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詞結構漂移的語用功能解釋
本文關鍵詞:介詞結構漂移的語用功能解釋
【摘要】:現代漢語介詞結構的語序對"中心語邊緣原則"提出了挑戰(zhàn),介詞結構在現代漢語中呈現出動前動后漂移的現象。漢語沒有形態(tài)變化,導致了語法關系語法化程度不高,語義成分的表達只能憑借語用機制通過句位實現。從語用角度可以對此作出合理的解釋,現代漢語介詞結構的漂移是受話題結構、焦點結構制約的結果:介詞結構漂移到句首是受話題結構制約的結構;漂移到動后位置是焦點結構制約的結果。這種解釋豐富了庫藏類型學,證明了漢語在焦點庫藏影響下的句法上的個性特點。
【作者單位】: 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重慶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2JYC740059“現代漢語介詞結構漂移的語用功能解釋”階段成果 重慶市社科聯(lián)2009SKZ0917成果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一、問題生成語法學者Stowell(1 981)①提出了“中心語邊緣原則”(Head Periphery Prineiple):短語的中心語處于X階標的邊緣。這個原則對漢語名詞短語管用,其核心位于短語的末尾(核心居后);可是動詞短語則兩邊都可以出現附加語,,比如:“查j邊些犧牲”和“犧牲魚前線”,李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臨定;介詞短語使用漫談[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5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陳昌來;現代漢語介詞的語用功能分析[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陳昌來;現代漢語介詞的內部差異及其影響[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3 李瑞;近年來現代漢語介詞研究綜論[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6期
4 張美霞;;現代漢語介詞“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綜述[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4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卜雅娜;明清以來漢語介詞的演變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麗彩;現代漢語方式范疇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3 陶伏平;湖南慈利通津鋪話連詞、介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郜峰;現代漢語路徑義空間介詞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氏秋竹;漢語與越南語介詞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毛格娟;湖南寧遠平話介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湯淑珍;馬達加斯加漢語學習者介詞習得特點與偏誤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孫啟夏;漢日“時地格”介詞短語的比較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小溪;對外漢語教學中介詞“往”相關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6 劉玉環(huán);先秦漢語介詞的判斷問題[D];暨南大學;2005年
7 葉華利;《直說通略》的介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林衛(wèi)清;表空間方向的“V著”類介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全靜;漢語介詞框架“PP上”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10 曲宏欣;漢語介詞“從”與英語介詞“from”的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沈亞生;評愛爾斯特對馬克思主義“功能解釋”方法的發(fā)現[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0年06期
2 金立鑫;對一些普遍語序現象的功能解釋[J];當代語言學;1999年04期
3 陳偉;;功能解釋與唯物史觀[J];現代哲學;2011年05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1594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159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