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國際教師的知識結(jié)構(gòu)、能力結(jié)構(gòu)及培養(yǎng)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 漢語國際教師 知識結(jié)構(gòu) 能力結(jié)構(gòu) 培養(yǎng)方法 出處:《教育與職業(yè)》2013年1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文章討論了漢語國際教師的知識結(jié)構(gòu)、能力結(jié)構(gòu)及其培養(yǎng)方法。筆者認為漢語國際教師著重掌握四種知識、具有四種能力,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漢語國際教師的培養(yǎng)方法,即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的方法和國內(nèi)實習與海外實習相結(jié)合的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competence structure and training methods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teacher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Chinese international teachers should master four kinds of knowledge and have four kinds of abilities.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teachers. That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domestic practice and overseas practice.
【作者單位】: 沈陽師范大學;
【基金】:遼寧省社科聯(lián)2013年度遼寧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重點立項課題“USG視域下對外漢語師資人才模塊式培養(yǎng)模式探索”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3lslktzdian-18)
【分類號】:H195;G4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車正蘭;;對外漢語教師的教學能力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2 鄭紹婷;;大學生口才訓練課程教學策略研究[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張麥利;;簡論語感訓練中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從非理性認識角度探討[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4 王咪咪;;論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從高職《應用寫作》課程教學談起[J];文教資料;2010年28期
5 林靈;;論高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1年56期
6 卜巖,宋燕妮;在誦讀中培養(yǎng)語感[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7 劉泊;;語境對隱喻理解的作用[J];考試周刊;2008年44期
8 張恒博;;論寫作課教師的知識結(jié)構(gòu)與寫作教學[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9 方舒楊;;魯迅翻譯探源[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10 符曉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yè)語言能力培養(yǎng)途徑和方法[J];考試周刊;2010年4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蘇春梅;;從語言的運用看醫(yī)家知識結(jié)構(gòu)的人文性及其影響[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韓蓮娜;;做中學——在校外教育中開展雙語科技課的教學探索與實踐[A];整合科普資源 優(yōu)化科教環(huán)境——第十五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征集活動論文匯編[C];2007年
3 陽海洲;;經(jīng)濟寫作中的思維模式[A];貴州寫作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文集[C];2002年
4 郝曉梅;;試論加強對外漢語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5 于俊平;;編纂學生專用雙語詞典的構(gòu)想[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朱明媚;;淺談對外漢語兼職教師隊伍的問題與對策[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錢華;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測試員綜合素質(zhì)[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于建坤;21世紀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核心競爭力[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易水;IT新詞集錦(421)[N];計算機世界;2004年
4 趙武平;完整再現(xiàn)原著風貌[N];人民日報;2006年
5 記者 楊民;雙語老師,您在哪里[N];四川政協(xié)報;2009年
6 段文若;外語院校培養(yǎng)方式急需改進[N];北京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潔;對外漢語教師的知識結(jié)構(gòu)與能力結(jié)構(gòu)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2 王建勤;外國學生漢字構(gòu)形意識發(fā)展的模擬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3 嚴軼倫;基于知識解析體系的語篇綜合分析模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朱彥;漢語復合詞語義構(gòu)詞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江曉紅;轉(zhuǎn)喻的認知語用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志海;對外漢語教師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靜;漢語國際教師勝任力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謝亞軍;“差不多”和“差點兒”的語用差別及其認知解讀[D];湘潭大學;2008年
4 洪宇;從心理模型的角度分析會話含意[D];黑龍江大學;2009年
5 張艷;基于語料的中國股市語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6 宋潤娟;從文化角度看語篇翻譯中的連貫對等[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7 肖勇;從翻譯活動看文化構(gòu)建[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5年
8 董雙建;認知與翻譯[D];上海海事大學;2005年
9 張婷婷;再現(xiàn)譯者決策過程[D];浙江大學;2006年
10 黃懿;互文性與《紅樓夢》中互文符號的翻譯[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395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53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