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雕塑概念淺談
[Abstract]:Cartoon sculpture is a new art form which combines cartoon aesthetics and sculpture. It appears in various ways in our life,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artoon aesthetics, cartoon sculpture also shows a strong development force. This article will make a conceptual introduction from the appearance,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toon sculpture.
【作者單位】: 江西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分類號】:J305
【共引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董建偉;波普藝術與建筑的波普化[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2 周東紅;景觀雕塑及其環(huán)境的藝術形態(tài)[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5年
3 鄭宣彪;論雕塑的空間[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洪香;當代公共藝術符號的研究[D];延邊大學;2006年
5 席秀良;關于雕塑創(chuàng)作在材料選擇方面的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07年
6 李鵬偉;論摩爾雕塑在現(xiàn)代主義文化運動中的意義[D];四川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薇;;世界著名雕塑一覽[J];時代青年(悅讀);2011年08期
2 卓凡;象形·會意·指事——材料雕塑的圖本解讀[J];藝術·生活;2005年03期
3 O@冬梅;段海龍;;淺析中小城市公共藝術現(xiàn)狀[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8期
4 郭岸吉;江衡;;“卡通一代”與“新卡通一代”[J];藝術·生活;2006年03期
5 ;繽紛樂團一起玩 卡通蛋糕,你吃了嗎?[J];江門文藝;2011年14期
6 李小兵;;淺談當代背景下的雕塑基礎教學[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年08期
7 秦漢哲;;任哲:雕塑最重要的始終是精神[J];東方養(yǎng)生;2011年06期
8 鄭志強;;論水景設計中雕塑與水景的關系[J];莆田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約翰·阿特金;郭文;;英國拉伯勒夫大學[J];雕塑;2011年04期
10 鄭勝利;劉果領;;神W暰傻鑷攘J];美與時代(中);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漓;易樂平;;現(xiàn)代城市公共環(huán)境中的雕塑[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2 黃勇;;關于雕塑教育的一點思考[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3 于小平;;后現(xiàn)代情境中的當代中國雕塑[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4 劉鑒君;;平面雕塑與立體藝術[A];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立體圖象技術專業(yè)委員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期)[C];2009年
5 賀蓮花;江碧波;;水與雕塑的結合設計研究[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AD應用、CAI軟件演示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6 谷天寧;;卡通淺析[A];論漫畫——中國漫畫交流文集[C];2003年
7 戴曉玲;戴曉莉;;藝術設計中可承載之“輕”——解析雕塑大師亞力山大·卡爾德Alexander Calde[A];2006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方成;;漫畫急需正名[A];論漫畫——中國漫畫交流文集[C];2003年
9 何韋;;漫畫探源[A];論漫畫——中國漫畫交流文集[C];2003年
10 朱強;;烹制“智慧快餐”的人 ——漫畫家鄭辛遙訪談[A];論漫畫——中國漫畫交流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朱虹子;抗戰(zhàn)紀念雕塑奏響和平主題[N];中國文化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韓小蕙;開創(chuàng)中國雕塑的新局面[N];光明日報;2005年
3 鄒文;藝術不以公眾優(yōu)先是道義缺陷[N];工人日報;2005年
4 ;北京,不朽的雕塑有多少[N];北京日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王玉芳;不該忘卻的紀念[N];人民日報;2005年
6 ;走進小區(qū)的雕塑展[N];中國文化報;2004年
7 ;“雕塑垃圾”早該趕出城去[N];中國文化報;2003年
8 吳江;雕塑市場期待知音[N];中國文化報;2004年
9 張寶貴;漫談GRC與雕塑[N];中國建設報;2003年
10 ;劣質雕塑污染城市視覺[N];北京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滕小松;潛在與顯現(xiàn)[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2 殷雙喜;永恒的象征[D];中央美術學院;2002年
3 鄒操;后現(xiàn)代主義藝術觀[D];吉林大學;2008年
4 何桂彥;形式主義批評的終結[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蕾;建筑與雕塑的關系[D];中央美術學院;2002年
2 梁剛;雕塑·建筑·景觀[D];中央美術學院;2004年
3 王展;論西方現(xiàn)代雕塑多位空間的視覺表達方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1年
4 駱韜穎;淺析當代藝術中雕塑與裝置的關系[D];四川大學;2003年
5 王琪;談人物雕塑的姿勢[D];中央美術學院;2002年
6 王慎;馬背的負載——對中西方有關于馬的紀念性雕塑藝術中馬背上無人或有人問題的探討[D];南京藝術學院;2004年
7 鄭宣彪;論雕塑的空間[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諶揚;雕塑工作室的空間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牟柏巖;模仿之“樂”[D];中央美術學院;2005年
10 潘凱;信息時代下影像媒材在雕塑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xiàn)和運用[D];中央美術學院;2005年
,本文編號:233352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33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