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設計符號體系研究 ——以北京地鐵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02-23 04:27
60年代至今,中國的地鐵建設繁榮發(fā)展,界面公共藝術設計越來越多的介入到地鐵空間中,然而設計師與觀者理念的偏差造就了很多“看不懂的藝術作品”,這是由于設計過程中忽視了人作為主體的心理與精神訴求,導致設計師(發(fā)信人)與觀者(收信人)所掌握的符號信息存在偏差。如今,“以人為本”的藝術作品成為主流,公共藝術也應當從“審美裝飾型”向“人文功能型”轉變。藝術界面設計編碼的目的是使受眾最準確的進行解碼,領會設計師在設計作品中想要傳達的符號語義信息,這就需從受眾的角度出發(fā),充分了解他們的心理與偏好。本研究通過文獻法、實地調研發(fā)、案例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層次分析法幾種研究方法,圍繞設計符號學語境下的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設計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1)對地鐵空間與公共藝術界面設計的概念、構成、功能、人在其中的行為心理特征以及國內(nèi)外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了闡述,總結了地鐵空間中每個界面公共藝術設計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2)將設計符號學理論介入到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當中,基于對北京地鐵站現(xiàn)有案例的調研對其進行符號解構與分析,探索符號學語境下的界面公共藝術設計案例并闡述了包括符號的認知性、約束性、關聯(lián)性、多義性幾個特...
【文章來源】: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緣起
1.1.1 地鐵站的角色轉變
1.1.2 公共藝術的角色轉變
1.1.3 符號的角色轉變
1.2 文獻綜述
1.2.1 地鐵公共藝術相關研究
1.2.2 設計符號學相關研究
1.2.3 符號學視角探析公共藝術的相關研究
1.3 選題的意義與目的
1.3.1 選題的意義
1.3.2 選題的目的
1.4 研究方法與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4.3 擬解決關鍵問題
2 地鐵空間界面與公共藝術概述
2.1 地鐵站內(nèi)空間與界面
2.1.1 地鐵站內(nèi)空間與界面定義
2.1.2 地鐵站內(nèi)空間構成
2.1.3 地鐵站內(nèi)空間特性與乘客心理
2.2 地鐵空間中的界面公共藝術設計
2.2.1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的概念界定
2.2.2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的位置分類
2.2.3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的作用功能
2.3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的國內(nèi)外發(fā)展現(xiàn)狀
2.3.1 國內(nèi)發(fā)展現(xiàn)狀
2.3.2 國外發(fā)展現(xiàn)狀
2.4 小結
3 符號學介入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設計
3.1 符號學與設計符號學
3.1.1 符號與符號學
3.1.2 符號學理論
3.1.3 設計符號學
3.1.4 符號語境下的界面公共藝術分析
3.2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形態(tài)符號解構
3.2.1 圖形符號要素
3.2.2 色彩符號要素
3.2.3 材質符號要素
3.2.4 地鐵空間藝術界面設計符號的特性
3.3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的符號語義傳達過程
3.3.1 符號的傳達過程
3.3.2 編碼部分
3.3.3 解碼部分
3.4 小結
4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設計符號編碼體系構建
4.1 符號編碼系統(tǒng)構成
4.1.1 外延編碼層因子分析
4.1.2 內(nèi)涵編碼層因子分析
4.2 界面公共藝術設計編碼程序模型
4.2.1 界面公共藝術設計語境分析
4.2.2 界面公共藝術設計語義目標確立
4.2.3 語義目標轉換整合成符號編碼
4.2.4 界面公共藝術設計編碼的評估與確立
4.3 符號編碼構建與傳達的原則
4.3.1 兼具審美價值與人文價值原則
4.3.2 編碼與解碼規(guī)則一致性原則
4.3.3 強化地域特征與場所效應原則
4.3.4 以人為本原則
4.3.5 把握時代特征原則
4.3.6 信息冗余度原則
4.4 小結
5 界面公共藝術符號體系受眾調查與評估
5.1 關于符號編碼系統(tǒng)受眾偏好的問卷調查
5.1.1 問卷調查結果
5.1.2 調查結果分析
5.2 符號體系層次結構評估模型構建
5.2.1 層次分析法概念與步驟
5.2.2 層次結構模型構建與指標體系權重計算
5.3 界面公共藝術設計受眾評估結果與反思
5.3.1 準則層指標權重計算結果分析
5.3.2 方案層指標權重計算結果分析
5.4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設計建議
5.4.1 結合多元題材與趣味形式
5.4.2 平衡藝術與廣告和諧共生
5.4.3 覆蓋界面與整體風格統(tǒng)一
5.4.4 注重色彩材質的心理效應
5.4.5 強化地標功能與時代特征
5.4.6 完善后期管理及人文關懷
6 結論
6.1 主要研究結論
6.1.1 研究結論
6.1.2 發(fā)展建議
6.2 思考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
圖表目錄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城市的下劃線:地鐵文化廊道與城市的整體構建[J]. 孟彤. 世界建筑. 2015(11)
[2]從藝術裝點空間到藝術激活空間——北京地鐵公共藝術三十年的發(fā)展與演變[J]. 武定宇,宿辰.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5(04)
[3]北京地鐵公共藝術的探索性實踐──“北京·記憶”公共藝術計劃的創(chuàng)作思考[J]. 武定宇. 裝飾. 2015(01)
[4]問卷調查法研究綜述[J]. 鄭晶晶. 理論觀察. 2014(10)
[5]塑造城市文脈的節(jié)點——地鐵公共藝術品《生旦凈丑》設計制作構思[J]. 馮燁. 裝飾. 2014(02)
[6]斯德哥爾摩的地鐵藝術[J]. 陳宏宇. 交通與運輸. 2013(03)
[7]莫斯科地鐵站地下空間裝飾藝術[J]. 董玉香,夏海山,鮑英華. 中國建筑裝飾裝修. 2011(01)
[8]文化·空間·城市競爭力——臺灣高雄捷運車站設計及啟示[J]. 李朝陽,李俊果. 華中建筑. 2010(08)
[9]設計符號學在公共藝術中的運用研究[J]. 石琇.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09(01)
[10]地鐵墻面搪瓷鋼板安裝施工技術[J]. 陳里寧. 廣東建筑裝飾. 2007(01)
博士論文
[1]地鐵公共空間設計管理研究[D]. 章莉莉.上海大學 2013
[2]材料的符號學思維探析[D]. 黃增軍.天津大學 2011
[3]產(chǎn)品設計語意的美學問題[D]. 盧娜.遼寧大學 2011
[4]皮爾斯符號學思想探索[D]. 季海宏.南京師范大學 2011
[5]基于符號學理論的家具形態(tài)研究[D]. 余繼宏.南京林業(yè)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城市商業(yè)空間公共藝術的視覺符號研究[D]. 蘇夢月.天津工業(yè)大學 2017
[2]地鐵站公共藝術壁畫體系研究[D]. 李悅.西南交通大學 2016
[3]地鐵公共藝術墻材料運用探索與研究[D]. 李忠.蘇州大學 2016
[4]地鐵壁畫設計與公共空間的互動性研究[D]. 李彤.河北科技大學 2016
[5]基于符號學理論的地鐵車站空間設計研究[D]. 胥娜.蘇州大學 2016
[6]當代北京地鐵公共空間藝術形態(tài)研究[D]. 劉敬博.北京建筑大學 2015
[7]基于場所精神的地鐵空間公共藝術研究[D]. 薛珺予.南京工業(yè)大學 2015
[8]城市記憶在地鐵公共藝術中的延續(xù)[D]. 王立蒙.北京交通大學 2015
[9]地鐵壁畫的色彩與材質研究[D]. 陳穎.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5
[10]地鐵壁畫藝術中視覺語言的符號探究[D]. 陳芝羽.東華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640873
【文章來源】: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緣起
1.1.1 地鐵站的角色轉變
1.1.2 公共藝術的角色轉變
1.1.3 符號的角色轉變
1.2 文獻綜述
1.2.1 地鐵公共藝術相關研究
1.2.2 設計符號學相關研究
1.2.3 符號學視角探析公共藝術的相關研究
1.3 選題的意義與目的
1.3.1 選題的意義
1.3.2 選題的目的
1.4 研究方法與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4.3 擬解決關鍵問題
2 地鐵空間界面與公共藝術概述
2.1 地鐵站內(nèi)空間與界面
2.1.1 地鐵站內(nèi)空間與界面定義
2.1.2 地鐵站內(nèi)空間構成
2.1.3 地鐵站內(nèi)空間特性與乘客心理
2.2 地鐵空間中的界面公共藝術設計
2.2.1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的概念界定
2.2.2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的位置分類
2.2.3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的作用功能
2.3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的國內(nèi)外發(fā)展現(xiàn)狀
2.3.1 國內(nèi)發(fā)展現(xiàn)狀
2.3.2 國外發(fā)展現(xiàn)狀
2.4 小結
3 符號學介入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設計
3.1 符號學與設計符號學
3.1.1 符號與符號學
3.1.2 符號學理論
3.1.3 設計符號學
3.1.4 符號語境下的界面公共藝術分析
3.2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形態(tài)符號解構
3.2.1 圖形符號要素
3.2.2 色彩符號要素
3.2.3 材質符號要素
3.2.4 地鐵空間藝術界面設計符號的特性
3.3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的符號語義傳達過程
3.3.1 符號的傳達過程
3.3.2 編碼部分
3.3.3 解碼部分
3.4 小結
4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設計符號編碼體系構建
4.1 符號編碼系統(tǒng)構成
4.1.1 外延編碼層因子分析
4.1.2 內(nèi)涵編碼層因子分析
4.2 界面公共藝術設計編碼程序模型
4.2.1 界面公共藝術設計語境分析
4.2.2 界面公共藝術設計語義目標確立
4.2.3 語義目標轉換整合成符號編碼
4.2.4 界面公共藝術設計編碼的評估與確立
4.3 符號編碼構建與傳達的原則
4.3.1 兼具審美價值與人文價值原則
4.3.2 編碼與解碼規(guī)則一致性原則
4.3.3 強化地域特征與場所效應原則
4.3.4 以人為本原則
4.3.5 把握時代特征原則
4.3.6 信息冗余度原則
4.4 小結
5 界面公共藝術符號體系受眾調查與評估
5.1 關于符號編碼系統(tǒng)受眾偏好的問卷調查
5.1.1 問卷調查結果
5.1.2 調查結果分析
5.2 符號體系層次結構評估模型構建
5.2.1 層次分析法概念與步驟
5.2.2 層次結構模型構建與指標體系權重計算
5.3 界面公共藝術設計受眾評估結果與反思
5.3.1 準則層指標權重計算結果分析
5.3.2 方案層指標權重計算結果分析
5.4 地鐵空間界面公共藝術設計建議
5.4.1 結合多元題材與趣味形式
5.4.2 平衡藝術與廣告和諧共生
5.4.3 覆蓋界面與整體風格統(tǒng)一
5.4.4 注重色彩材質的心理效應
5.4.5 強化地標功能與時代特征
5.4.6 完善后期管理及人文關懷
6 結論
6.1 主要研究結論
6.1.1 研究結論
6.1.2 發(fā)展建議
6.2 思考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
圖表目錄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城市的下劃線:地鐵文化廊道與城市的整體構建[J]. 孟彤. 世界建筑. 2015(11)
[2]從藝術裝點空間到藝術激活空間——北京地鐵公共藝術三十年的發(fā)展與演變[J]. 武定宇,宿辰.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5(04)
[3]北京地鐵公共藝術的探索性實踐──“北京·記憶”公共藝術計劃的創(chuàng)作思考[J]. 武定宇. 裝飾. 2015(01)
[4]問卷調查法研究綜述[J]. 鄭晶晶. 理論觀察. 2014(10)
[5]塑造城市文脈的節(jié)點——地鐵公共藝術品《生旦凈丑》設計制作構思[J]. 馮燁. 裝飾. 2014(02)
[6]斯德哥爾摩的地鐵藝術[J]. 陳宏宇. 交通與運輸. 2013(03)
[7]莫斯科地鐵站地下空間裝飾藝術[J]. 董玉香,夏海山,鮑英華. 中國建筑裝飾裝修. 2011(01)
[8]文化·空間·城市競爭力——臺灣高雄捷運車站設計及啟示[J]. 李朝陽,李俊果. 華中建筑. 2010(08)
[9]設計符號學在公共藝術中的運用研究[J]. 石琇.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09(01)
[10]地鐵墻面搪瓷鋼板安裝施工技術[J]. 陳里寧. 廣東建筑裝飾. 2007(01)
博士論文
[1]地鐵公共空間設計管理研究[D]. 章莉莉.上海大學 2013
[2]材料的符號學思維探析[D]. 黃增軍.天津大學 2011
[3]產(chǎn)品設計語意的美學問題[D]. 盧娜.遼寧大學 2011
[4]皮爾斯符號學思想探索[D]. 季海宏.南京師范大學 2011
[5]基于符號學理論的家具形態(tài)研究[D]. 余繼宏.南京林業(yè)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城市商業(yè)空間公共藝術的視覺符號研究[D]. 蘇夢月.天津工業(yè)大學 2017
[2]地鐵站公共藝術壁畫體系研究[D]. 李悅.西南交通大學 2016
[3]地鐵公共藝術墻材料運用探索與研究[D]. 李忠.蘇州大學 2016
[4]地鐵壁畫設計與公共空間的互動性研究[D]. 李彤.河北科技大學 2016
[5]基于符號學理論的地鐵車站空間設計研究[D]. 胥娜.蘇州大學 2016
[6]當代北京地鐵公共空間藝術形態(tài)研究[D]. 劉敬博.北京建筑大學 2015
[7]基于場所精神的地鐵空間公共藝術研究[D]. 薛珺予.南京工業(yè)大學 2015
[8]城市記憶在地鐵公共藝術中的延續(xù)[D]. 王立蒙.北京交通大學 2015
[9]地鐵壁畫的色彩與材質研究[D]. 陳穎.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5
[10]地鐵壁畫藝術中視覺語言的符號探究[D]. 陳芝羽.東華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6408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36408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