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年被引論文率對期刊評價作用的探討
本文關鍵詞:期刊年被引論文率對期刊評價作用的探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通過對中國知網學術文獻總庫所收錄的眼科學期刊歷年被引用論文數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期刊被引用論文數在期刊出版后的3~5年達到峰值,然后又下降;期刊的被引頻次也呈現(xiàn)同樣的被引分布。因此可以通過計算期刊3年前發(fā)表論文在統(tǒng)計當年被引用的論文數與期刊3年前發(fā)表論文總數的比值來作為期刊年被引論文率,期刊年被引論文率可以作為反映期刊論文被利用概率大小的測度指標。進一步隨機選擇生物學基礎學類、大氣科學類、水產學類、數學類、冶金工程技術類期刊,計算出期刊年被引論文率,對其與其他文獻計量學指標做相關分析,期刊年被引論文率與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被引半衰期、h指數等均無相關性。由此期刊年被引論文率不能作為評價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指標,但是它能反映出期刊論文發(fā)表后被引用概率的大小,能提供給作者論文發(fā)表在哪些雜志上被引的可能性更大,哪個雜志受讀者的關注度更高。這些信息對于讀者選擇期刊投稿非常有用,對于研究人員評價期刊的整體被利用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單位】: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期刊社《眼科新進展》編輯部;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
【關鍵詞】: 期刊年被引論文率 被引率 期刊評價 被引頻次
【分類號】:G353.1
【正文快照】: 自從SCI被引入國內科研績效評價活動以來,對科技期刊的評價就由人為評價過渡到文獻計量學評價階段[1];谡撐谋灰l次的各種評價指標在期刊評價中從此也得到廣泛的應用[2-3]!吨形暮诵钠诳靠傆[》、《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等等均主要利用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最新地球科學類期刊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排序(前20名)[J];地學前緣;2003年01期
2 ;最新地球科學類期刊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排序(前20名)[J];地學前緣;2003年02期
3 ;2002年生物類期刊總被引頻次排序表*(節(jié)選)[J];生態(tài)學報;2004年02期
4 ;2002年生物類期刊總被引頻次排序表(節(jié)選)[J];生態(tài)學報;2004年04期
5 ;本刊文章被引頻次報告[J];中國園林;2008年12期
6 劉征鵬;;建筑學核心期刊被引頻次及其相關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0年S1期
7 ;1999年被引頻次最高的中國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1年02期
8 ;“被引頻次最高的中國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發(fā)表[J];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1期
9 ;《福建林學院學報》被引頻次與影響因子均名列前茅[J];福建林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10 姜曉崗;科技期刊被引頻次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0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軍;;地震科學主流期刊總被引頻次的分析[A];中國地震學會第十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專集[C];2004年
2 胡竹萍;龔雪;王曙明;于松波;楊愛麗;;《暖通空調》雜志文獻統(tǒng)計數據對分析受眾群體需求的啟示及思考[A];第11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科技期刊立體化出版模式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2002年《JCR》公布的中國科技期刊(化學類)總被引頻次在相應學科中的排位[A];第二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4 張欣;劉亞萍;;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科技期刊的評價作用[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張建合;;被引頻次對期刊選題策劃的評價作用[A];第二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2002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化學類期刊總被引頻次排序表[A];第二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7 王雅琢;;《山東醫(yī)藥》被引文獻分布特征的分析及其意義[A];第四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徐海麗;;被SCI收錄的IF較高的應用數學刊物引證分析[A];第十二屆現(xiàn)代數學和力學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徐金琪;;2000~2002年《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引論文分析[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三集)[C];2005年
10 周瓊;;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及提高途徑[A];第二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齊芳;游蘇寧強調 論文被引頻次與學術質量無直接聯(lián)系[N];光明日報;2007年
2 楊伏鳴;溫職院多項指標居首[N];溫州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張微;文獻計量學的基礎建設:引文數據庫[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馬海濤;“引文數據庫”為科研成果打分[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5 建玲邋趙雪;北大開通湯姆森科學中心回溯數據庫[N];科技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張冬玲;中國科學論文產出與合作狀況的計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2 李運景;可視化引文分析在科技史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3 梁永霞;引文分析學的知識計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4 周金娉;開放存取期刊學術影響力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5 余莉;SSCI收錄我國社會科學文獻的基本狀況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玉;中國科學院部分院士H指數分析[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2 黃明睿;預防獸醫(yī)學及其相關學科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3年
3 張芳;AH指數的可行性及其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4 夏愛紅;SCI收錄的昆蟲學科期刊評價指標分析及我國論文的分布情況[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5 鄧李君;基于引文分析的開放獲取期刊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吳家桂;SCI功能評析[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周英博;國際基礎科學領域核心期刊h指數分析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8 羅臻;基于影響因子與h系列指數的期刊學術水平綜合評價指標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9 曹藝;面向學術影響力評價的網絡學術交流中文獻的下載與引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10 鐘鎮(zhèn);錯引現(xiàn)象折射出的科學家群體引文失范行為[D];河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期刊年被引論文率對期刊評價作用的探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05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390508.html