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影視論文 >

新世紀中國女性題材紀錄片中女性形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24 17:11
   2017年8月14日,紀錄片《二十二》在國內(nèi)上映,資金短缺、題材敏感一度使這部紀錄片陷入到難產(chǎn)的地步,但“梅花香自苦寒來”,上映三周,票房達到1.7億,成為中國最賣座的紀錄片!抖返某晒Τド鐣鹘绲年P注和支持外,很大原因在于導演郭柯所選擇的題材無人碰觸,同時鏡頭之下的這些老人形象不再是他人眼中的特殊群體,而是普通的、真實的人。其實自新世紀以來,國內(nèi)的女性題材紀錄片便驟然猛增,從英未未的《盒子》到馮艷的《秉愛》,從《姐妹》再到現(xiàn)今的《二十二》,除去數(shù)量的增加外,在題材上更為寬泛。墨守傳統(tǒng)的農(nóng)村婦女、外來打工妹以及女同性戀者等都成為了女性題材紀錄片中的拍攝主體,而在對這些女性形象進行塑造時,更加注重她們作為女性的自我以及社會的關懷。本文將以新世紀以來的女性題材紀錄片為研究樣本,對其中的女性形象進行解讀。文章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新世紀以來女性題材紀錄片中女性形象進行分析。第一,紀錄片中女性所屬的位置以及所扮演的角色一方面受到其在身體體質和生理上的影響,但社會對于女性的認識和建構才是導致女性處境的根本所在。第二,女性作為個體都有著自己的欲望以及反抗精神,但在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下,很多女性選擇了忍讓,繼續(xù)處于從屬地位,而部分女性則選擇跳出束縛的牢籠,追求自我的本真。第三,通過社會學、人類學等視角去研究女性題材紀錄片中女性形象的現(xiàn)實意義,從對女性的社會關懷去表現(xiàn)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在對理想的追求過程中認識現(xiàn)實社會,女性意識開始覺醒并與社會現(xiàn)實進行抗爭,以求尋得改變。本文在對以上三個方面進行書寫的同時,也對女性題材紀錄片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梳理和歸納,同時對女性題材紀錄片在本時期內(nèi)存在的癥候進行說明,并提出了革新和發(fā)展之策。在文章的最后,筆者結合以上研究所得對畢業(yè)作品《舞者》進行了分析,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希望能對女性題材紀錄片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提供一點參考和借鑒意義。
【學位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J9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穎;;“紀錄片創(chuàng)作”課程如何設計教學內(nèi)容[J];文教資料;2018年30期

2 趙鑫;陳旗;;“互聯(lián)網(wǎng)+”語境下紀錄片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再思考[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年04期

3 廖尚杰;;對紀錄片剪輯方式的探討[J];傳媒論壇;2018年18期

4 張娜;;淺析現(xiàn)場同期聲在紀錄片中的應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6年07期

5 劉毅;劉楊yN伊;;少數(shù)民族文化紀錄片敘事策略探究[J];傳媒論壇;2018年19期

6 劉白;;推動紀錄片發(fā)展和人才建設 江蘇省百人扶持計劃有新成果[J];廣電時評;2018年22期

7 洛洛;;當中外合拍成為潮流 紀錄片還能怎樣呈現(xiàn)“不一樣”的中國[J];廣電時評;2018年22期

8 張偉強;;探析新媒體背景下微紀錄片的發(fā)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7年22期

9 王瑞娟;;“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紀錄片的突圍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7年21期

10 劉潔;;紀錄片的另一種精神質地——兼論張以慶紀錄片新作《君紫檀》[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梁仁紅;;紀錄片創(chuàng)作是一場修行——《長城:中國的故事》總導演手記[A];萬里長城(2015年合訂本)[C];2015年

2 周選州;;“一帶一路”背景下網(wǎng)絡直播對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思考[A];人文學術·創(chuàng)新與實踐[C];2018年

3 張海洋;唐楠;;另一種視角看待中國北方少小民族生存問題——顧桃訪談錄[A];共識(2014春刊11)——新絲路新思路 新常態(tài)新常識[C];2014年

4 郭艷梅;;試析新十年中國大學生DV紀錄片創(chuàng)作[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董小易;打響“紀錄浙江”品牌[N];浙江日報;2016年

2 本報記者 吳曉東;紀錄片悄然崛起 85.9%的人去年看過紀錄片[N];中國青年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王莉;紀錄·情懷·夢想[N];甘肅日報;2018年

4 本報記者 蔣天羚;紀錄片里的中國故事[N];團結報;2018年

5 本報記者 蒲波;我搭上了紀錄片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快車”[N];中國藝術報;2018年

6 記者 張帆;南開傳奇折射百年中國命運[N];天津日報;2017年

7 本報記者 趙志偉;國產(chǎn)紀錄片的“黃金時代”來了嗎?[N];中國藝術報;2018年

8 本報記者 李博;新媒體時代,紀錄片迎來發(fā)展新機遇[N];中國藝術報;2018年

9 廖健太 張萬英 薛可揚;記錄新時代[N];甘肅日報;2018年

10 蘇州大學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 倪祥保;十八大以來紀錄片發(fā)展概覽[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楊會;從視覺節(jié)奏到生命律動:詩意紀錄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年

2 苗元華;中國新時期紀錄片創(chuàng)作與民族文化傳承研究(1978-2015)[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3 劉伽茵;敘事鏈思維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D];北京電影學院;2017年

4 李靈革;紀錄片下的中國[D];浙江大學;2004年

5 盤旋;人類學視閾下的電視紀錄片創(chuàng)作[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仇蓓蓓;影視修史[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7 陸花;北京電影學院實踐教學特色研究[D];北京電影學院;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芳;紀錄片《人在草木間》創(chuàng)作闡述[D];西北大學;2018年

2 路瑤;探析人物紀錄片的敘事策略[D];西北大學;2018年

3 喬莉;紀錄片《指尖上的童年》創(chuàng)作闡述[D];西北大學;2018年

4 李瑩;紀錄片《手藝—柳編》創(chuàng)作闡述[D];西北大學;2018年

5 胡冰玉;紀錄片《聞聲,臺北》導演闡述報告[D];西北大學;2018年

6 火惠娟;蒙古族題材紀錄片的審美空間及文化表征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8年

7 項大宇;聲畫視角下城市變遷類紀錄片的敘事分析—結合個人作品《雄安印象》的分析與思考[D];中央民族大學;2018年

8 周盛楠;“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海洋題材紀錄片研究[D];河北大學;2018年

9 夏樂樂;非物質文化遺題材紀錄片創(chuàng)作手法研究兼論個人紀錄片《沉浮歲月的鳳翔泥塑》[D];西北大學;2018年

10 楊亞瀾;融媒體語境下微記錄片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傳播策略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2601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82601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461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