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北方絲綢之路沿線民族服飾的影像化研究
【學位單位】:西安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J905;TS941.742.8
【部分圖文】:
圖 2-1 唐朝疆域圖(圖片來源:https://image.baidu.com).3.1 長安地區(qū)民族服飾長安作為唐朝首都,是經濟、政治、文化高度發(fā)展的地區(qū),唐朝政治經濟的繁放、人們思想的空前解放,促進了長安與周邊各民族文化的頻繁交流,服飾文化流是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交流形式之一。唐代長安地區(qū)女子服飾主要裙服,男裝為胡服[12]。在發(fā)展過程中,長安地區(qū)從服飾到服制都比較完善,服裝
2 唐代北方絲綢之路民族服飾文化整理與影像化素材的搜集裹起來,將上衣與下衣縫合在一起的款式,故以“被體深邃”之意而命名[12]。后研究者對垎衣的研究主要是參考了明和宋兩代皇后翟衣的圖像資料,如圖 2-3。禮記》中記載的文獻資料相符,這為皇后禮服垎衣的復原提供了最大程度的參新舊唐書的文獻記載和圖像資料所示,明代皇后在大婚時的禮服應為深青色[15],上繡有像鳥一樣的圖案。在《中國傳統(tǒng)服飾圖案配色》一書中,對垎衣服飾的紋案進行了定義并且進行了電腦色彩和圖形繪制分析,這為垎衣色彩的信息化、數提供依據。作者及研究團隊在此基礎上對垎衣的復原進行了數字繪制,如圖 2-
皇后翟衣畫像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杰;;《民族服飾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年04期
2 尹志紅;;中國民族服飾發(fā)展趨勢探究[J];美與時代(上);2019年07期
3 陳建鋒;;博物館民族服飾現代化展示與陳列初探[J];文化產業(yè);2019年18期
4 向亞莉;;關于民族服飾課程的教學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7年23期
5 ;精準扶貧典型案例:彝繡芬芳咪依嚕 大姚縣咪依嚕民族服飾制品有限公司助力脫貧[J];云南農業(yè);2018年03期
6 張聰;;淺析中國多樣化的民族服飾[J];西部皮革;2018年07期
7 楊夢潔;王彭德;楊澤恒;;白族文化中數學元素的挖掘[J];數學教育學報;2017年02期
8 楊麗;;民族服飾裝飾工藝的創(chuàng)新初探[J];中國民族博覽;2017年05期
9 王玉珍;;語文教學應守“真”[J];甘肅教育;2017年12期
10 張樊;;淺析貴州省威寧縣板底鄉(xiāng)彝族服飾——以貴州省民族博物館藏品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1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紅;巴力登;;淺析西域民族服飾中的尚黑崇白[A];色彩科學應用與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蔣昌寧;賈一亮;;民族服飾聯(lián)展與研究的預案與構想[A];中國民族文博(第五輯)[C];2013年
3 周和平;;賀電[A];民族服飾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國民族學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段梅;;民族文化宮博物館館藏民族服飾釋略[A];民族服飾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國民族學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李莉莎;;古代草原民族服飾與中原漢族服飾的相互影響及其文化意義[A];中國·內蒙古第四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羅劍;;從畢節(jié)地區(qū)布依族服飾的演變談對民族服飾的繼承和發(fā)展[A];布依學研究(之六)——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二屆第二次年會暨第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7 石茂明;;民族服飾·族裔身份·跨國主義——以跨國苗族HMONG人為例[A];民族服飾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國民族學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張峗;;南詔轄境各民族的服飾及其文化內涵[A];民族服飾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國民族學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李金;;淺談民族服飾文物的管理與保護[A];中國文物修復通訊(第14期)[C];1998年
10 魏婧;;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數字化的構想[A];創(chuàng)意科技助力數字博物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史金茹 張猛;巴拉:用心制作民族服飾[N];西藏日報(漢);2019年
2 本報實習記者 鄭芋;傳統(tǒng)春節(jié)服飾引發(fā)的思考[N];中國文化報;2019年
3 本報記者 馬霞;民族服飾:“穿在身上的文化”[N];中國文化報;2019年
4 李代江 李媛;湘西州編制三項民族服飾標準[N];中國市場監(jiān)管報;2019年
5 鞍山師范學院 高汝思;地域文化與民族服飾[N];鞍山日報;2019年
6 卞文志;讓民族服飾為文化自信增光添彩[N];團結報;2019年
7 本報記者 俄智措;讓民族服飾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 在創(chuàng)新中壯大[N];海南報;2019年
8 本報記者 楊文靜 張陽 李林怡 羅元濤;讓民族服飾為新時代添彩[N];貴州民族報;2019年
9 區(qū)政協(xié)辦;觀山湖區(qū)政協(xié)到貴州五彩黔藝民族服飾博物館走訪調研[N];貴州政協(xié)報;2018年
10 本報評論員;民族服飾需展示傳統(tǒng)價值和現代美[N];貴州民族報;201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素;不同民族學生自我意識情緒識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越;唐代北方絲綢之路沿線民族服飾的影像化研究[D];西安工程大學;2019年
2 殷方舟;朝鮮族民族服飾變遷研究[D];延邊大學;2019年
3 洪元;雙柏縣當代彝族服飾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9年
4 張屹希;壯錦元素在壯族服飾現代化中的運用[D];深圳大學;2018年
5 宋格;錫伯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藝術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年
6 譚欣;傳統(tǒng)民族服飾數字化采集標準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9年
7 朱婉婷;蛇圖騰在民族服飾中的文化象征性[D];魯迅美術學院;2019年
8 吳鈺瑩;淺析民族服飾中對比色的應用[D];福建師范大學;2017年
9 趙海燕;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民族服飾圖像教育資源檢索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8年
10 鄭嬌娜;廣西百色壯族服飾文化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2537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825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