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困境分析 ——以近年來走進院線的國產紀錄片版本轉換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07-19 15:52
從某種程度而言,紀錄片形態(tài)不斷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趨勢就是在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而紀錄片在“銀幕大屏幕、電視/電腦中屏幕、手機移動小屏幕”間多版本跨媒介的轉換,則是被受眾選擇的結果。受眾既是傳播的最初起點,也是最終歸宿,受眾的共性可以催生出新的媒體內容,也能對傳播內容進行檢驗。從理論上說,院線紀錄片、電視紀錄片及網絡紀錄片之間都存有各自的特性,如紀錄電影因為影院這個封閉的黑暗環(huán)境使得觀看電影的行為具有了儀式感;電視是一種伴隨式的媒介,在時間上不會具有強制性;網絡紀錄片的播出模式則更為靈活,播出內容是由目標受眾主動尋找到的。如何克服各媒介平臺自身的局限性,縮小平臺之間的差距,在傳播機制等層面進行跨媒介的轉換,使創(chuàng)作者、作品本身以及受眾需求之間實現(xiàn)有效融合,是紀錄片產業(yè)化道路上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也是本文試圖探討的核心問題。本文首先對論文需要用到的核心理論進行梳理,緊接著闡述這些理論與跨屏傳播紀錄片研究的關系;其次對國產紀錄片的播映發(fā)展歷程進行簡要敘述,并對電視紀錄片、網絡紀錄片以及院線紀錄片不同媒介播映平臺的特征及受眾需求進行歸納;隨后,提出當下中國紀錄片跨媒介創(chuàng)作存在的問題,從素材選...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創(chuàng)新點與難點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現(xiàn)狀綜述
第一章 跨媒介理論及其視野下的國產紀錄片發(fā)展歷程
第一節(jié) 跨媒介理論概述
一、媒介融合相關理論
二、跨媒介敘事相關理論
三、跨媒介傳播相關理論
第二節(jié) 從電視媒介到融媒體的國產紀錄片發(fā)展歷程
一、電視媒介時代的國產紀錄片
二、多媒體到“融媒體”時代的國產紀錄片
三、國產紀錄電影的院線表現(xiàn)
第二章 當下中國紀錄片跨媒介創(chuàng)作存在的問題
第一節(jié) 內容:細節(jié)缺失導致敘事斷裂
一、媒介容量導致細節(jié)缺失
二、過度煽情與刻意安排的結局
三、素材選擇與故事線的重塑
第二節(jié) 視聽語言:冷熱媒介邊際意識不足
一、電影版旁白缺失導致信息不足
二、聲音效果與影院標準的差距
三、畫面與銀幕媒介特性不符
四、過于瑣碎的剪輯
第三節(jié) 市場困境:宣發(fā)薄弱及受眾參與度低
一、進院線的跨媒介紀錄片宣發(fā)不足
二、院線市場對紀錄片的預期不高
三、觀眾尚未建立進影院看紀錄片的心態(tài)
第三章 國產跨媒介紀錄片成功的創(chuàng)作經驗與宣發(fā)策略
第一節(jié) “跨媒介”創(chuàng)作的前瞻性與前瞻設計
一、素材保留再使用
二、先進影院后播劇集的“逆行”方式
第二節(jié) 以符合“媒介特性”為轉換原則
一、增強故事性
二、后期聲音的恰當處理
三、貼合介質的鏡頭選擇
第三節(jié) 國產跨媒介紀錄片宣發(fā)的成功經驗
一、借助眾籌觀影平臺選擇觀眾,實現(xiàn)“跨屏”
二、借IP開發(fā)之力實現(xiàn)跨媒介敘事
結語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光影紀事:《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藝術特征分析[J]. 王艷玲,張冬燁,李婉瑩. 傳媒. 2019(24)
[2]媒介融合時代下中國紀錄片的發(fā)展趨勢和特點[J]. 張涵. 傳媒論壇. 2019(24)
[3]紀錄片《零零后》的敘事策略分析[J]. 李維婉.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9(12)
[4]淺析醫(yī)療紀錄片《生門》的敘事創(chuàng)新與倫理突破[J]. 朱智奕,趙向陽. 科技傳播. 2019(23)
[5]兒童教育題材紀錄片《零零后》社會價值探究[J]. 王天嬌. 藝術教育. 2019(10)
[6]從大象點映看眾籌觀影模式對中國藝術院線的影響[J]. 周瓊,方怡人. 中國電影市場. 2019(09)
[7]小眾文化傳播的新思路——以“大象點映”為例[J]. 劉瑜. 出版廣角. 2019(14)
[8]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J]. 姜常鵬,李培達. 中國文藝評論. 2019(07)
[9]我國文化類紀錄片的IP創(chuàng)作啟示——以“故宮”題材相關紀錄片為例[J]. 王筱卉,袁奐青. 中國電視. 2019(07)
[10]文本分拆:紀錄片的跨媒介運作[J]. 姜常鵬. 當代電影. 2019(07)
博士論文
[1]跨媒介敘事視域下的IP運營模式研究[D]. 梁媛媛.華中科技大學 2017
[2]當代中國紀錄片的網絡化生存[D]. 趙艷明.復旦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中國紀錄電影的創(chuàng)作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策略研究[D]. 周楠.山東師范大學 2018
[2]新紀錄電影的敘事特征分析[D]. 曲蕾.曲阜師范大學 2018
[3]受眾視角下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理念研究[D]. 李文慧.聊城大學 2018
[4]21世紀中國紀錄電影的藝術特征及發(fā)展[D]. 石敏慧.吉林藝術學院 2018
[5]受眾視角下的中國紀錄片發(fā)展研究[D]. 萬燕蓉.山東大學 2018
[6]融媒體時代中國電視紀錄片產業(yè)鏈構建研究[D]. 婁曉涵.浙江傳媒學院 2018
[7]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微紀錄片的傳播策略研究[D]. 霍鵬飛.遼寧大學 2018
[8]2010年至2018年國產藏地紀錄片敘事探究[D]. 戚箏.蘭州大學 2018
[9]中國紀錄電影的院線困局與突圍研究[D]. 鄔喬.安徽大學 2018
[10]大數(shù)據(jù)視域下電視紀錄片的市場化研究[D]. 許硯峰.吉林藝術學院 2018
本文編號:3663705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創(chuàng)新點與難點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現(xiàn)狀綜述
第一章 跨媒介理論及其視野下的國產紀錄片發(fā)展歷程
第一節(jié) 跨媒介理論概述
一、媒介融合相關理論
二、跨媒介敘事相關理論
三、跨媒介傳播相關理論
第二節(jié) 從電視媒介到融媒體的國產紀錄片發(fā)展歷程
一、電視媒介時代的國產紀錄片
二、多媒體到“融媒體”時代的國產紀錄片
三、國產紀錄電影的院線表現(xiàn)
第二章 當下中國紀錄片跨媒介創(chuàng)作存在的問題
第一節(jié) 內容:細節(jié)缺失導致敘事斷裂
一、媒介容量導致細節(jié)缺失
二、過度煽情與刻意安排的結局
三、素材選擇與故事線的重塑
第二節(jié) 視聽語言:冷熱媒介邊際意識不足
一、電影版旁白缺失導致信息不足
二、聲音效果與影院標準的差距
三、畫面與銀幕媒介特性不符
四、過于瑣碎的剪輯
第三節(jié) 市場困境:宣發(fā)薄弱及受眾參與度低
一、進院線的跨媒介紀錄片宣發(fā)不足
二、院線市場對紀錄片的預期不高
三、觀眾尚未建立進影院看紀錄片的心態(tài)
第三章 國產跨媒介紀錄片成功的創(chuàng)作經驗與宣發(fā)策略
第一節(jié) “跨媒介”創(chuàng)作的前瞻性與前瞻設計
一、素材保留再使用
二、先進影院后播劇集的“逆行”方式
第二節(jié) 以符合“媒介特性”為轉換原則
一、增強故事性
二、后期聲音的恰當處理
三、貼合介質的鏡頭選擇
第三節(jié) 國產跨媒介紀錄片宣發(fā)的成功經驗
一、借助眾籌觀影平臺選擇觀眾,實現(xiàn)“跨屏”
二、借IP開發(fā)之力實現(xiàn)跨媒介敘事
結語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光影紀事:《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藝術特征分析[J]. 王艷玲,張冬燁,李婉瑩. 傳媒. 2019(24)
[2]媒介融合時代下中國紀錄片的發(fā)展趨勢和特點[J]. 張涵. 傳媒論壇. 2019(24)
[3]紀錄片《零零后》的敘事策略分析[J]. 李維婉.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9(12)
[4]淺析醫(yī)療紀錄片《生門》的敘事創(chuàng)新與倫理突破[J]. 朱智奕,趙向陽. 科技傳播. 2019(23)
[5]兒童教育題材紀錄片《零零后》社會價值探究[J]. 王天嬌. 藝術教育. 2019(10)
[6]從大象點映看眾籌觀影模式對中國藝術院線的影響[J]. 周瓊,方怡人. 中國電影市場. 2019(09)
[7]小眾文化傳播的新思路——以“大象點映”為例[J]. 劉瑜. 出版廣角. 2019(14)
[8]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J]. 姜常鵬,李培達. 中國文藝評論. 2019(07)
[9]我國文化類紀錄片的IP創(chuàng)作啟示——以“故宮”題材相關紀錄片為例[J]. 王筱卉,袁奐青. 中國電視. 2019(07)
[10]文本分拆:紀錄片的跨媒介運作[J]. 姜常鵬. 當代電影. 2019(07)
博士論文
[1]跨媒介敘事視域下的IP運營模式研究[D]. 梁媛媛.華中科技大學 2017
[2]當代中國紀錄片的網絡化生存[D]. 趙艷明.復旦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中國紀錄電影的創(chuàng)作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策略研究[D]. 周楠.山東師范大學 2018
[2]新紀錄電影的敘事特征分析[D]. 曲蕾.曲阜師范大學 2018
[3]受眾視角下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理念研究[D]. 李文慧.聊城大學 2018
[4]21世紀中國紀錄電影的藝術特征及發(fā)展[D]. 石敏慧.吉林藝術學院 2018
[5]受眾視角下的中國紀錄片發(fā)展研究[D]. 萬燕蓉.山東大學 2018
[6]融媒體時代中國電視紀錄片產業(yè)鏈構建研究[D]. 婁曉涵.浙江傳媒學院 2018
[7]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微紀錄片的傳播策略研究[D]. 霍鵬飛.遼寧大學 2018
[8]2010年至2018年國產藏地紀錄片敘事探究[D]. 戚箏.蘭州大學 2018
[9]中國紀錄電影的院線困局與突圍研究[D]. 鄔喬.安徽大學 2018
[10]大數(shù)據(jù)視域下電視紀錄片的市場化研究[D]. 許硯峰.吉林藝術學院 2018
本文編號:36637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66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