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紀錄片不同于故事片,它是忠實記錄社會現實的一種視聽藝術,因此,紀錄片又被世人冠之以“國家相冊”的美名。優(yōu)秀的紀錄片不僅能給人提供審美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喚醒人們對社會、對現實、對人類本身的思考,而這種“思考”恰恰就是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所希翼的,同時也是紀錄片拍攝的意義所在。作為第一個蟬聯臺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紀錄片導演,周浩無疑是我國當今最為優(yōu)秀的紀錄片導演之一,他的作品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揣摩、去探究。因此,本文以周浩的紀錄片作品作為研究對象,以廣播電視藝術學的學科知識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綜合運用文化學、社會學、敘事學和美學等四門其他學科知識對周浩的紀錄片作品進行系統、詳細、深入的文本分析,試圖總結出周浩紀錄片在主題設定、人物塑造和藝術構思等三方面的特色,為今后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們提供一點有效的借鑒和指導。本論文分三個部分來論述,分別為緒論、正文和結語。緒論部分,提出問題,以歷史為線索,重點梳理紀錄片在我國的發(fā)展狀況,并且指出周浩在我國紀錄片界獲得的成就和地位,但是就目前來說,周浩紀錄片的研究仍是學術界的空白,基于此,研究周浩紀錄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正文部分,也分為三個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以“對病態(tài)社會的思考:周浩紀錄片主題分析”為主要內容:通過對《高三》和《急診室》兩部片子的分析來探究我國現行教育制度和醫(yī)療保障制度所存在的問題,通過指出制度的不合理性、制度對人的傷害來闡述周浩對我國現行制度的反思和批判;通過對《厚街》、《日子》、《棉花》、《差館》系列和《龍哥》等片子來探析周浩對底層人群的生存環(huán)境、生存現狀和精神世界三方面的關注,從而挖掘出周浩紀錄片敬重生命、關注社會人生的思想主題;通過《書記》和《大同》兩部片子,揭示我國基層權力的運行機制,以及被權力所異化的人。第二部分,以“多類型的人物刻畫:周浩紀錄片人物塑造”為主要內容: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外貌、事件、細節(jié)等刻畫了一系列生活貧苦、精神困惑的農民工形象,其中,女性打工者可概括為“金錢至上”型、“以家庭為重”型和“物質虛榮”型三類,男性打工者可概括為“投機取巧”型、“猥瑣”型和“家庭地位下降”型三類;分析了“走下神壇”的基層官僚形象,有純粹以GDP指標為目的的政績型官員郭永昌,有試圖轉變城市發(fā)展模式的改革型官員耿彥波,但無一例外他們都是忙碌的基層官員;重新審視了被社會貼上“刻板印象”標簽的其他人物形象,警察并不是萬能的,相反還顯得很無能,醫(yī)生的職業(yè)也并非高薪悠閑,相反還是個高危、辛苦、賺錢少的職業(yè),毒販并非十惡不赦,他和所有人一樣擁有人性中的真、善、美,老師并非正襟危坐,也會不修邊幅,大口喝酒,會罵臟話。第三部分,以“'直接電影'的中國踐行:周浩紀錄片藝術特色”為主要內容:群像式敘事與傳記式敘事并行是周浩紀錄片的敘事結構特征;長鏡頭和限制性敘事視角體現了周浩紀錄片的旁觀美學特征,同時,對他人隱私的尊重又體現出了周浩對敘事倫理的把握;紀實性和批判性是周浩紀錄片的現實主義風格追求。結語部分,對周浩紀錄片進行系統的總結。周浩是我國紀錄片界十分重要的紀錄片導演之一,尤其體現在我國獨立紀錄片領域。周浩紀錄片題材涉及面廣、主題深刻,好比是“一部21世紀中國社會百科全書”。周浩在拍攝紀錄片時始終立足“人”的基點來記錄我國的病態(tài)社會、病態(tài)人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周浩猶如一位用紀錄片寫作的“魯迅”,他的作品的確為我國社會貢獻了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J9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慧瑜;;《棉花》的故事:中國崛起的另一面[J];讀書;2016年09期
2 張慧瑜;;紀錄片中的“書記”和“市長”[J];南風窗;2016年15期
3 李杰;;人文社會紀錄片的傳播價值分析——以《中國市長》(又名《大同》)為例[J];傳播與版權;2016年07期
4 梁逸;;醫(yī)療紀錄片《120的故事》和《人間世》創(chuàng)作異同[J];西部廣播電視;2016年13期
5 王慶福;;多點民族志視野下的影像實踐——以紀錄片《棉花》《我愛高跟鞋》為例[J];中國電視;2016年07期
6 崔芳菲;;周浩和他成功選題的紀錄片——以《大同》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6年05期
7 王世穎;;中國獨立紀錄片的主觀性探析——以《龍哥》為例[J];東南傳播;2015年09期
8 張金玲;魏尚智;;周浩:用影像講述自身經歷的故事[J];中國電視(紀錄);2014年12期
9 蔣瀟洋;;對比分析紀錄片《中國門》與《高三》的藝術表達[J];西部廣播電視;2013年12期
10 羅朝遠;;論農民工的產生何以可能[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趙志偉;;披著真實的外衣,,用影像說故事[N];中國藝術報;201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西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文化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艾志杰;集體記憶的藝術建構[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2 賈秋晨;徐童紀錄片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年
3 王田田;紀錄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4 邵貴媛;彭輝紀錄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孫翔;懷斯曼紀錄片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浩翰;新時期我國基層權力制約與監(jiān)督研究[D];廣西大學;2012年
7 杜慧娟;雅基·考里斯馬基電影的底層意識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
24026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40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