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碼時代插圖藝術研究
本文關鍵詞:數(shù)碼時代插圖藝術研究 出處:《吉林藝術學院》2013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數(shù)碼插圖 傳統(tǒng)文化 后現(xiàn)代主義 原創(chuàng)性
【摘要】:數(shù)碼插圖是當今數(shù)字化時代一種廣泛流行的插圖表現(xiàn)形式,它憑借數(shù)碼技術的優(yōu)勢和絢麗的畫面效果,如今被廣泛應用于廣告、包裝、游戲、動漫等領域。不僅深受大眾所喜愛,而且也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文化。 因現(xiàn)代數(shù)碼技術著重于媒體傳播與互動體驗功能的研發(fā),其被運用到數(shù)碼插圖中還處于初級階段,致使數(shù)碼插圖反應出一些問題。所以,當一種新技術進入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時,我們決不能盲目崇拜,要冷靜地面對它的優(yōu)勢與不足。這就需要我國當下的插圖藝術家們要在全面體驗數(shù)碼技術之后,要對數(shù)碼插圖理論進行嚴謹深入地研究,并在數(shù)碼插圖創(chuàng)作實踐上要以我國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以創(chuàng)新性為作品創(chuàng)作核心,用更加成熟的技術手段和表現(xiàn)語言,將數(shù)碼技術與插圖藝術完美相融合,走出一條即具時代特征,,又具我國民族韻味的數(shù)碼插圖藝術之路。
[Abstract]:In today's digital era digital illustration is a widely popular illustration form, with its advantages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brilliant picture effect, is now widely used in advertising, packaging, games, animation and other fields. Not only deeply loved by the public, but also affects our life and culture.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igital technology focuses on media and interactive function,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primary stage is also the digital illustration, the digital illustration reflects some problems. So, when a new technology into an art form, we must not blindly worship, to calm in the face of its advantages and insufficient. This requires the illustration artists after the full experience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rigorous and in-depth research of digital illustration theory and digital illustration creation practice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innovation as the core of creation, with more mature technology and language performance that combin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art of the perfect illustration, out of a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our national charm of digital illustration art.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218.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器友;20世紀末我國文學頹廢主義論綱[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2 姜繼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視野下的消費觀念嬗變[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3 田義貴;;試論《紅巖》文本的傳播效果[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4 張鵬飛;;論新生代女性文學的審美情趣[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 張倩;;文本·現(xiàn)象·文化——媒介批評視野中的博客寫作[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李濤;;從美學的新視野到泛審美的理解——中國審美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洪永穩(wěn);;美學教學的難點與解決方法[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馬娣子;后現(xiàn)代的城市文化[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車曉勤;試析轉型期文學的發(fā)展[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10 段進義;;論消費主義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現(xiàn)代性理念的嶺南建筑適應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及云輝;全景畫美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董秀麗;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孫敏明;莊子“游”的人生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董素青;消費電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傅建安;20世紀中國文學都市“巫女”形象論[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顏水生;論中國散文理論的現(xiàn)代性轉變[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呂旭峰;危機與創(chuàng)傷[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艷麗;論漫畫的影視劇改編[D];河北大學;2009年
2 張小橫;女性身體的丑怪書寫[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汪玉;當代消費文化對室內環(huán)境設計影響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4 佘穎玲;審美反抗與審美救贖[D];湘潭大學;2010年
5 李萍;春節(jié)晚會的意識形態(tài)幻象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沈麗琴;論廣告對當代生活方式的影響[D];湘潭大學;2010年
7 王君;論詹姆遜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學;2010年
8 陳琦;大眾文化敘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鄧顥;娛樂化浪潮下的湖南衛(wèi)視娛樂節(jié)目探析[D];湘潭大學;2009年
10 劉朝君;論約翰·契弗筆下的“中產階級的危機”[D];湘潭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336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43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