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痕都斯坦玉器工藝及文化研究
【學(xué)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北京)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314.9
【圖文】:
最早的類似痕都斯坦風(fēng)格的玉器出現(xiàn)在五世紀(jì)末期,六世紀(jì)起開始萌芽發(fā)展。在功能與形式上與痕都斯坦玉器風(fēng)格相近的玉器主要集中為唐代出土的玉器,典型的例子是1970年出土在陜西西安的何家村唐代窖藏的玉器(圖2-1①、圖2-2②)。圖 2-1 唐 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 圖 2-2 唐 水晶八曲長杯這兩件作品造型均為八曲橢圓形杯體,底部為橢圓形圈足,其中一件白玉八曲長杯杯腹與每曲間斜陰線雕刻卷草云紋,給人以淺浮雕的視覺感,具有異域風(fēng)格。另一件水晶八曲長杯,光素?zé)o紋,晶瑩透亮,林梅村(2017)文中認(rèn)為此水晶八曲長杯是唐初}賓國的貢品。亦不是中原的產(chǎn)物。以上兩件皆體現(xiàn)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第三件金扣白玉盞于 1957 年出土在陜西西安市郊隋代李靜訓(xùn)墓(公元 608年)的玉器(圖 2-3③),此杯由上等的和田玉雕琢而成,敞口,口沿鑲金,深腹,平底假留足,通體光素?zé)o紋,拋光極好。其中還有一件高足銀杯,它的形制?
型的例子是1970年出土在陜西西安的何家村唐代窖藏的玉器(圖2-1①、圖2-2②)。圖 2-1 唐 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 圖 2-2 唐 水晶八曲長杯這兩件作品造型均為八曲橢圓形杯體,底部為橢圓形圈足,其中一件白玉八曲長杯杯腹與每曲間斜陰線雕刻卷草云紋,給人以淺浮雕的視覺感,具有異域風(fēng)格。另一件水晶八曲長杯,光素?zé)o紋,晶瑩透亮,林梅村(2017)文中認(rèn)為此水晶八曲長杯是唐初}賓國的貢品。亦不是中原的產(chǎn)物。以上兩件皆體現(xiàn)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第三件金扣白玉盞于 1957 年出土在陜西西安市郊隋代李靜訓(xùn)墓(公元 608年)的玉器(圖 2-3③),此杯由上等的和田玉雕琢而成,敞口,口沿鑲金,深腹,平底假留足,通體光素?zé)o紋,拋光極好。其中還有一件高足銀杯,它的形制與此金杯相同。這兩件都不是中原玉器所具有的制作風(fēng)格。①圖片來源:https://bbs.saraba1st.com/2b/thread-783853-2-1.html②圖片來源:http://slyypplike.lofter.com/post/2f51bb_7d60685③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第四件鑲金牛首形瑪瑙杯于 1970 年出土在陜西西安市郊何家村唐代窖藏的作品(圖 2-4④)。玉呈暗紅色,晶瑩透亮。呈牛首造型,牛嘴部分鑲嵌金。纏絲瑪瑙主要產(chǎn)于西域,此杯用纏絲瑪瑙制作,雕工精致,晶瑩透亮,亮至玻璃光澤。獸頭上是羚羊角,面部似牛,嘴部鑲金,整體造型仿于西方的角杯。故外來產(chǎn)物是必然的。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宋少輝;;從山西博物院館藏白玉嵌寶石描金碗議仿痕都斯坦玉器[J];黑龍江史志;2013年13期
2 薛婕;;首都博物館藏痕都斯坦玉器[J];文物;1985年08期
3 周南泉;;痕都斯坦玉器的風(fēng)格與成就[J];文博;1989年01期
4 丁乙;西域來風(fēng) 清代的痕都斯坦玉器[J];上海工藝美術(shù);2004年02期
5 周玉鳳;;乾隆帝鐘愛的痕都斯坦玉器[J];地球;2012年Z1期
6 馬立偉;;“痕都水磨工,輕巧信難窮”——北京故宮展陳痕都斯坦玉器賞析[J];文史知識;2009年06期
7 張程龍;蔡雪峰;;淺談“桐蔭仕女圖”玉飾的造型設(shè)計(jì)[J];文物修復(fù)與研究;2016年00期
8 陳頌華;;談?wù)労鄱妓固褂馵J];東方收藏;2014年05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新華;珠圓玉潤 尊貴逼人[N];中國礦業(yè)報;2006年
2 胡忠良;痕都斯坦有多遠(yuǎn) (下)[N];中國檔案報;2015年
3 本報記者 孔祥祥;中拍國際春拍即將舉槌[N];中國商報;2012年
4 趙靜;痕都斯坦玉:從歷史的塵封里走來[N];中國礦業(yè)報;2016年
5 記者 陳宜萍;匡時秋拍 值得期待[N];金融時報;2007年
6 風(fēng)江;三個專場藝術(shù)品周末亮相[N];中國商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張煜;清中期痕都斯坦玉器研究[D];上海大學(xué);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2條
1 張曉敏;清代痕都斯坦玉器工藝及文化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北京);2018年
2 徐藝萌;清代玉和金屬相結(jié)合的器皿研究[D];北京服裝學(xué)院;2018年
本文編號:280067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80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