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之美——感悟鍛銅浮雕的教與學
本文關鍵詞:碰撞之美——感悟鍛銅浮雕的教與學
【摘要】:鍛銅浮雕是金屬藝術的代表種類,其手工創(chuàng)作過程有助于提高動手能力,協(xié)調(diào)心與手互動發(fā)展,深化對材料性能的理解和把握。本文對鍛銅浮雕造型特點進行簡要論述,分析其手工藝文化品質(zhì),提出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傳承并拓展鍛銅浮雕的手工文化價值,改善學生對電腦和網(wǎng)絡的過分依賴是教學的核心目的。
【作者單位】: 四川理工學院藝術學院;
【關鍵詞】: 鍛銅浮雕 手工藝 肌理 技術
【分類號】:J314
【正文快照】: 當下計算機輔助設計發(fā)展迅猛,學生們更樂意坐在屏幕面前,通過鼠標和鍵盤完成作品,許多具有手工藝探索性的課程失去了吸引力。作為金屬藝術的代表種類,鍛銅浮雕能夠引導學生感知特定材料的藝術處理,強化心手合一能力。如何啟發(fā)他們在看似簡單的敲敲打打中體驗到手工藝的意義,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露,李光安;藝術教育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2 李光安;論藝術教育美術專業(yè)的課程設置[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3 楊越峰;袁恩培;;現(xiàn)代商品包裝裝潢版式的簡約性設計[J];包裝工程;2006年01期
4 杜娜;徐人平;徐璽;李捷;;納西象形文字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包裝工程;2006年04期
5 茍雙曉;徐人平;茍雙亮;鄭榮國;;包裝視覺語法[J];包裝工程;2006年05期
6 林彩君;;高校美術專業(yè)中創(chuàng)作課教學的思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李潔,羅紅;論學校美術教育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作用[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4期
8 周書云;從年畫形象與藝術特色看民俗生活[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朱建華;;試論美術教育中的情感體驗[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10 王霞;從美育的歷史進程探索美育的發(fā)展方向[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鄔烈炎;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1年
2 唐建軍;眼動·視網(wǎng)膜·知覺影像[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4年
3 沈克;理性的圖像[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馮曉陽;美術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變遷與現(xiàn)實觀照[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5 梅漢成;覺醒與繁榮[D];東南大學;2006年
6 夏燕靖;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本科專業(yè)課程結(jié)構的探討[D];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勤硯;師徒傳承美術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吳文軒;美術教育中注意兩性差別教育必要性之我見[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朱吉虹;論圓形思維指導下的設計批評[D];湖南大學;2003年
4 楊鴻硯;美術教育與學生審美個性的發(fā)展[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林琳;名畫欣賞教學對中大班幼兒繪畫表現(xiàn)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彭艷霞;藝術設計教育之審美因素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7 周蕾;基礎美術教育評價體制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劉筱湄;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田君;中國現(xiàn)代藝術設計教育的萌發(fā)——民國工藝美術教育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10 安麗哲;王維詩歌的色彩藝術[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叢南;;濰坊:手工藝里的智慧[J];中國新聞周刊;2006年12期
2 kiki;;手工藝扮靚地方館[J];中華手工;2010年04期
3 秦栗;;纖維藝術設計課程中的手工藝實踐[J];藝術教育;2010年04期
4 周旭;;論民間手工藝的語言特征[J];設計藝術研究;2011年03期
5 大公;;盤中自有風云在[J];商業(yè)文化;2007年01期
6 黃永松;;沉淀之美[J];中華手工;2009年10期
7 李一;;卷首語[J];美術觀察;2010年04期
8 葉圣燕;賈禮民;;傳統(tǒng)手工技藝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以蘇繡為例[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年05期
9 陳燕琳;;現(xiàn)代纖維的自然符號意識[J];裝飾;2006年07期
10 周博;;問題與出路:北京雕漆工藝的歷史和現(xiàn)實[J];中華文化畫報;2006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藝;;追尋逝去或即將逝去的手藝——關于浙江傳統(tǒng)民間手工藝資源保護的思考[A];浙江省群眾文化學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張朝霞;;裝裱工藝的程序和技法[A];傳統(tǒng)裝裱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秦薇;;民族旅游開發(fā)對當?shù)厥止に囄幕挠绊懷芯俊再F陽布依族鎮(zhèn)山村為例[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朱主洪;;淺談土橋火龍制作工藝技術[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5 黃有柱;;包豪斯新造型精神解析[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6 唐克美;;重視科技成果在工藝美術領域里的應用[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48:科技進步與工藝美術發(fā)展[C];2010年
7 王文武;;關于書畫裝裱傳統(tǒng)技術的一點認識和體會[A];文物保護技術(1981~1991)[C];2010年
8 王單;;談藝術設計史論專業(yè)探索與架構 以四川美術學院設計史論專業(yè)本科為例[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年
9 張越;;工藝美術是藝術與科學的融合,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48:科技進步與工藝美術發(fā)展[C];2010年
10 王寶林;;科技與創(chuàng)新是工藝美術傳承發(fā)展的希望[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48:科技進步與工藝美術發(fā)展[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太陽星城愛心之旅特約記者 張仕杰 特派記者 宋體金;蘇州民間手工藝期待重生[N];華夏時報;2003年
2 記者 曉亮;蘆葦變成“貓” 石頭雕成壺[N];蘇州日報;2008年
3 唐大山;民族精品魅力無窮[N];西藏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明慧;幫民間手工藝闖出市場是最好的傳承和保護[N];中國改革報;2009年
5 汪樂豐;最后的錫匠盼傳人[N];黃山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張晶;留住手藝[N];經(jīng)濟觀察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畢馨月;“紅高粱”期待成為搏擊市場的勇者[N];長春日報;2010年
8 記者 畢馨月;精原創(chuàng) 提質(zhì)量 打品牌[N];長春日報;2010年
9 鄭義;云南:做大做強民族民間手工藝產(chǎn)業(yè)[N];中國縣域經(jīng)濟報;2009年
10 宋冰;2008世界手工藝大會將在杭州舉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荊雷;中國當代手工藝的核心價值[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2年
2 滕曉鉑;威廉·莫里斯設計思想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3 蔡孟;從一體化到分化——中國現(xiàn)代陶瓷藝術發(fā)展歷程的分析[D];清華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瑪日古麗·艾力;維吾爾婦女手工藝術文化研究[D];喀什師范學院;2011年
2 魏峰;心摹手追[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3 秦瑾;關中民間布貼藝術初探[D];西安美術學院;2009年
4 趙珊珊;明代掐絲琺瑯中的器物觀念[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欣;丹麥現(xiàn)代藝術設計風格探析[D];山東大學;2007年
6 閆睿;情感的載體[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7 鐘玲;陜西民間布玩具造型特征對現(xiàn)代玩具設計的啟示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8 鄭冬梅;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中國女紅[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9 孫媛;論中國傳統(tǒng)民間扎染藝術在現(xiàn)代建筑空間中的再創(chuàng)作[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10 魏曉君;試論傳統(tǒng)服飾手工藝的再生和發(fā)展[D];蘇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0319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03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