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本科論文 >

樂中國人的主觀幸福感與傳統(tǒng)文化中的幸福觀

發(fā)布時間:2016-12-15 10:59

  本文關鍵詞:“樂”——中國人的主觀幸福感與傳統(tǒng)文化中的幸福觀,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心理學報 2012, Vol. 44, No.7, 986 994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2.00986

“樂”——中國人的主觀幸福感與傳統(tǒng)文化中的幸福觀

曾 紅1 郭斯萍2

(1暨南大學醫(yī)學院, 廣州 510632) (2廣州大學教育學院, 廣州 510006)

*

摘 要 中國人的幸福感重視人際與集體的和諧, 重視精神的感受。這樣的幸福感特點很大程度上受傳統(tǒng)文化中幸福觀的影響。儒、道、佛三大流派各有自己獨特的幸福觀:儒家既承認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的現(xiàn)實感性之樂, 又強調追求仁義的理性之樂; 道家提倡超越現(xiàn)實的順應自然之樂和禍福相依的幸福觀; 佛家則講求進入涅槃和普渡眾生之樂。各家在追求理想人格、追求審美的過程中, 各自發(fā)展又互相融合, 形成對中國人幸福感影響深遠的三大幸福觀:(1)不以個人情感為重點而代之以人際關系和社會和諧的集體主義幸福觀; (2)幸福感與道德感、審美感相連; (3)追求理性之樂。 關鍵詞 樂; 主觀幸福感; 儒; 道; 佛 分類號 B84-069; R395

1 前言

幸福感是一種主觀體驗, 是個體依據自己設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作的整體評價與感受, 包括大多數人所謂的幸福、安寧、成就和生活滿意度(Diener, 1984)!靶腋S^”是個人對“何為美好人生”的體認與追求, 包含了一整套與此有關的信念、價值、態(tài)度及行為意向(陸洛, 2007)。不同的文化會塑造出個體不同的幸福觀, 而幸福觀又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幸福感。因此可以說“幸福觀”是組成幸福概念的一個重要方面, 也是研究幸福感的重要內容, 但卻很少被主流心理學所重視。本文從中國人的獨特幸福感入手, 探討傳統(tǒng)文化中的幸福觀及其對中國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由于文化的差異, 導致人們的幸福感有差異。研究發(fā)現(xiàn), 中國人的幸福更多受人際間及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所影響; 也更多強調精神的充實, 精神的滿足是幸福的重要內容; 而且, 對中國人而言, 幸與不幸是互為背景, 彼此依存的(Lu & Gilmour, 這與西方人的幸福感存在較大的差異, 那么2004)。

差異從何而來?文化是重要的原因。

收稿日期: 2011-12-08

中國人的幸福感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幸福的觀念是緊緊相連的。傳統(tǒng)文化中, 并沒有對幸福下具體的定義, 古人常以“樂”為幸福的表現(xiàn)。在中國文字中, “樂”一音多意, 首先它有喜悅、高興、樂觀、幸福之意; 其次, 眾所周知, “樂”字表達音樂旋律或樂曲, 即和諧成調的聲音(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2007); 第三點, 則不為常人所熟悉, “樂”字還表達與五音音樂相應的五體, 可作醫(yī)療和藥用!皹贰惫抛譃椤皹贰, 從成字結構來看, 可發(fā)現(xiàn)“樂(樂)”與人體有關, 不同結構對應人體不同部位, 通過音樂, 治愈各部位(肺、肝、心)疾病(李懷章, 疾病治愈, 人自然而喜, 因而歡樂。另外, 早2011)。

期人類在以音樂治病時, 發(fā)現(xiàn)草木植物的五味亦可醫(yī)療五臟之疾, 因此“樂(樂)”上加草字頭即為“藥(藥)”, 藥治疾病, 病愈而喜, 即是歡樂。因此, “樂(樂)”字用于形容各種廣義上的喜樂, 是后世引申的喻意, 其最初的含義是表達人最基本的因病治愈而得到的喜樂, 后世逐漸發(fā)展, 延伸出多層的含義, 不僅包括最基本的來源于身體的“樂”, 更提高到從物質、精神的享受所得到的快樂和幸福。因此, 除卻早期造字期間所代表的基本之樂和音樂之意外,

* 教育部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10YJAXLX00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12YJA90004);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GD10CXL0, GD10CXL05)。

通訊作者: 曾紅, E-mail: zhh0791@


  本文關鍵詞:“樂”——中國人的主觀幸福感與傳統(tǒng)文化中的幸福觀,,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364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zxrw/21364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bad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