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以來少數(shù)民族電影的視角范式及其多重模式景觀
發(fā)布時間:2018-06-24 00:54
本文選題:民族認同 + 全球化語境; 參考:《電影評介》2017年13期
【摘要】:正置身于當(dāng)今全球化語境中,對于"民族性"問題的討論被提升至一個新的高度。根據(jù)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界定,民族性(nationality)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文化的人造物",而民族(nation)則是一種"想象的共同體"。~([1])也就是說,一個特定民族及其民族性的建構(gòu)與形成,是基于個體或族群通過想象的方式對自身進行認同而實現(xiàn)的。在進入讀圖時代后,影像以其強大的傳播力與感染力,主宰了全球大眾文化,開始取代文字而成為建構(gòu)民族認同的最有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oday, the discussion of "nationality" has been raised to a new level. According to Benedict Anderson, the national (nationality) is "a special type of cultural artifact", while the national (nation) is a "imagined community" .~ (1) that is, the construction and formation of a particular nation and its nationality. It i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individuals or groups through imagination. After entering the era of reading pictures, the image, with its powerful spreading power and appeal, dominates the global mass culture and begins to replace the words and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way to construct the national identity.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
【分類號】:J90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戴盈;;從文化支撐到民族認同和國家形象傳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和《壽司之神》的比較[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xué)學(xué)報);2014年07期
2 吳麗;;儀式化:構(gòu)建民族認同——以《四萬萬人民》為例[J];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05期
3 王成珍;;從身份認同的角度淺析電影《澳洲亂世情》中的幾處隱喻[J];神州;2012年3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錢春蓮;中國新影像:全球視野與民族認同[D];上海戲劇學(xué)院;2006年
,本文編號:20592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05923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