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GIS手段解讀混合方言的成因——以靈石高地為例
本文關鍵詞: 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 歷史比較語言學 地理信息科學 中原官話 晉語 聲調 出處:《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選取山西境內晉語區(qū)與中原官話區(qū)接壤地帶——靈石高地的混合方言為研究對象,運用歷史比較語言學與地理信息科學相結合的方法對其混合方言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首先,我們提出一個假說,即山西境內方言的聲調演變進程是可以按照不同現(xiàn)象在汾河走廊中的分布序列加以構擬的,進而,我們對這個假說進行了逐步論證和解釋。最后,我們對靈石高地的聲調演變趨勢進行了預測?梢哉f這是一個利用GIS手段探討混合方言的嘗試。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ixed dialects of Lingshi Highland, which borders Shanxi's Jin dialect and Central Plains Mandarin area, a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Using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mixed dialects. First, we propose a hypothesis. That is, the process of tone evolution in Shanxi dialect can be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sequence of different phenomena in the Fenhe Corridor, and then we have demonstrated and interpreted this hypothesis step by step. We predict the trend of tone evolution in Lingshi Highland, which can be said to be an attempt to explore mixed dialects by means of GIS.
【作者單位】: 同志社大學文化信息學院;山西大學語言科學研究所;同志社大學;
【分類號】:H172.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平山久雄;;敦煌《毛詩音》反切中的“類一致原則”及其在韻母擬音上的應用[J];中國語文;2009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鄧享璋;閩北、閩中方言語音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2 胡杰;先秦楚系簡帛語音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麗霞;近代漢語聲調的分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誠;《群經(jīng)音辨》音切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孫越川;都江堰方言語音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朱丹;敦煌詩歌用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馬莉麗;《說文通訓定聲》通假字入聲韻部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慶云;;簡論歐洲十九世紀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淵源產(chǎn)生及其啟示[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2期
2 郭濤,周利娟,尹立鑫;歐美語言學發(fā)展進程中的幾個重大轉折點[J];學術交流;2002年05期
3 申小龍;歷史比較語言學方法論溯源[J];平頂山師專學報;2004年03期
4 王超;;歷史比較語言學“語音對應”原則對漢語同源詞研究的意義[J];西安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5 申小龍;19世紀中期歷史比較語言學范式研究[J];孝感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6 尹鐵超;;西伯利亞名考[J];西伯利亞研究;2010年01期
7 劉賓;;《福樂智慧》研究與歷史比較語言學——兼評“共同歸屬論”[J];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06期
8 張國揚,朱亞夫;西方語言學的發(fā)展──外語教育語言學研究之一[J];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9 鄭敏;淺談語言學研究的演進——《語言學簡史》和《語言學史概要》讀書筆記[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S2期
10 孫華;;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語言觀[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茂軍;杜清運;李鳳丹;;地理信息科學中的本體論研究[A];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2 耿銘;;陜南安康中原官話重疊兒化名詞初探[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3 張洪巖;勵惠國;;數(shù)字地球時代的地理信息科學[A];第十三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4 李梅;辛小毛;張寬;;基于GIS技術建立天津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地理信息系統(tǒng)[A];中國環(huán)境保護優(yōu)秀論文集(2005)(下冊)[C];2005年
5 馬國斌;劉婷;陳濤;;基于ARCGIS的房產(chǎn)地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A];中國地理信息系統(tǒng)協(xié)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梁斌;曹鳴;;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中臺風預報功能的開發(fā)[A];全國自動化新技術學術交流會會議論文集(一)[C];2005年
7 李樹剛;潘宏宇;黎靜;;基于GIS的煤礦應急救援系統(tǒng)研究[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蔣愛華;張國興;;丹陽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及其應用[A];江蘇省測繪學會2008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徐水清;;探討GIS在油氣集輸生產(chǎn)管網(wǎng)中的應用[A];中國石油石化數(shù)字管道信息化建設論壇暨燃氣管網(wǎng)安全、經(jīng)濟、運營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李少白;謝剛生;;地理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初探[A];第四屆海峽兩岸GIS發(fā)展研討會暨中國GIS協(xié)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洪巖 勵惠國;數(shù)字地球時代的地理信息科學[N];中國測繪報;2002年
2 張惠琴;《地理信息科學的理論與方法》評述[N];兵團日報(漢);2003年
3 梅幸!∮浾 阮桑桑;中科院院士在昌舉行報告會[N];南昌日報;2010年
4 蕭家成;語言的記載和詮釋功能[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宋茜邋魏星;“我們感受到江西求賢若渴的決心”[N];江西日報;2008年
6 本報通訊員 鄭衛(wèi)江;科技與業(yè)務結合的典范[N];中國氣象報;2010年
7 史俊明;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發(fā)展[N];中國測繪報;2009年
8 程書秋 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世界語言學發(fā)展的線索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羅靜 顧兆農;國際地理信息科技大會舉行[N];人民日報;2002年
10 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 李雪濤;重新理解德國漢學的艱辛與魅力[N];社會科學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揚;基于Web的區(qū)域經(jīng)濟增長分析PSE模式與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于延慶;利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研究國家石油安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3 陳梅香;基于SVM和GIS的梨小食心蟲預測系統(tǒng)的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4 莫超;白龍江流域漢語方言語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張青峰;黃土高原生態(tài)經(jīng)濟分區(qū)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6 王海燕;江蘇省北部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的分界再論[D];蘇州大學;2007年
7 滕麗;GIS環(huán)境下的區(qū)域溢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喜;基于GIS的上海市電子廢棄物回收網(wǎng)絡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鄭曉陽;基于SDSS的感潮河口城市水災減災輔助決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郭建宏;林副產(chǎn)品配送優(yōu)化輔助決策模型及GIS集成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艷艷;基于GIS的油田管網(wǎng)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2 崔紀鵬;基于GIS的路面管理系統(tǒng)[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3 宋亞超;基于DSSA的南京“數(shù)字房產(chǎn)”GIS網(wǎng)絡共享平臺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龍玉海;紅河電網(wǎng)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應用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7年
5 管珉;南方山洪災害預警預報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8年
6 田軍;野戰(zhàn)實時定位通信系統(tǒng)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7 朱虹;基于GIS的工業(yè)園土地生態(tài)適宜性評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8 鐘晉陽;基于GIS的浙江省洪水災害風險區(qū)劃[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9年
9 連軍;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化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10 馬立平;基于GIS技術的油氣儲運生產(chǎn)管理信息系統(tǒng)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本文編號:15029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502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