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木雕船模工藝文化內涵與發(fā)展振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0 08:33
自從中國社會進入“十三五”時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2017年3月12日,《中國傳統(tǒng)工藝振興計劃》經國務院同意并發(fā)布,此《計劃》由文化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三個部門聯(lián)合制定。2018年5月,第一批國家傳統(tǒng)工藝振興目錄由文化和旅游部聯(lián)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聯(lián)合發(fā)布,全國共有383項工藝入選,其中武漢木雕船模工藝得到入選,使得武漢木雕船模工藝開始進入大眾視野。木雕船模工藝發(fā)端于民間,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漢代時期。而武漢木雕船模工藝發(fā)源于19世紀末的宜昌,到現(xiàn)在,本工藝已經在龍氏家族傳承了四代。第四代傳承人龍從發(fā)老人是目前為數(shù)不多的木雕船模工藝的堅持者之一。雖然龍氏木雕船模在市場上失利,它的藝術價值卻越來越突出。先后被評為省市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是武漢第一批入選國家傳統(tǒng)工藝振興目錄的傳統(tǒng)工藝。目前,武漢木雕船模工藝的研究者寥寥,鮮有學者對本工藝做出過系統(tǒng)、完整、深入的研究,網絡上的信息也是零散且老舊。本文將結合現(xiàn)存關于工藝的現(xiàn)存信息,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對武漢木雕船模工藝的歷史、現(xiàn)狀、特點和文化意義做出探討,并結合相關的非遺保護和傳統(tǒng)...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背景及意義
第二節(jié) 國內研究綜述
一、傳承現(xiàn)狀研究
二、“生產性保護”與“生活性保護”
三、“舟船”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敘事研究
四、振興措施研究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武漢木雕船模工藝的歷史與現(xiàn)狀
第一節(jié) 武漢木雕船模工藝歷史
一、始于宜昌
二、扎根武漢
三、納入非遺
第二節(jié) 武漢木雕船模工藝簡介
一、典型作品
二、工藝流程
三、核心技藝
第三節(jié) 武漢木雕船模工藝現(xiàn)狀分析
一、生產形態(tài)
二、文化空間
三、審美定位
四、市場定位
五、傳承情況
第三章 武漢木雕船模的文化內涵和振興價值
第一節(jié) “舟船”的文學敘事行為
一、《詩經》中的“舟船”詩歌
二、唐詩中多變的“舟船”意象
三、古代小說中的“舟船”敘事
四、近現(xiàn)代小說中的“舟船”敘事
第二節(jié) “舟船”敘事的文化內涵
一、超越與救贖的文化象征
二、龍舟:民俗意味的展示
二、文化自信與民族自尊
第三節(jié) 武漢木雕船模的振興價值
一、傳達浪漫審美
二、發(fā)揚“榫卯”智慧
三、重塑“工匠精神”
第四章 武漢木雕船模的振興實踐
第一節(jié) 理論前提
一、“生產性”與“活態(tài)性”
二、“本真性”之矛盾
三、“核心技藝”概念
第二節(jié) 工藝振興目標
一、具象目標:以生產要素劃分
二、抽象目標:以發(fā)展層級劃分
第三節(jié) 武漢木雕船模工藝振興策略
一、生產運營策略
二、線上傳播策略
三、意義重構策略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時代中國傳統(tǒng)工藝文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路徑[J]. 湯凡渺.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2]工匠精神在當代工藝美術中的價值建構[J]. 孟勝兵. 四川戲劇. 2018(12)
[3]“工匠精神”的續(xù)寫:設計創(chuàng)新鑄造傳統(tǒng)工藝振興[J]. 楊舒涵. 中國就業(yè). 2019(01)
[4]“場”“類”“度”視域下“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基本原則[J]. 劉容. 東南文化. 2018(06)
[5]文化空間類非遺的空間畫像及與物質文化遺產的聯(lián)動保護初探——以無錫惠山廟會為例[J]. 李卓一,李建華. 城市發(fā)展研究. 2018(12)
[6]木雕工藝專業(yè)人才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以莆田學院木雕工藝專業(yè)為例[J]. 肖巨成. 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 2018(12)
[7]《詩經》舟船興象之生命含蘊探微[J]. 張虹. 三明學院學報. 2018(05)
[8]論文化自信背景下傳統(tǒng)手工藝在當代的復興[J]. 吳潼,郭雅坤. 中國民族博覽. 2018(09)
[9]振興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目標和標準[J]. 陳岸瑛. 民藝. 2018(05)
[10]“非遺”本真性問題再論[J]. 陳金文. 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4)
博士論文
[1]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當代價值研究[D]. 賀超海.北京科技大學 2018
碩士論文
[1]傳統(tǒng)工藝振興語境下神垕鈞瓷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D]. 李婧.湖北美術學院 2018
[2]明清通俗小說舟船敘事研究[D]. 胡明梅.浙江師范大學 2018
[3]傳統(tǒng)工藝振興視域下的民間刺繡保護研究[D]. 羅琳.武漢紡織大學 2017
[4]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工藝美術行業(yè)研究文獻綜述[D]. 韓焦.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2014
[5]載道而行[D]. 張曉燕.西北師范大學 2008
[6]中國古代船舶的審美特征[D]. 程雯慧.武漢理工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179052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背景及意義
第二節(jié) 國內研究綜述
一、傳承現(xiàn)狀研究
二、“生產性保護”與“生活性保護”
三、“舟船”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敘事研究
四、振興措施研究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武漢木雕船模工藝的歷史與現(xiàn)狀
第一節(jié) 武漢木雕船模工藝歷史
一、始于宜昌
二、扎根武漢
三、納入非遺
第二節(jié) 武漢木雕船模工藝簡介
一、典型作品
二、工藝流程
三、核心技藝
第三節(jié) 武漢木雕船模工藝現(xiàn)狀分析
一、生產形態(tài)
二、文化空間
三、審美定位
四、市場定位
五、傳承情況
第三章 武漢木雕船模的文化內涵和振興價值
第一節(jié) “舟船”的文學敘事行為
一、《詩經》中的“舟船”詩歌
二、唐詩中多變的“舟船”意象
三、古代小說中的“舟船”敘事
四、近現(xiàn)代小說中的“舟船”敘事
第二節(jié) “舟船”敘事的文化內涵
一、超越與救贖的文化象征
二、龍舟:民俗意味的展示
二、文化自信與民族自尊
第三節(jié) 武漢木雕船模的振興價值
一、傳達浪漫審美
二、發(fā)揚“榫卯”智慧
三、重塑“工匠精神”
第四章 武漢木雕船模的振興實踐
第一節(jié) 理論前提
一、“生產性”與“活態(tài)性”
二、“本真性”之矛盾
三、“核心技藝”概念
第二節(jié) 工藝振興目標
一、具象目標:以生產要素劃分
二、抽象目標:以發(fā)展層級劃分
第三節(jié) 武漢木雕船模工藝振興策略
一、生產運營策略
二、線上傳播策略
三、意義重構策略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時代中國傳統(tǒng)工藝文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路徑[J]. 湯凡渺.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2]工匠精神在當代工藝美術中的價值建構[J]. 孟勝兵. 四川戲劇. 2018(12)
[3]“工匠精神”的續(xù)寫:設計創(chuàng)新鑄造傳統(tǒng)工藝振興[J]. 楊舒涵. 中國就業(yè). 2019(01)
[4]“場”“類”“度”視域下“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基本原則[J]. 劉容. 東南文化. 2018(06)
[5]文化空間類非遺的空間畫像及與物質文化遺產的聯(lián)動保護初探——以無錫惠山廟會為例[J]. 李卓一,李建華. 城市發(fā)展研究. 2018(12)
[6]木雕工藝專業(yè)人才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以莆田學院木雕工藝專業(yè)為例[J]. 肖巨成. 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 2018(12)
[7]《詩經》舟船興象之生命含蘊探微[J]. 張虹. 三明學院學報. 2018(05)
[8]論文化自信背景下傳統(tǒng)手工藝在當代的復興[J]. 吳潼,郭雅坤. 中國民族博覽. 2018(09)
[9]振興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目標和標準[J]. 陳岸瑛. 民藝. 2018(05)
[10]“非遺”本真性問題再論[J]. 陳金文. 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4)
博士論文
[1]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當代價值研究[D]. 賀超海.北京科技大學 2018
碩士論文
[1]傳統(tǒng)工藝振興語境下神垕鈞瓷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D]. 李婧.湖北美術學院 2018
[2]明清通俗小說舟船敘事研究[D]. 胡明梅.浙江師范大學 2018
[3]傳統(tǒng)工藝振興視域下的民間刺繡保護研究[D]. 羅琳.武漢紡織大學 2017
[4]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工藝美術行業(yè)研究文獻綜述[D]. 韓焦.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2014
[5]載道而行[D]. 張曉燕.西北師范大學 2008
[6]中國古代船舶的審美特征[D]. 程雯慧.武漢理工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1790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179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