(xiàn)代漢語“得”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剛;基于中文的句法分析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西安科技大學;2008年

2 王蕾;基于統(tǒng)計方法的漢語長句依存句法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3 沈超;基于轉換的依存句法分析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4 黃鑫;基于句法分析的產品評論挖掘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5 趙德玉;漢語句法分析技術及其在機器人輔助教育智能接口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4年

6 孫俊;面向句法分析的樣本選擇[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7 耿向好;基于歷史信息的中文多層次句法分析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8 任曉娜;基于統(tǒng)計的漢語依存句法分析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9 郎文靜;規(guī)則與統(tǒng)計相結合的漢語依存句法分析技術研究及其應用[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10 馬學U,

本文編號:16215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6215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fb2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