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電視廣告文本解讀
本文選題:后現(xiàn)代主義 切入點:大眾文化 出處:《蘇州大學》2003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商業(yè)電視廣告是當代最活躍的消費文本之一。電視廣告文本的符號特征和意義,它對以往廣告模式的突破和反叛,它在后現(xiàn)代主義藝術研究中日益凸顯的地位等,都顯示出了重要的研究價值。本文對研究的理論視角——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的內容和特點作了簡要的概括,指出了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對于大眾文化及廣告學研究的重要意義。文章分析了電視文化的特征及其出現(xiàn)的背景、作為視像文化主體存在的電視廣告以及電視廣告的后現(xiàn)代符號系統(tǒng),指出意識形態(tài)是一種混雜了電視廣告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一種敘述模式,,并且闡述了這種敘述模式在電視廣告中的運用和效果,以及對電視廣告在意識形態(tài)破壞與重新構建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Abstract]:Commercial TV advertising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consumption text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The symbolic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V advertising texts, its breakthrough and rebellion to the past advertising patterns, and it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study of post-modernist art, etc.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summary of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stmodernism theor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postmodernism theory to the study of popular culture and advertising,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V culture and the background of its emergence. As the main body of video culture, TV advertisement and the post-modern symbol system of TV advertisemen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deology is a narrative model mixed with different forms of TV advertisement. It also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this narrative mode in TV advertisement, and the great role that TV advertisement plays in the ide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G2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焦楊;胡琳琳;;電視廣告中動漫的應用[J];新聞愛好者;2011年12期
2 于水鵬;;樓宇電視廣告的傳播特點及面臨的問題[J];記者搖籃;2011年06期
3 馮月;;淺談電視廣告中的女性形象[J];新聞世界;2011年06期
4 ;濟南市文廣新局將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廣告監(jiān)管力度[J];中國有線電視;2011年08期
5 高淑莉;;我國電視廣告的發(fā)展路徑探析[J];新聞世界;2011年06期
6 ;遼寧廣播電視廣告有限公司[J];南方電視學刊;2011年04期
7 劉揚;;民族音樂在廣告中的運用[J];記者搖籃;2011年06期
8 王蕾;;媒介融合下電視廣告的發(fā)展之道[J];青年記者;2011年24期
9 ;騰訊微博[J];中國經(jīng)濟和信息化;2011年16期
10 張焱生;;淺析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圖書館核心價值[J];貴圖學刊;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威;;標準的缺失——關于后現(xiàn)代語境中的藝術標準問題[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2 尹鴻;;輕之惑:后現(xiàn)代語境中的中國電影[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3 王杰文;;民間魔幻敘事與電視廣告的招徠術[A];《民族遺產》(第一輯)[C];2008年
4 余睿;;從合作原則看現(xiàn)代電視廣告語[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楊鐵黎;蕭鵬;;我國體育用品企業(yè)電視廣告投放現(xiàn)狀及其策略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6 楊鐵黎;肖鵬;;我國體育用品企業(yè)電視廣告投放現(xiàn)狀及其策略研究[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7 孫榮芳;高峰;;氣象影視廣告營銷策略的初探[A];2007年湖北省氣象學會學術年會暨全省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學術交流會議學術論文詳細文摘匯集[C];2007年
8 任謙;;關于我國廣告管理的若干問題[A];中國傳媒經(jīng)濟(第二輯)[C];2005年
9 昝廷全;;廣告購買指數(shù)研究:以電視廣告為例[A];中國傳媒經(jīng)濟(第二輯)[C];2005年
10 周怡;黃偉;;城市發(fā)展中的城市形象廣告——中國首家城市形象電視廣告的誕生及其影響分析[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8):傳播媒介與社會空間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波;電視廣告“亂”從何來?走向何方?[N];中國電影報;2005年
2 王波 胡俊杰 根據(jù)發(fā)言整理;行業(yè)力伐電視廣告“七宗罪”[N];中國電影報;2005年
3 陳星;樓宇電視廣告爆發(fā)標準之爭[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5年
4 記者 姚毅;樓宇電視廣告戰(zhàn)國來臨[N];中國證券報;2005年
5 本報實習記者 王麗好;寶潔大幅削減電視廣告投入[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5年
6 馬善記;電視廣告“五大病”[N];光明日報;2004年
7 洪云軒;紅云集團一電視廣告榮獲第二屆昆明公益廣告大賽金獎[N];經(jīng)理日報;2008年
8 李春利;電視廣告進入理性化時代[N];光明日報;2008年
9 ;第四屆電視廣告藝術周關注“和諧”廣告[N];中華新聞報;2008年
10 白瀛;六違規(guī)電視廣告被叫停[N];陜西科技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幸潔;性別表演—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跨界理論與實踐[D];浙江大學;2012年
2 楊麗娟;原型理論與后現(xiàn)代語境下文學的文化批評建設[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唐英;消費時代電視廣告審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楊炳菁;后現(xiàn)代語境中的村上春樹[D];吉林大學;2009年
5 劉燕;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認同建構[D];浙江大學;2007年
6 王宗杰;新世代女性文學の位相[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迪;兒童健康信息認知的“知溝”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8 駱賢鳳;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譯者倫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9 劉泓;從“意義轉移”到“意義依附”[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10 花家明;當代中國廣告批評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靜;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電視廣告文本解讀[D];蘇州大學;2003年
2 王雪珂;電視廣告監(jiān)管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冀早早;電視廣告創(chuàng)收指標制定的決策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郭瑾;投射心理機制與電視廣告的傳播效果[D];廣西大學;2004年
5 李聰;中美電視廣告中幽默元素運用的比較 [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4年
6 楊穎;電視廣告與日常生活的現(xiàn)代轉型[D];廈門大學;2002年
7 張玉;我國電視廣告中的性元素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_";電視廣告的精益營銷策略探析[D];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10年
9 居晨;論電視廣告在公共領域轉型中的角色與功能[D];蘇州大學;2003年
10 胡明川;電視廣告的說服傳播研究初探[D];四川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6037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603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