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盲井》看中國后殖民主義電影批評
本文關鍵詞:從電影《盲井》看中國后殖民主義電影批評
【摘要】:中國后殖民主義電影批評對于捍衛(wèi)本土電影乃至民族文化起了不容質疑的作用,但由于其本質上的文化冷戰(zhàn)思維以及過于狹隘的視野,導致其在中國電影民族化世界化的過程顯露出不足之處,本文以電影《盲井》為例,反思當代中國后殖民主義電影批評。
【作者單位】: 漢口學院;
【關鍵詞】: 后殖民主義 電影批評 盲井
【分類號】:J905
【正文快照】: 后殖民主義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西方學術界的一種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學術思潮,其產生的社會及文化背景是隨著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經濟文化實力進一步增強,中國民族電影文化走向世界的雄心壯志和西方強勢電影文化的入侵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所引發(fā)的日漸高漲的民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乃喬;批評的職業(yè)性與話語的專業(yè)意識——論電影批評的文學化傾向及其出路[J];文藝爭鳴;2001年03期
2 張會軍;電影批評的思考[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3 陸紹陽;電影批評:獨立于媚俗與誘惑[J];電影藝術;2004年03期
4 楊新宇;;電影批評的人文內涵[J];藝術廣角;2005年04期
5 史可揚;;電影批評的缺失和重建[J];電影藝術;2006年04期
6 呂益都;;言語的“表情”——對當代電影批評的思考[J];當代電影;2006年06期
7 章柏青;;中國電影批評:反思中前行[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章柏青;;電影批評:在反思中前行——中國電影批評30年的演進與嬗變[J];當代電影;2008年12期
9 汪梨;陳竹;金純峰;;商業(yè)時代電影批評的價值與話語重構[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10 熊立;;新世紀中國電影批評的癥候分析[J];文藝爭鳴;2010年2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道新;中國電影批評的個性色彩[N];文藝報;2003年
2 饒曙光;補上電影批評這塊短板[N];人民日報;2011年
3 戴錦華;電影批評:理論的演武場[N];中國藝術報;2011年
4 沈小風;電影批評生態(tài)堪憂[N];光明日報;2010年
5 趙葆華;“拷問”電影批評[N];人民日報;2013年
6 饒曙光;電影批評,,別再自說自話[N];人民日報;2013年
7 龍其林;電影批評的“畫皮”與“刻骨”[N];文藝報;2013年
8 饒曙光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建電影批評體系和權威[N];中國電影報;2013年
9 ;電影批評的困境及其出路[N];北京日報;2003年
10 汪方華;電影批評怎么了?[N];文藝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虞昕;論網絡時代中國電影批評場域的主要特征[D];上海大學;2011年
2 劉卉青;網絡時代:中國電影批評辨析[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年
3 薛峰;論1910至1930年代“鴛鴦蝴蝶派”與“新感覺派”文人的電影批評[D];上海大學;2010年
4 張波;中國電影批評中的話語權威與身份建構(1937-1949)[D];上海大學;2011年
5 劉強;全媒體時代中國電影批評的“元批評”[D];山東大學;2011年
6 周小玲;論80年代“革命現實主義”電影批評的消解[D];上海大學;2013年
7 趙鵬;魯迅與中國電影批評范式的雙軌解讀[D];山東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敬水;中國電影批評十年發(fā)展初探(2000-2010)[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2 高紅樸;中國女性主義電影批評的研究(2009-2013)[D];河北大學;2015年
3 李然;中國電影批評中的“民族話語”[D];蘇州大學;2003年
4 陳育新;理解的寓言[D];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1992年
5 齊偉;電影批評理論的反思與重建[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子男;當前中國電影批評的文學化傾向[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年
7 劉丹;新媒體語境中電影批評空間的拓展[D];復旦大學;2014年
8 郭燕飛;中國博客影評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9 崔銀帥;全媒體時代中國電影批評獨立話語的缺失與重建[D];河北大學;2014年
10 梁欽;新世紀十年中國電影批評研究(2001-2010)[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6553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65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