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海報廣告的設計
[Abstract]:Poster is poster, it is an outdoor publicity means, usually pasted in the station, downtown and other public occasions. It's hard to catch the eye of a hurried office worker walking on the street. Therefore, the poster is destined to be flat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
【分類號】:J524.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夏常蕊;;簡潔亦是美——淺談招貼設計的藝術表現[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年08期
2 李人杰;高海霞;欒金峰;;談招貼設計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特征與影響[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治;論視覺傳達設計的創(chuàng)新[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何潔;視覺傳達設計的發(fā)展趨勢[J];裝飾;2002年03期
3 趙燕;視覺傳達設計概論綱要[J];包裝世界;1996年01期
4 何潔;當代視覺傳達設計散論[J];裝飾;1998年01期
5 余雁;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模糊性[J];裝飾;2003年07期
6 彭亞麗;白色之美[J];裝飾;2004年06期
7 張學忠,何潔;美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工具化特征[J];裝飾;2004年03期
8 嚴永亮;;視覺傳達設計的功能與審美[J];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9 楊屏;視覺傳達設計的現代化與國際化趨向[J];西北美術;1999年04期
10 王楠;;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視覺再現[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2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奮強;程磊;白興易;;論設計對圖形文化傳承的必要性[A];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C];2004年
2 翟浩澎;程笑君;;淺談商業(yè)插圖教學的新觀點[A];高教科研2006(中冊:教學改革)[C];2006年
3 魏廣龍;刁建新;田勇;;營造可持續(xù)的城市景觀[A];中國建筑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萬平;周賢爵;孟平安;;微型實驗的一個方向——減量低濃度化[A];第七屆全國微型實驗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學微型實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隋同波;文寨軍;;我國水泥工業(yè)的綠色化發(fā)展方向[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6 張金良;于安祥;;淺析圖形創(chuàng)作思維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4)[C];2009年
7 劉滿福;;法律的綠色化思考[A];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 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劉鵬;;視覺設計中信息量層次控制與傳達效果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9 金曉明;熊玲林;;包裝設計的視覺語義分析[A];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C];2008年
10 沈默;趙鵬飛;;循環(huán)經濟促進法 推進物流包裝綠色化[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超英;信息時代的視覺傳達設計[N];中華讀書報;2002年
2 劉佳;視覺傳達設計師[N];中國包裝報;2004年
3 劉文;上班族如何防流感[N];健康時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李雪婷 劉月輝;快工作 慢生活[N];中國婦女報;2009年
5 蘇州工藝美術學院 胡朝陽;“大傳播”語境下的視覺傳達設計[N];美術報;2008年
6 東云;上班族的“充電運動”[N];深圳商報;2002年
7 瞿劍;中國需要綠色化鋼鐵業(yè)[N];科技日報;2004年
8 陳昌杰;找一找塑料包材“綠色化”的有利條件[N];中國包裝報;2005年
9 婁辰 李勁峰;設“無假日門診”,解“上班族”看病難[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10 本報記者 李淑麗;春節(jié)過后話保健[N];河南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麗紅;瞬間的永恒[D];西安美術學院;2009年
2 郭虹;中國動畫傳播狀況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張春林;當代中國傳媒的受眾策略研究——從社會轉型中受眾身份衍變的角度[D];四川大學;2004年
4 周葆華;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歷史考察[D];復旦大學;2005年
5 陳兵;文化與商業(yè)困境中的電視品牌建構[D];浙江大學;2005年
6 李姝;面向信息時代波普建筑信息傳播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7 欒慧;中國現代新詩接受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8 鄭西帆;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傳播學發(fā)展軌跡[D];復旦大學;2004年
9 婁偉;我國技術創(chuàng)新傳播的問題與對策[D];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
10 陳華明;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隱私話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威;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信息傳播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2 賀峗;論新媒介視覺傳達設計發(fā)展中的媒介和發(fā)展中的視覺傳達設計[D];湖南大學;2002年
3 王瑞雪;視覺傳達設計的場原理[D];天津美術學院;2004年
4 貝莉;漢字的形態(tài)與視覺傳達設計[D];蘇州大學;2002年
5 秦媛媛;從價值論看視覺傳達設計的價值體現[D];湖南大學;2003年
6 張學忠;視覺傳達設計中的理性價值和意義[D];清華大學;2004年
7 馮柯;“空則有,,有則空”[D];河南大學;2004年
8 劉毅軍;光與空間一體化視覺設計研究初探[D];華僑大學;2004年
9 穆拉德(S.Murad);多視覺的發(fā)現與傳達[D];中央美術學院;2006年
10 王瑩;論現代視覺設計中的“書”、“畫”、“印”[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125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41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