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蘇神話的歷史理據(jù)、敘事范式和審美趣味
本文關鍵詞:瑪麗蘇神話的歷史理據(jù)、敘事范式和審美趣味
更多相關文章: 瑪麗蘇神話 女性幻夢型形象 敘事范式 后工業(yè)社會 女性主義
【摘要】:瑪麗蘇神話是當代大眾神話的一個分支,其精神實質是完美的女性英雄主義幻夢,它誕生于后工業(yè)社會、消費社會來臨之際,一方面追求女性世界里姍姍來遲的啟蒙主義精神,另一方面追求神話世界般完美自我的幻覺美感。當作者能夠很好地以精神世界的思想光輝否定現(xiàn)實痛苦,并通過神話的想象實現(xiàn)對自我及人類的救贖時,瑪麗蘇神話便成為具有“崇高”意味的文化商品,圍繞著“技術崇拜”和“知識崇拜”建立起對女性英雄的精神崇拜。但當一些作者只是沉溺在神話表象的粗劣模仿中時,瑪麗蘇神話中的“完美”就成了虛假的外殼,成為消費社會中的商品剩余。
【作者單位】: 集美大學文學院;
【正文快照】: 自20世紀末以來,在“女性向”的通俗文藝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了表達女性英雄主義幻夢的瑪麗蘇趨向,旣愄K最早是美國作家葆拉·史密斯(Paula Smith)在寫《星際迷航》同人文時虛構的一個人物,作品名為A Trekkie's Tale,發(fā)表在1974年的科幻同人志Menagerie第2期,其中的女主角Mary Sue上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慧瑜;;后工業(yè)社會的基本形態(tài)與文化邏輯[J];藝術廣角;2014年06期
2 鮑震培;;媒介粉絲文化與女性主義[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3 高建平;;消費主義時代的生產主義[J];讀書;2013年03期
4 葉舒憲;;后現(xiàn)代的神話觀——兼評《神話簡史》[J];中國比較文學;2007年01期
5 丹尼爾·貝爾,王建民;技術軸心時代(上)——《后工業(yè)社會的來臨》1999年版前言[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3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靈艷;;私人生活公共化:女性“網紅”現(xiàn)象背后的個人與社會[J];中國青年研究;2016年11期
2 何力;;神話——人類幻想與夢的交織[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年08期
3 鐘麗茜;;新媒體時代文學的跨界異變及未來走勢[J];文學評論;2016年04期
4 管雪蓮;;瑪麗蘇神話的歷史理據(jù)、敘事范式和審美趣味[J];文學評論;2016年04期
5 管雪蓮;;超級IP制造時代的“瑪麗蘇式神話”[J];探索與爭鳴;2016年03期
6 蓋小飛;;真人秀節(jié)目《奔跑吧兄弟》版權引進研究綜述[J];傳播與版權;2016年02期
7 逯長春;;德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趨勢探析[J];職教通訊;2015年34期
8 陶玉霞;;鄉(xiāng)村旅游根性意涵的社會調試與價值重建研究[J];人文地理;2015年05期
9 張玉;;當代奇幻文學的神話學解析[J];蘭州學刊;2015年09期
10 張志成;;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初探[J];科技與法律;2015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弗朗西絲卡·考帕;馬皓;;熱辣的粉絲分類學[J];世界電影;2010年06期
2 克里斯蒂娜·布斯;潘源;;粉絲文化與女權主義——性別與“粉絲生產”政治[J];世界電影;2010年06期
3 陶東風;;粉絲文化研究:閱讀—接受理論的新拓展[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9年07期
4 鄧麗芳,易海燕;關于大學生欽佩人物的調查研究[J];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5 郝玉章,風笑天;青少年的偶像崇拜——207封“趙薇迷”信件的社會學分析[J];青年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立偉;瑪麗·佩芙:人頭馬重新定義品牌[N];東方早報;2005年
2 記者 李懷巖 張芽芽 袁曄;神秘瑪麗瑪薩人人人都是語言學家[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3 本報記者 曾凡華;青島瑪麗酒業(yè)在騰飛[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5年
4 撰稿 南方周末記者 秦軒 南方周末實習生 師小涵;瑪麗·科爾文:用生命控訴戰(zhàn)爭[N];南方周末;2012年
5 何明敏;假面之下的瑪麗蓮[N];文藝報;2014年
6 周小靜;我愿稱她瑪麗[N];北京日報;2014年
7 鐘江;東方奇女子:“中國瑪麗”[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8 記者 左志紅;國內最大簿本制造商瑪麗文化計劃2010年后中小板上市[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王江平;張歌——瑪麗婭:我們比一家人還親[N];中國婦女報;2010年
10 大衛(wèi)·艾爾頓;心懷謙卑對待工作[N];中國會計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喬文紅;納西族支系瑪麗瑪薩人及其文化變遷[D];云南大學;2011年
2 王小露;小說《我是誰?瑪麗·泰倫斯的日記,,悉尼1937》中地方和身份的重建[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3 王妍;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下《野草在歌唱》中瑪麗悲劇的原因[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魯龍偉;女性主義視角下瑪麗雅姆悲慘命運解讀[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年
5 向麗;瑪麗—勞爾·瑞安的跨媒介敘事理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6 劉芳;從心理學角度解析《野草在歌唱》中瑪麗的悲劇[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艷;一個分裂的自我—對《野草在歌唱》中瑪麗特納的萊恩式解讀[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12年
8 伏晉;《野草在歌唱》中瑪麗悲劇的空間解讀[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9 曹立娟;《野草在歌唱》中瑪麗的悲劇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雪;從弗洛伊德理論分析《野草在歌唱》中瑪麗的悲劇[D];遼寧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2482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24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