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美動畫的創(chuàng)作對比
本文關鍵詞:論中美動畫的創(chuàng)作對比 出處:《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6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文化模式,中美動畫的創(chuàng)作有不一樣的審美特色和文化特征。在動畫產業(yè)多元化文化發(fā)展的背景下,各國以自己獨特的動畫表現(xiàn)形式沖擊著市場。本文從中美動畫創(chuàng)作的文化背景出發(fā),通過動畫創(chuàng)作取材內容、市場定位、技術制作三個方面來分析,探討中國動畫發(fā)展的前景,促進中國動畫產業(yè)的全新發(fā)展。
[Abstract]:Different societ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models.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animation has different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animation cre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terial content, market positioning and technical production of animation cre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ontent of animation creation, the market positioning, and the technology production. To explore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imation,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imation industry.
【作者單位】: 皖西學院藝術學院;
【基金】:皖西學院校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色彩體系的醫(yī)療建筑空間設計模式分析與研究”(SK103762015B03)
【分類號】:J954
【正文快照】: 動畫藝術是一種世界性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動畫藝術出現(xiàn)了多元文化的發(fā)展趨勢。世界動畫藝術創(chuàng)作正在很多領域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帶動動畫產業(yè)的發(fā)展。由于中美兩國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經濟發(fā)展、審美追求、導致兩國國家的動畫創(chuàng)作各有差異,存在著諸多不同。動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莫林·弗尼斯;段運冬;屈立豐;;變化語境中的動畫美學[J];世界電影;2006年04期
2 張淑娟;;泥土動畫的制作與發(fā)展前景[J];光盤技術;2008年06期
3 張瑞瑞;李洲君;;從“同源異流”到“殊途同歸”——淺談電影的“真實幻像”與動畫的“幻象真實”[J];美與時代(上半月);2009年12期
4 郝玉峰;;美國高校動畫研究的現(xiàn)狀與趨勢分析[J];美與時代(上半月);2010年01期
5 楊力;;觸“動”藝術——重新審視動畫,讓生活因動畫變得更精彩[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0年07期
6 高子健;;試談韓國動畫[J];電影文學;2010年22期
7 王健;;計算機對動畫的影響[J];才智;2011年01期
8 楊淑;;應用性動畫的創(chuàng)造手法研究[J];美與時代(上);2011年06期
9 鄭曉蓉;王玉紅;;淺談景觀漫游動畫的藝術表現(xiàn)與審美[J];美與時代(上);2011年10期
10 胡珂;周杰;;動畫創(chuàng)作中的動畫表演研究[J];電影文學;2011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王玨;;動畫在新媒體傳播中的視覺表征作用研究[A];中國傳媒大學第六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2 鄧衛(wèi)斌;;CG技術再創(chuàng)動畫新藝術[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3 李文奎;陳健;;基于計算機平面動畫技術的籃球戰(zhàn)術教學軟件的研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4 許佳奕;黃晟盛;金小剛;張軍;;群組動畫在影視特技中的應用研究[A];中國計算機圖形學進展2008--第七屆中國計算機圖形學大會論文集[C];2008年
5 冷昶;徐小惠;武仲科;;基于手繪輸入和運動庫的3D人物建模及實時動畫[A];第七屆和諧人機環(huán)境聯(lián)合學術會議(HHME2011)論文集【oral】[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實習記者 關雯;動畫無國界 筆下顯輝煌——國產動畫電影的創(chuàng)作之路[N];中國電影報;2005年
2 中國傳媒大學 高雅莉;民族精神的動畫表達[N];中國教育報;2006年
3 許曉艷;天樂:“獨腳”闖出河南動畫新天地[N];經濟視點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韓為卿;從中原走出的“獨腳”動畫[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5 劉瑜;一位深圳動畫人的現(xiàn)實之路[N];深圳商報;2008年
6 姚春生;動畫從業(yè)人員僅2萬 動畫繪制員成為稀缺職業(yè)[N];就業(yè)時報;2008年
7 中國電影資料館副研究員 李鎮(zhèn);尋找一位被遺忘的動畫大師[N];中國藝術報;2012年
8 李晶;若森的動畫王國[N];經濟觀察報;2012年
9 商報記者 許姍姍;河南省店進軍動畫影視[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10 商報記者 崔嵬邋王曉瑩;迪生:將動畫應用技術引入企業(yè)[N];北京商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辰;基于生理學的舌頭建模與動畫合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2 張一品;作者動畫—中國當代動畫的藝術實驗[D];中國美術學院;2015年
3 徐克彬;全球化語境下的國產動畫文化身份認同與構建[D];西南大學;2015年
4 袁潔玲;探源動畫之“魅”[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曹亞麗;動畫影像理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6 吳獻;基于物理模型的實時水波動畫[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7 盧滌非;一種基于樣例的三維動畫生成方法[D];浙江大學;2007年
8 孟志剛;蟻群覓食仿真和動畫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9 秦培煜;基于物理模型的流體動畫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周川;布料動畫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常煒;“動畫系統(tǒng)”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2 張任智;我國動畫技術發(fā)展過程的問題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施展宏;動畫技術演變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4 郭鑫;數(shù)字動畫技術在課件制作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5年
5 劉柳;動漫藝術中“動”與“漫”關系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6 鄭雅文;“泛動畫”語境下動畫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7 朱大誠;皮影風格動畫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8 吳寧楓;三維人物服裝展示動畫生成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浙江大學;2015年
9 尹佳;借鑒《功夫熊貓》談動畫造型民族化[D];湖北美術學院;2015年
10 王俊力;“小人物”的幽默[D];湖北美術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13907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39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