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學術期刊出版思想初探
本文關鍵詞:中共學術期刊出版思想初探
更多相關文章: 學術期刊 我國學術期刊事業(yè) 中共學術期刊出版思想
【摘要】:中共學術期刊出版思想是黨多年來關于學術期刊事業(yè)的指導方針,它以黨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為基礎,保持先進文化的導向性,堅持與時俱進,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緊跟國際形勢,積極應對機遇與挑戰(zhàn),成為我黨科學思想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深入研究中共學術期刊出版思想,有利于鞏固黨對學術期刊事業(yè)的領導,這既可以引領我國學術發(fā)展,又可以通過促進成果轉化、科技交流、人才培養(yǎng)、學風建設,來提高國家軟實力、推動社會進步。
【作者單位】: 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編輯部;
【關鍵詞】: 學術期刊 我國學術期刊事業(yè) 中共學術期刊出版思想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西方學術期刊出版機制比較研究”(10BXW 011)
【分類號】:G237.5
【正文快照】: 在中共學術期刊出版思想指導下,我國學術期刊已成為國家教育、科研、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和宣傳黨的思想、傳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深入研究中共學術期刊出版思想不僅對研究中國共產黨黨史、軍史、政治思想等有巨大的意義,而且在填補中國現(xiàn)代學術史、出版史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同向榮;談“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J];領導科學;1994年0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湯林芬;“線性代數(shù),多重線性代數(shù)與矩陣論”論著者的學術群落[J];吉林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08期
2 王慶林,劉文,,杜文惠,楊清蘭;科學文獻半衰期計算的Pauline公式質疑[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1994年S1期
3 周汝忠;科技期刊產生的歷史背景[J];編輯學報;1990年03期
4 姚遠,陳浩元;科技期刊建學的社會基礎及學科框架構想[J];編輯學報;2005年05期
5 夏書林;;論網絡環(huán)境中科技編輯對學術成果的價值判斷[J];編輯學報;2006年06期
6 劉全根;;情報分析研究的產生和發(fā)展趨勢[J];圖書與情報;1986年04期
7 朱續(xù)源;;淺述地縣科技情報系統(tǒng)建設的幾個問題[J];圖書與情報;1988年01期
8 謝雨瑾;;試論專利情報的社會功能[J];圖書與情報;1988年02期
9 尚文蘭;期刊學探識[J];圖書與情報;1992年01期
10 劉君,陳維嘉;數(shù)字化文獻的興起與印刷型文獻的命運[J];圖書與情報;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姚遠;陳浩元;;科技期刊建學的社會基礎及學科框架構想[A];中國編輯研究(2006)[C];2007年
2 師曾志;;網絡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學術傳播模式的變革及構建[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3 楊文志;;現(xiàn)代學術交流運行原理研究[A];學術交流質量與科技研發(fā)創(chuàng)新——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4 周桂琳;;在線學術交流環(huán)境創(chuàng)新分析[A];信息時代的學術交流——中國科協(xié)第四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劉榮志;狄英娜;;信息化環(huán)境下學術交流形式及其障礙[A];信息時代的學術交流——中國科協(xié)第四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郭娟;;服務于科研,辦特色期刊——《光子學報》發(fā)展與崛起[A];科技期刊辦刊經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鐘燦濤;;科學交流體系重組的動力因素分析[A];第六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丁大尉;鐘燦濤;;NIH強制性“開放獲取”政策中的利益博弈-基于多元行動者交互作用的分析視角[A];2012年全國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暨科學技術學兩委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向東;網絡環(huán)境下的跨學科知識共享[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劉冠軍;現(xiàn)代科技勞動價值論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3 喬冬梅;e印本文庫建設與應用[D];武漢大學;2005年
4 林堅;論科技傳播中的信息選擇[D];中國人民大學;2000年
5 許士榮;中國博士后政策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林學軍;基于三重螺旋創(chuàng)新理論模型的創(chuàng)新體系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7 潘榮華;中國近代報刊傳播西醫(yī)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8 雷雪;面向知識創(chuàng)新的學術Wiki平臺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9 周春雷;基于h指數(shù)的學術授信評價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10 李晶;虛擬社區(qū)信息質量建模及感知差異性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峗;虛擬社區(qū)信息交流機制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2 張菁;信息—知識時代背景下的信息交流模式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3 何郁冰;知識創(chuàng)新視野中的科技傳播[D];廈門大學;2002年
4 范凡;網絡出版對科學情報交流的影響[D];鄭州大學;2003年
5 盧小馳;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家集團創(chuàng)新能力及其社會環(huán)境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3年
6 劉崢;基于網絡的學術傳播模式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7 張婷;國家科學交流體系探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8 張小鷗;中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擴張后高等教育研究的應對與挑戰(zhàn)(1999-2004)[D];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
9 黃蕾;我國十年房地產專題文獻的文獻計量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10 趙會懂;1999-2004年我國臨床心理學研究的文獻計量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定均;對學術期刊出版增刊問題的理性思考[J];科技與出版;2003年02期
2 尹玉吉;;中西方學術期刊出版機制比較研究論綱[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3 劉玉梅;;關于學術期刊出版競爭理論研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0年05期
4 汪新紅;;優(yōu)先數(shù)字出版是提高學術期刊出版速度的一種新模式[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01期
5 唐銀輝;;我國學術期刊出版準集團化改革研究——基于中外出版集團的經營模式[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6 徐若冰;;學術期刊出版電子化是必然趨勢——我校《學報》已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1996年02期
7 陳靜;學術期刊出版的“善后”工作論略[J];編輯學刊;1999年04期
8 劉輝;田華;趙文義;;企業(yè)化、市場化、產業(yè)化——學術期刊出版發(fā)展的邏輯建構[J];科技與出版;2014年01期
9 ;關于規(guī)范學術期刊出版秩序促進學術期刊健康發(fā)展的通知[J];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10 劉艷;新的載體形式與學術期刊出版發(fā)展前景初探[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盧小文;;學術期刊出版數(shù)字化的路徑選擇——兼議學術期刊與數(shù)據(jù)庫出版平臺的關系[A];機制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第8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臧莉娟;;學術期刊出版亂象分析——兼談數(shù)字出版平臺建設[A];科學評價促發(fā)展 品質服務謀共贏——第九屆(2011)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張e
本文編號:74980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zykc/74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