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與臺灣的身份焦慮
發(fā)布時間:2017-08-29 12:23
本文關鍵詞:《悲情城市》與臺灣的身份焦慮
【摘要】:1989年,侯孝賢的《悲情城市》贏得第46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這個獎項的獲得為影片減輕了不少政治上的壓力,但同時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作為第一部反映敏感的"二二八事件"的電影,《悲情城市》開啟了侯孝賢臺灣歷史三部曲的電影序列,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fā)折射出1945—1949年間臺灣的政治變遷與時代動蕩,并從這一視點出發(fā)為臺灣人的身份認同問題提供了新的探討空間,不僅勾勒出了政權紛爭為臺灣人所帶來的身份焦慮,同時也體現(xiàn)出導演對普通人命運的深切關懷。
【作者單位】: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
【關鍵詞】: 《悲情城市》 政權 身份認同 焦慮
【分類號】:J905
【正文快照】: 臺灣導演侯孝賢一直以其電影獨特的美學風格、沉靜內(nèi)斂的表現(xiàn)手法受到廣泛的關注,侯孝賢的電影從整體上來看雖有相近的美學風格,但從內(nèi)容上來看,他電影中所關注的主題卻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在他的早期作品序列之中,青春的美好與逝去的失落之感是表達的核心,代表作如《風柜來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正光;;先鋒知識分子的身份焦慮與認同寓言——張元電影《東宮,西宮》解讀[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7年01期
2 張翼;;解讀《老男孩》中轉型一代的身份焦慮[J];電影文學;2012年12期
3 唐小唐;;國際化路線的身份焦慮[J];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06期
4 ;[J];;年期
,本文編號:75326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75326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