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突與融合:后全球化時代的跨國電影文本
發(fā)布時間:2021-11-02 22:32
<正>2016年,張藝謀的《長城》,顯然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英國公投脫歐,意大利修憲公投,以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tǒng),"二戰(zhàn)"以后風起云涌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浪潮,2016年遭到了空前的質疑乃至逆轉。有人斷言,"未來的歷史學家也許會說:2016年是自由貿易遭遇重大挫折的一年,甚至是最新一波全球化進程終結的開端之年"。(1)人類世界,由此進入一個后全球化的時代。另一方面,張藝謀的《長城》,高達1.5億美
【文章來源】:當代電影. 201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一、東方鏡像的解構與重構
二、中西文化的碰撞與對話
三、站在歷史的轉折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文化的主體性走向文化間性——對當下中外合拍片的一種文化反思[J]. 金丹元,周旭. 當代電影. 2015(01)
[2]從《2012》看中國形象在好萊塢電影中的變化[J]. 朱波. 電影文學. 2010(12)
本文編號:3472496
【文章來源】:當代電影. 201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一、東方鏡像的解構與重構
二、中西文化的碰撞與對話
三、站在歷史的轉折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文化的主體性走向文化間性——對當下中外合拍片的一種文化反思[J]. 金丹元,周旭. 當代電影. 2015(01)
[2]從《2012》看中國形象在好萊塢電影中的變化[J]. 朱波. 電影文學. 2010(12)
本文編號:34724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7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