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變遷下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的國家形象透析
本文選題:少數(shù)民族 + 電影; 參考:《貴州民族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少數(shù)民族電影承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在塑造國家形象方面作用明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變遷,我國少數(shù)民族電影藝術(shù)也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具體表現(xiàn)為文化自覺意識的覺醒、順應社會變革趨勢以及轉(zhuǎn)向紀實美學風格等,這一系列變化也反映出新時期社會變革下國家形象的多面性特征。從敘事、主題、審美三個維度來解讀新時期少數(shù)民族電影所展現(xiàn)的國家形象,從而探索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優(yōu)化少數(shù)民族電影創(chuàng)作以提高民族文化傳播能力及國家形象表達能力。
[Abstract]:Minority films bear rich national cultur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national ima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society, a series of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film art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which are manifested in the awakening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the adaptation to the trend of social change and the shift to the style of documentary aesthetics, etc. This series of changes also reflects the multi-faceted features of the national image under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perio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narration, theme and aesthetic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national image of minority films in the new period, and explores how to optimize the creation of minority fil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national culture dissemination and national image expression.
【作者單位】: 信陽師范學院傳媒學院;
【分類號】:J9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馬諦;胡志剛;;走在歷史拐點上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寫在中國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誕生60周年[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周根紅;;全球化時代少數(shù)民族電影的民族文化境遇[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徐長愛;黃迎新;;淺析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視劇參與少族民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傳承的形式和影響[A];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3年刊)[C];2013年
4 王華;;新中國少數(shù)民族題材紀錄片的類型與發(fā)展思考——從《鄂倫春族》談起[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9)——1949-2009:共和國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國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高小立;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不是小眾的“藝術(shù)電影”[N];文藝報;2012年
2 趙晏彪 中國作協(xié)《民族文學》雜志社主任;民族視覺彰顯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魅力[N];貴州民族報;2013年
3 韓t,
本文編號:18201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820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