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喜劇片的影像風格及敘事藝術(shù)
本文選題:中國電影 + 喜劇片; 參考:《電影文學》2017年03期
【摘要】:喜劇片,是傳播方式最成功的大眾文化產(chǎn)品之一。其在敘事和影像上,都展現(xiàn)為具有民族文化的心理情節(jié)和模式結(jié)構(gòu),構(gòu)成觀看和接受的文化基因。從影像的外在形式和敘事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上探討中國喜劇電影,所指向的不僅僅是某種電影現(xiàn)象,更多的是深層次的"文化真實命題"。文章從"審丑"藝術(shù)和"粗糙美學",碎片化的敘事策略和類型混雜的結(jié)構(gòu)張力,本土意識及與世界對話的多元觸角三方面,分析中國喜劇片的影像風格及敘事藝術(shù)。
[Abstract]:Comedy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popular cultural products. Both in narrative and in image, it shows the psychological plot and pattern structure with national culture, and constitutes the cultural gene of viewing and receiving. From the external form of image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narration, it is pointed to not only a certain film phenomenon, but also a deep-seated "cultural truth propos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age style and narrative art of Chinese comedy from three aspects: "judging ugliness" art and "rough aesthetics", fragmented narrative strategy and mixed structural tension, local consciousness and multiple tentacles of dialogue with the world.
【作者單位】: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分類號】:J90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付宇;;對現(xiàn)階段喜劇電影創(chuàng)作變化的一點思考[J];電影藝術(shù);2009年05期
2 張健;;論中國喜劇觀念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歷史意義[J];文藝研究;2006年05期
3 張文燕;淺析中國喜劇電影的形式特征[J];當代電影;2004年03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唐龍;李澤厚樂感文化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曉燁;;“笑”從何處來——淺析中國喜劇電影的敘事特征[J];戲劇之家;2017年08期
2 陸小泥;;中國喜劇片的影像風格及敘事藝術(shù)[J];電影文學;2017年03期
3 楊竣淇;;當下國產(chǎn)喜劇影片的形式特征分析[J];電影文學;2016年23期
4 梁佳瑜;;中國動畫創(chuàng)作中喜劇元素引用的研究現(xiàn)狀[J];明日風尚;2016年18期
5 吉夢鴿;;由《無人區(qū)》到《美人魚》,喜劇電影如何讓觀眾意猶未盡[J];戲劇之家;2016年06期
6 周坤;;評喜劇電影的草根階層[J];電影文學;2015年23期
7 肖琦;;淺析商業(yè)喜劇片的戲劇性構(gòu)建——以《心花路放》《重返20歲》為例[J];戲劇之家;2015年19期
8 鄭靜;;滑稽打鬧喜劇電影的類型傳統(tǒng)與當代傳承[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9 劉帆;;當代國產(chǎn)喜劇電影:觀眾旨趣、群氓狂歡與游戲精神[J];電影藝術(shù);2015年03期
10 曹南山;;論喜劇電影的觀眾認知傾向[J];現(xiàn)代營銷(學苑版);2012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馬軍驤;憂郁的人的喜劇[J];當代電影;1993年04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陸肖智;李澤厚后期美學思想的重心轉(zhuǎn)移[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暉;論李澤厚的“情感本體論”[D];蘇州大學;2010年
3 曾繁田;儒家德育中的涵養(yǎng)樂感[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炯俊;試論李澤厚“情感本體”美學思想[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倩;簡論李澤厚的美學思想[D];新疆大學;2009年
6 明曉旭;李澤厚90年后學術(shù)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7 宋妍;李澤厚美學思想發(fā)展概述[D];廈門大學;2007年
8 張永超;李澤厚“巫史傳統(tǒng)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冰潔;;電視劇《火藍刀鋒》的影像風格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3年13期
2 karena;;開辟自我的影像風格[J];人像攝影;2013年08期
3 顏純鈞;時尚化:一種新的影像風格[J];電影藝術(shù);2003年06期
4 楊永強;;金基德電影影像風格傳播論[J];新疆藝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段冬艷;;簡析澳大利亞導演亞當·艾略特的導演影像風格——以影片《瑪麗與馬克思》《裸身哈維闖人生》為例[J];電影評介;2012年06期
6 黃永春;孫穎;;淺論犬童一心的影像風格[J];電影評介;2012年12期
7 張雯淇;;《水牛城66》影像風格淺析[J];中國報業(yè);2012年20期
8 李冰潔;;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影像風格分析[J];大眾文藝;2012年17期
9 徐剛;;《弗里達》的畫面敘事與影像風格[J];電影文學;2014年04期
10 黃媛媛;;中、美、日動作電影影像風格比較[J];電影文學;2014年06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有為;在朱嵐清那里,故鄉(xiāng)還是混沌的一團[N];中國攝影報;2014年
2 陸靜;肖風:第五代影像風格的堅守者[N];光明日報;2013年
3 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秘書長 饒曙光;《9號女神》:為新生代農(nóng)民畫像[N];光明日報;2014年
4 訪談者系評論家 策展人 新華社資深圖片編輯 陳小波;崔新鈺:以含蓄追熱點[N];中國攝影報;2014年
5 任凡;《如父如子》:恩與情的溫柔較量[N];北京日報;2014年
6 李瀛寰;在P910c上收發(fā)E-mail[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7 馮凝;夏天的寬恕歌[N];文匯報;2008年
8 鞏杰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shù)研究院;教育題材電影 詮釋時代正能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9 鐵任;《別惹我》 法國風情的“好家伙”外傳[N];中國電影報;2014年
10 吳楠;由小變大,,另一條攝影發(fā)展道路[N];中國攝影報;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多;我眼中的導盲犬[D];浙江大學;2015年
2 趙晉;淺談青春片的類型化敘事[D];河北大學;2016年
3 張云霄;論楊亞洲影視劇創(chuàng)作的平民意識和影像風格[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劉冬;淺析阿爾莫多瓦電影的影像風格[D];南昌大學;2013年
5 李穎;形與意的藝術(shù)結(jié)合[D];山西大學;2010年
6 李一敏;金基德電影導演藝術(shù)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7 卜令嫻;“詩性江南”的影像建構(gòu)[D];蘇州大學;2013年
8 丁鐘;光影律動中的視聽變奏[D];西南大學;2012年
9 鄭悅?cè)?金基德電影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10 韓亮亮;悲歌一曲[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146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11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