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全景紀錄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9 08:28
新技術往往是影視藝術獲得發(fā)展、引發(fā)美學變革的契機。出現(xiàn)于上世紀50年代的虛擬現(xiàn)實技術,多年來一直在不同領域廣泛應用。近年來,其變種形式360°全景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影視作品的制作,其中也包括非虛構的沉浸式新聞與360°全景紀錄片(360°panoramic documentary)。這種新形式的影片與普通紀錄片在畫面與聲音形式、機位設置、剪輯等諸多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本文仔細審視了全景紀錄片的諸多特征,廣泛結(jié)合片例進行分析考察。因其獨特的媒介形式,全景紀錄片有著強大的視聽仿真潛力,能夠使觀者產(chǎn)生強烈的沉浸感與臨場感。通過援引安德烈·巴贊的現(xiàn)實主義理論,本文認為全景紀錄片并不致力于客觀紀實,而是一種以使觀者獲得主觀的“體驗真實”為目的,帶有實驗性質(zhì)的紀實影片。媒介痕跡與作者身份的隱匿,以不恰當?shù)木嚯x窺視他者的苦難,可能會導致倫理問題。目前全景紀錄片尚處于初始發(fā)展階段,在視聽語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發(fā)展探索;沉浸式的“體驗真實”會對紀錄片接受造成何種影響,也有待更多研究探討與資料佐證。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2伊凡·蘇瑟蘭的頭戴顯示裝置“達摩克利斯之劍”
1莫頓·海利格的“體驗劇場模擬器”
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02.虛擬現(xiàn)實技術與360°全景技術之辨虛擬現(xiàn)實(VirtualReality,簡稱“VR”)技術,從字面上理解,有學者歸納為“對人類真實世界的模擬和還原”7。這個定義準確與否,本文在后續(xù)章節(jié)還將詳細討論。從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表現(xiàn)來看,它本身是虛擬的,獨立于真實世界之外,但又力圖達到與真實世界同等水平的逼真感官體驗。VR技術需要借助計算機技術來實現(xiàn)虛擬,因此,在側(cè)重各有不同的諸多定義中,以下幾個要素均被提及:由計算機模擬、83D立體呈現(xiàn)、9多感官刺激、10以實時互動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11在對VR技術發(fā)展歷史的梳理中,還有學者留意到,除了圖形生成軟件,用于追蹤使用者頭部、眼部、手部動作,以提供實時互動反饋的追蹤器,同樣是VR7陳爍.VR技術對電影創(chuàng)作的影響及其發(fā)展方向[J].電影文學,2017(17):8-10.8孫振虎,李玉荻.“VR新聞”的沉浸模式及未來發(fā)展趨勢[J].新聞與寫作,2016(9):29-32.9萬彬彬.試論虛擬現(xiàn)實(VR)技術對紀錄片發(fā)展的影響[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38(10):110-113.10BurdeaGC,CoiffetP.VirtualRealityTechnology[M].Hoboken:JohnWiley&Sons,Inc.2003.11MazurykT,GervautzM.VirtualReality-History,Applications,TechnologyandFuture[J].2007.圖1.1.3NASA工程師斯科特·費舍爾正在操作一臺VIVED裝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作為方法的現(xiàn)實主義及其他——巴贊《電影是什么》重讀筆記[J]. 安燕. 當代電影. 2020(02)
[2]治愈·真實·建構——紀錄片爭論中的諸觀念[J]. 聶欣如. 中國電視. 2018(09)
[3]真實的虛妄:浸入式新聞的倫理風險探析[J]. 常江,何仁億. 新聞戰(zhàn)線. 2018(11)
[4]合·成——從《公民凱恩》的大景深拍攝手法看影像真實感[J]. 劉海艦. 當代電影. 2018(02)
[5]“體驗”形態(tài)在紀錄片中的美學探析[J]. 羅薇. 當代電影. 2018(02)
[6]國外3D紀錄片的實踐和美學[J]. 黃瑛. 當代電影. 2018(02)
[7]作為媒介的VR研究綜述[J]. 楊慧,雷建軍. 新聞大學. 2017(06)
[8]建構全新審美空間:VR電影的沉浸閾分析[J]. 王楠,廖祥忠. 當代電影. 2017(12)
[9]從“VR+新聞”到“VR新聞”——美英主流新聞業(yè)界對虛擬現(xiàn)實新聞的認知轉(zhuǎn)變[J]. 常江,徐帥. 新聞記者. 2017(11)
[10]從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看3D電影到虛擬現(xiàn)實的美學軌跡[J]. 李迅. 當代電影. 2017(11)
碩士論文
[1]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VR紀錄片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應用[D]. 劉振剛.南京藝術學院 2018
[2]中國VR紀錄片的敘事研究(2015-2017年)[D]. 范利媛.鄭州大學 2018
[3]探索如何在VR敘事中引導觀眾的視線[D]. 郭興悅.北京電影學院 2017
[4]論3D技術與人類學紀錄片的融合[D]. 孫殿春.東北師范大學 2014
本文編號:2945336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2伊凡·蘇瑟蘭的頭戴顯示裝置“達摩克利斯之劍”
1莫頓·海利格的“體驗劇場模擬器”
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02.虛擬現(xiàn)實技術與360°全景技術之辨虛擬現(xiàn)實(VirtualReality,簡稱“VR”)技術,從字面上理解,有學者歸納為“對人類真實世界的模擬和還原”7。這個定義準確與否,本文在后續(xù)章節(jié)還將詳細討論。從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表現(xiàn)來看,它本身是虛擬的,獨立于真實世界之外,但又力圖達到與真實世界同等水平的逼真感官體驗。VR技術需要借助計算機技術來實現(xiàn)虛擬,因此,在側(cè)重各有不同的諸多定義中,以下幾個要素均被提及:由計算機模擬、83D立體呈現(xiàn)、9多感官刺激、10以實時互動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11在對VR技術發(fā)展歷史的梳理中,還有學者留意到,除了圖形生成軟件,用于追蹤使用者頭部、眼部、手部動作,以提供實時互動反饋的追蹤器,同樣是VR7陳爍.VR技術對電影創(chuàng)作的影響及其發(fā)展方向[J].電影文學,2017(17):8-10.8孫振虎,李玉荻.“VR新聞”的沉浸模式及未來發(fā)展趨勢[J].新聞與寫作,2016(9):29-32.9萬彬彬.試論虛擬現(xiàn)實(VR)技術對紀錄片發(fā)展的影響[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38(10):110-113.10BurdeaGC,CoiffetP.VirtualRealityTechnology[M].Hoboken:JohnWiley&Sons,Inc.2003.11MazurykT,GervautzM.VirtualReality-History,Applications,TechnologyandFuture[J].2007.圖1.1.3NASA工程師斯科特·費舍爾正在操作一臺VIVED裝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作為方法的現(xiàn)實主義及其他——巴贊《電影是什么》重讀筆記[J]. 安燕. 當代電影. 2020(02)
[2]治愈·真實·建構——紀錄片爭論中的諸觀念[J]. 聶欣如. 中國電視. 2018(09)
[3]真實的虛妄:浸入式新聞的倫理風險探析[J]. 常江,何仁億. 新聞戰(zhàn)線. 2018(11)
[4]合·成——從《公民凱恩》的大景深拍攝手法看影像真實感[J]. 劉海艦. 當代電影. 2018(02)
[5]“體驗”形態(tài)在紀錄片中的美學探析[J]. 羅薇. 當代電影. 2018(02)
[6]國外3D紀錄片的實踐和美學[J]. 黃瑛. 當代電影. 2018(02)
[7]作為媒介的VR研究綜述[J]. 楊慧,雷建軍. 新聞大學. 2017(06)
[8]建構全新審美空間:VR電影的沉浸閾分析[J]. 王楠,廖祥忠. 當代電影. 2017(12)
[9]從“VR+新聞”到“VR新聞”——美英主流新聞業(yè)界對虛擬現(xiàn)實新聞的認知轉(zhuǎn)變[J]. 常江,徐帥. 新聞記者. 2017(11)
[10]從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看3D電影到虛擬現(xiàn)實的美學軌跡[J]. 李迅. 當代電影. 2017(11)
碩士論文
[1]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VR紀錄片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應用[D]. 劉振剛.南京藝術學院 2018
[2]中國VR紀錄片的敘事研究(2015-2017年)[D]. 范利媛.鄭州大學 2018
[3]探索如何在VR敘事中引導觀眾的視線[D]. 郭興悅.北京電影學院 2017
[4]論3D技術與人類學紀錄片的融合[D]. 孫殿春.東北師范大學 2014
本文編號:29453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4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