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級水平德語母語學習者漢語名量詞習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2 03:21
本文關鍵詞:初中級水平德語母語學習者漢語名量詞習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初中級水平 德語母語學習者 名量詞 習得難度 習得影響因素
【摘要】:已有的研究顯示:漢語名量詞在第二語言習得中有較高的偏誤率;其中歐美學習者總體偏誤率高于日韓,并表現出不同的習得特點;名量詞的習得與語言水平表現出關聯,初中級學習者表現出較多偏誤。現有的歐美學習者名量詞習得研究中,針對德語母語學習者的名量詞習得研究很少,僅個別研究對數量不多的名量詞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文對初中級水平德語母語學習者名量詞的習得情況進行了專項研究,可為基礎階段的語別化教學提供參考。第一章首先分析研究的意義;其次,對名量詞的分類、名量詞的語義和認知、名量詞的習得與教學方面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和分析;最后,根據本文的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問題,并列出以語料庫檢索、問卷調查、統(tǒng)計分析為基礎的研究方案。第二章為基于語料庫的德語表量名詞分析。通過對德語母語語料庫的檢索,分析德語表量名詞的用例與詞頻,并與漢語名量詞進行對比,作為分析學習者名量詞習得情況與習得影響因素的基礎。第三章為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名量詞習得研究。通過對中介語語料庫進行檢索,獲得中介語名量詞的用例和詞頻,并對中介語名量詞的使用情況與偏誤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在語料庫詞頻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相關分析,通過中介語量詞詞頻與德語表量名詞、目的語名量詞詞頻的相關性,分析母語對應項和目的語輸入對名量詞習得的影響。第四章為基于問卷調查的名量詞習得研究。首先,通過語義判斷測試、量名匹配測試、語法判斷測試,分析學習者對名量詞語義、匹配、語法的習得情況。其次,在量名匹配測試正確率的基礎上,分析名量詞的項目難度、類別難度、學習者的習得特點。最后,通過匹配測試正確率與量詞名詞詞頻的相關分析,分析目的語詞頻對名量詞習得的影響;通過問卷測試項目的因子分析,分析語義對名量詞習得的影響;通過匹配測試正確率與母語表量名詞詞頻的相關分析和習得情況總結,分析母語對名量詞習得的影響;并對影響名量詞習得的其他因素進行總結。第五章為研究結論與相關建議。本文的結論如下:(1)初中級水平的德語母語學習者對名量詞的語義、匹配、語法具有一定的習得。學習者具備一定的語義歸納能力,對名量詞的習得并不完全依靠記憶。量名匹配的習得情況中,常用項目、具體項目、有生項目、外形顯著的項目習得較好,抽象的項目習得較差。學習者對名量詞遺漏、名量詞多余判斷較好,能判斷大部分的名量詞搭配不當,在數量短語的“的”字多余,與名量詞有關語序不當方面判斷正確率較低;學習者對數量短語的基本結構習得較好,在復雜語法條件下表現出偏誤。(2)不同的名量詞項目、不同的名量詞類別在習得難度方面具有差異。本文在問卷正確率的基礎上,按照10個等級對35個常用名量詞進行了難度級別劃分,并按照功能分類與語義分類分析了名量詞類別的難度順序。(3)初中級德語母語學習者名量詞的習得處于較基礎的階段,在涉及與已有知識不符的新項目時易表現出偏誤。學習者的習得情況與英語母語者表現出共性,也表現出德語母語者獨有的語別特點。(4)詞頻與名量詞的習得具有關聯。中介語名量詞的使用情況與漢語量詞詞頻高度相關。專職量詞的習得情況與名詞詞頻中度相關,個體量詞的習得情況與量詞詞頻中度相關。因子分析顯示,名量詞的習得與語義因素具有關聯。母語對名量詞的習得也具有影響。中介語名量詞的使用情況與母語對應項具有相關性;具體名量詞的習得情況與母語對應項也表現出關聯。影響名量詞習得的其他因素有學習策略、教學因素、學習時長、學習環(huán)境等。根據研究結論,本文建議學習者對不同類別的名量詞采用不同的學習策略,使用一定的學習方法降低偏誤;建議教學者對不同類別的名量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習階段與項目難度對名量詞語法進行分步教學。
【關鍵詞】:初中級水平 德語母語學習者 名量詞 習得難度 習得影響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緒論13-24
- 1.1 研究意義13
- 1.2 研究現狀分析13-21
- 1.3 研究設計21-24
- 第二章 基于語料庫的德語表量名詞分析24-28
- 2.1 表量名詞詞頻分析24-26
- 2.2 德漢表量對比26-27
- 2.3 本章小結27-28
- 第三章 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名量詞習得研究28-35
- 3.1 中介語使用情況分析28-30
- 3.2 中介語偏誤情況分析30-32
- 3.3 習得影響因素分析32-34
- 3.4 本章小結34-35
- 第四章 基于問卷調查的名量詞習得研究35-71
- 4.1 問卷設計與調查實施35-37
- 4.1.1 問卷設計35-36
- 4.1.2 調查實施36-37
- 4.1.3 信度檢驗37
- 4.2 問卷逐項分析37-52
- 4.2.1 語義判斷測試37-40
- 4.2.2 量名匹配測試40-48
- 4.2.3 語法判斷測試48-52
- 4.3 名量詞習得難度分析52-58
- 4.3.1 項目難度52-55
- 4.3.2 類別難度55-58
- 4.4 學習者習得特點分析58-59
- 4.4.1 階段特點58-59
- 4.4.2 語別特點59
- 4.5 習得影響因素分析59-69
- 4.5.1 詞頻因素59-64
- 4.5.2 語義因素64-68
- 4.5.3 母語因素68-69
- 4.6 本章小結69-71
-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相關建議71-76
- 5.1 主要研究結論71-73
- 5.2 問題討論73
- 5.3 相關建議73-75
- 5.4 結語75-76
- 參考文獻76-81
- 附錄A81-82
- 附錄B82-85
- 附錄C85-87
- 致謝87-8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孟繁杰;李如龍;;量詞“張”的產生及其歷史演變[J];中國語文;2010年05期
2 伏學鳳;;初、中級日韓留學生漢語量詞運用偏誤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S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敏媛;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名量詞習得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0765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07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