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治愈到信仰——從電影《小森林》中剖析日本物哀文化的當代美學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1-05-19 17:56
物哀文化源自日本江戶時期思想家本居宣長,原本是其個人的世界觀,表達一種真情流露的審美價值觀。這種獨特的文學概念也在日本著作《源氏物語》中得到了很好的延續(xù)。當有感觸的人觸到外物時,觸景生情,往往會有所感懷,這時候由心底迸發(fā)的情感,有喜悅憤怒,有恐懼悲傷,也有對生命的憧憬。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tǒng)的物哀文化也有了新的美學價值,當代的文化研究也賦予其新的美學意義。
【文章來源】:漢字文化. 2020,(14)
【文章頁數】:2 頁
【文章目錄】:
一、前言
二、物哀美學概念
三、物哀文化的當代美學價值體現
四、日本電影《小森林》中的物哀美學
五、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小森林:夏秋篇》看日本文藝電影美學嬗變[J]. 殷翰. 電影文學. 2015(07)
[2]電影美學中理論元素與實踐元素的結合[J]. 楊冬. 電影文學. 2010(21)
[3]論近期日本電影類型的發(fā)展[J]. 錢態(tài).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2007(04)
本文編號:3196191
【文章來源】:漢字文化. 2020,(14)
【文章頁數】:2 頁
【文章目錄】:
一、前言
二、物哀美學概念
三、物哀文化的當代美學價值體現
四、日本電影《小森林》中的物哀美學
五、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小森林:夏秋篇》看日本文藝電影美學嬗變[J]. 殷翰. 電影文學. 2015(07)
[2]電影美學中理論元素與實踐元素的結合[J]. 楊冬. 電影文學. 2010(21)
[3]論近期日本電影類型的發(fā)展[J]. 錢態(tài).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2007(04)
本文編號:31961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9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