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處的歷史—關于中國古代廣告設計觀念的探討
本文關鍵詞: 中國古代廣告 古代圖形創(chuàng)意 古代文字創(chuàng)意 古代廣告形式 出處:《天津工業(yè)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在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國外各種藝術(shù)思潮蜂擁而至,“洋汁洋味”的視覺符號受到熱烈追捧,而“本土化”視覺語言的“失語”現(xiàn)象非常突出。中國古代廣告文化作為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針對其經(jīng)常被忽視,甚至被輕視的現(xiàn)狀,如何挽回這一文化頹勢成為當前的重要任務。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是民族文化發(fā)展和延續(xù)的基礎,是現(xiàn)代藝術(shù)設計的根本出發(fā)點和精神源泉。隨著國力的增強以及2008奧運會的到來,中國重新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設計作品加入到民族風格的行列,從2008奧運會金牌“金鑲玉”及奧運火炬的設計中便可看出些許端倪。 早在遠古時期,先民們就已創(chuàng)造出了大量幾何圖形,如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已涉及到幾何圖形的諸多構(gòu)圖法,充滿神秘氣息和想象力。隨后的商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盛唐、宋元明清時期,雖然每個朝代的文化藝術(shù)活動都受到當時政治、經(jīng)濟等的影響,但均表現(xiàn)的相當活躍,并不斷的發(fā)展演變,特別在明清時期,藝術(shù)與廣告文化更趨于成熟。 本文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立足于中國傳統(tǒng)的設計文化,透過引用古今實例,著重對中國古代廣告設計中的圖形創(chuàng)意觀念、文字創(chuàng)意觀念及傳統(tǒng)圖形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探討,力求挖掘和發(fā)展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形式結(jié)構(gòu),總結(jié)出對現(xiàn)代設計文化合理的因素,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廣告文化之路。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integration, a variety of foreign artistic trends of thought flock to, "foreign juice and foreign flavor" of the visual symbol is warmly sought after. The phenomenon of "aphasia" of "localization" visual language is very promine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ancient advertising culture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research value, which is often ignored. Even belittled the status quo, how to reverse this cultural declin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cor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tinu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It is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and spiritual source of modern art design. With the increase of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arrival of 2008 Olympic Games, China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orld attention again,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More and more excellent design works join the national style, from the 2008 Olympic gold medal "jade" and the design of the Olympic torch can see some clues. As early as ancient times, the ancestors have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geometric figures, such as the Yangshao Culture period of painted pottery, has involved a lot of geometric graphics composition, full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Spring,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Qin and Han dynasties, prosperous Tang,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lthough each dynasty's cultural and artistic activities were affected by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other at that time, but they are very active, and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evolve. Especially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rt and advertising culture tended to ma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esign cultu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raphic creative ideas in the ancient advertising design of China by citing the ancient and modern examples. In order to explore and develop the form structure with strong vitality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is n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reative ideas and traditional graphics in modern desig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asonable factors of modern design culture and explores the road of advertising culture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F713.8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軍虎;;社會學方法論在我國藝術(shù)設計批評中的應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舒綱旭;;關于VI設計實踐教學的探索[J];書畫世界;2009年04期
3 周天驕;;觀念海報設計的圖形符號特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2期
4 張智燕;;楚紋飾對現(xiàn)代平面設計的啟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2期
5 詹利;;陶藝之美的透析——泥的語言、火的藝術(shù)[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6 孫甜甜;孫趙軍;;無悔的藝術(shù)追求——畢加索印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7 李健;李軼;;淺析后現(xiàn)代主義設計理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8 藍江平;;新視覺影像設計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9 朱文麗;;圖案設計與圖形設計[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10 梅雪蓮;;淺談平面設計的社會價值[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鞏蘊斐;;社會理想與民生設計——從社會理想看民生設計[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shù)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2 李達林;;從“字”與“畫”的關系中探索漢字設計的新形式[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shù)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3 王丹;;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新思考[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shù)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年
4 仲晨;;平面設計——設計夢想開始的地方[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shù)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年
5 周平;陸蘋;;中國平面設計的“勝利”曙光[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6 吳斌;;中國陶瓷包裝的藝術(shù)設計探討[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一)[C];2010年
7 裴臨風;;芻議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與后現(xiàn)代招貼設計[A];2005年當代藝術(shù)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楊星星;孫信茹;;民族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可能性路徑——以廣告為分析視角[A];新聞學論集(第25輯)[C];2010年
9 王堅;龔鑫;;中國公益招貼設計的演進[A];第十一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一)[C];2007年
10 蘇里曼;;論書籍設計的藝術(shù)空間美感[A];第十一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二)[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谷莉;宋遼夏金裝飾紋樣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2 孔德明;造物的和諧[D];蘇州大學;2011年
3 溫潤;二十世紀中國絲綢紋樣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4 范淑英;古意:一種藝術(shù)風格的美術(shù)考古[D];西安美術(shù)學院;2011年
5 王東陽;中國審美意識之心理考古[D];吉林大學;2012年
6 王軍;奧林匹克視覺形象的歷史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7 曹建國;出土文獻與先秦《詩》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8 邵曉峰;中國傳統(tǒng)家具和繪畫的關系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9 張曉霞;中國古代植物裝飾紋樣發(fā)展源流[D];蘇州大學;2005年
10 吳永新;我國企業(yè)廣告運作決策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海霞;人性化設計理念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體現(xiàn)[D];河北大學;2009年
2 曹藝;論漢字體設計中的“形”與“態(tài)”之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胡文錦;安徽民間裝飾圖案的應用價值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4 聞婧;古代青銅器紋飾與傳統(tǒng)建筑彩畫紋飾的語義探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5 蔣璐璐;平面廣告圖形設計視覺創(chuàng)新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6 鄭新新;現(xiàn)代書籍設計中材料運用的新趨向[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莉;數(shù)碼攝影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09年
8 馮素娟;服裝平面廣告圖形的同構(gòu)設計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9 梁爽;關于網(wǎng)絡符號作為一種新興的視覺文化現(xiàn)象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樸明實;關于紋章對現(xiàn)代標志設計影響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6881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46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