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命美學角度看當代審美文化中的快感問題
[Abstract]:Contemporary aesthetic culture is a kind of pleasure 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 culture. Putting the triple life of human beings into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 culture, we can see the emphasis of spiritual life and social life on perceptual pleasure. The art, myth and religion of individual spiritual life products have become commercialized, desirable and secularization. The content of social life and the means of realization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past. The change from production idol to consumer idol leads to the change of cognition of social contribution, and the strength of advertising hegemony leads to the single means of realizing social life. This is determined by the consumption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 culture.
【作者單位】: 貴州大學;
【基金】:貴州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團隊建設專項項目“生命美學的理論建構與應用研究”
【分類號】:B83-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占偉;;視覺霸權反思與多重審美感知重建[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2 張晶;;文藝美學的當代建構及其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3 李濤;;從美學的新視野到泛審美的理解——中國審美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汪德寧;;日常生活如何審美化?——由鮑德里亞的“超美學”看“日常生活審美化”之爭[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楊柏嶺;;古代文論在電子傳媒時代的意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6 唐芳云;張移祥;;從“韓劇熱播”看日常生活審美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1期
7 趙睿;;淺論短信的藝術特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8 夏燕;;試論受眾對電影藝術“人物形象”接受的審美規(guī)律——從《泰坦尼克號》切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9 羅寧;;中國當代行為藝術的美學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李帥;;身體理論視域中的“身體”所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占偉;布爾迪厄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賀慶國;在歷史和歷史性之間[D];吉林大學;2011年
6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領域[D];西南大學;2011年
7 羅紱文;李澤厚“情本體”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江冬梅;生命·藝術·直覺[D];西南大學;2011年
9 吳芳;西方男性學者視角下的女性主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永昌;重塑魅力故鄉(xiāng)[D];上海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季婧;理查德·羅蒂新實用主義真理觀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小橫;女性身體的丑怪書寫[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李惠;中國電視綜藝娛樂節(jié)目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汪玉;當代消費文化對室內(nèi)環(huán)境設計影響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0年
5 陽功慶;論特雷·伊格爾頓的文化批評觀[D];湘潭大學;2010年
6 劉永利;當下男性服飾的審美轉向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高島;論索爾·貝婁短篇小說中的敘事倫理[D];湘潭大學;2010年
8 周佳;新時期以來文學審美論的嬗變及其反思[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金峗;國際學校的發(fā)展及其對國內(nèi)學校的影響與啟示[D];蘇州大學;2010年
10 韋繼豐;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打工詩歌[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光;當代審美文化的建構意識[J];學術季刊;1994年04期
2 丁利榮;美學發(fā)展的契機──當代審美文化的昭示[J];理論月刊;1997年03期
3 李s,
本文編號:24898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48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