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期刊的現代化特征
本文選題:教育期刊 + 教育現代化 ; 參考:《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摘要】:教育期刊的發(fā)展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動力和內容。中國近代教育期刊的發(fā)展起伏振蕩 ;主辦機構依次集中于各級政府機關、教育團體、學校、書局和編輯社等部門 ;區(qū)域分布由東南向西北呈階梯狀下降 ,其分布重心隨政治中心的轉移屢有變遷 ;專業(yè)化的程度不斷提高 ,但仍帶有綜合性的特征。當代中國教育期刊的發(fā)展則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periodicals is an important motive force and cont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 periodicals fluctuates and fluctuates; the organizer concentrates on departments of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schools, bookstores and editorial agencies. The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is down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 and its distribution center is changed with the political center. Although the degree of professionalism has been improving, it still has a comprehensive featur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journals in contemporary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237.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棣;創(chuàng)新:期刊發(fā)展的動力[J];新聞出版交流;2002年Z1期
2 南長森,賀寧;淺談成人教育期刊的主體功能[J];河北成人教育;1996年03期
3 ;教育期刊編校質量檢查情況匯報[J];傳媒;2004年02期
4 郭波;略論教育期刊的質量意識和學術價值[J];教育導刊;1998年10期
5 王清平;教育期刊編輯的現代意識[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6 付淑霞;教育期刊編輯素質淺說[J];黑河教育;2003年06期
7 查結聯(lián);實施品牌戰(zhàn)略 做大做強安徽教育期刊——在2004年全省教育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安徽教育;2004年04期
8 高進;;《江蘇高教》影響力日益上升——源于《2000-2004年中國教育期刊影響力報告》[J];江蘇高教;2006年06期
9 ;全國教育期刊’94~’95優(yōu)秀作品評選揭曉[J];人民教育;1996年12期
10 ;教育主流媒體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2005年全國教育期刊社長、總編輯會議暨《人民教育》通聯(lián)工作會議召開[J];人民教育;2005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建華;;中國教育期刊與近代學制嬗變——以上海近代教育期刊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朱廣艷;;我國教育期刊跨媒體出版的問題與建議[A];2008年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楊孔熾;;日本教育現代化的歷史起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何世遠;;辦好家長學校促進家庭教育現代化[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滕大春;;研究教育史有助于促成教育現代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6 曹運耕;;體用之辨與中國教育的早期現代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朱鵬;;澳門現代教育發(fā)展三十年[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8 《浙江省企業(yè)教育現代化建設研究》課題組;;浙江省企業(yè)教育現代化建設研究[A];2005年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暨和諧社會與成人教育論壇論文集[C];2005年
9 張晨;鄭秀英;勵杭泉;吳絲竹;;基于網絡平臺下“高分子物理”協(xié)同式教學模式初探[A];2007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7年
10 徐梅芳;;以信息化促進學校教育現代化[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采;南京 教育期刊庫擴充采購[N];政府采購信息報;2008年
2 記者霍文琦;教育期刊欲建立聯(lián)合組織[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黃耀紅;為教育期刊尋找社會視角[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2年
4 龔鵬飛;編輯倫理與創(chuàng)精品[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5 陳寶祥;教育期刊策劃要注重三個意識[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李雪昆;江西教育期刊社:尋找教育期刊的生存空間[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7 記者 李倫娥;中國期刊協(xié)會教育期刊分會將成立[N];中國教育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唐艷 通訊員 楊湘超;湖南郵政:迎來教育期刊發(fā)行的春天[N];中國郵政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唐艷;風雨之后見彩虹[N];中國郵政報;2010年
10 蘇軍;二○一○年實現教育現代化[N];文匯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建華;中國近代教育期刊與近代教育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汪楚雄;中國新教育運動研究(1912-1930)[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喻永慶;《中華教育界》與民國時期教育改革[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鄔志輝;從教育現代化到教育全球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趙魯平;解讀上海外語教育:歷史與文化語境的嬗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徐正龍;文學長河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陳鐿文;近代西方化學在中國的傳播[D];西北大學;2009年
8 張平海;中國教育早期現代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博玫;《紫羅蘭》(1925-1930)的“時尚敘事”[D];復旦大學;2004年
10 吳建華;西北回族伊斯蘭教育的歷史與當代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嬌;教育期刊封面設計的美學特征與發(fā)展趨勢[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廖肇銀;教育期刊:學習型社會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平臺[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3 侯志紅;評析《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雜志(2001年-2005年)[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文青;國外科學教育期刊中科學方法教育研究現狀的統(tǒng)計與分析[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桂蓮;論珠海市教育現代化的挑戰(zhàn)與對策[D];吉林大學;2011年
6 楊艷斌;教育現代化的文化反思[D];西安理工大學;2005年
7 張濟洲;廣西區(qū)域教育現代化推進模式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陳麗娟;黑龍江墾區(qū)教育現代化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9 金敬濤;教育現代化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黑龍江大學;2002年
10 簡占東;福建教會教育及其對福建教育現代化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0725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yywskj/207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